APP下载

《一个粗瓷大碗 》 (三上)教学

2022-03-30丁素芬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赵一曼搪瓷通讯员

丁素芬

一、一个碗与一个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读课题——《一个粗瓷大碗》。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老师小时候也学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印象仍然深刻。题目中的“粗瓷大碗”我们不太熟悉,谁见过?

生:我过年在老家见过,比我们平时吃饭的碗口大很多,而且摸起来不细腻。

师:嗯,碗口大,有些粗糙,你说的应该是粗瓷大碗。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红军战士们吃饭的碗也是这样的。

师:没错。在生活艰苦的年代,粗瓷大碗太常见了。然而,谁来读——(出示)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

(生读)

师:“陈列”的意思就是——

生:摆放。

师:意思接近,但这里用“摆放”就不太合适。我们来看“陈列”的意思,陈列就是把物品摆放出来给人们看,有许多人来参观。(出示字典上“陈列”的解释)读着这句话,你脑海里有什么疑问吗?

生:一个普通的粗瓷大碗,却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生:这个粗瓷大碗是从哪里来的?

生:这个粗瓷大碗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这个大碗的主人叫赵一曼。我们先来认识她——(出示赵一曼介绍,指名读。)

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动用各种酷刑,对其严加审讯,但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她坚贞不屈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1936年8月,赵一曼英勇就义,年仅31岁。

师:课文讲述的就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委时的事情。一个粗瓷大碗,一个人,组成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出示右上结构图)

二、默读课文,围绕“粗瓷大碗”梳理故事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遇到陌生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意思。想一想:课文围绕“粗瓷大碗”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课文,批注、思考。)

师:课文中有几个我们不常见的词语,你们画出了哪些词?

生:搪瓷缸子。

生:高粱米饭、橡子面。

(出示:搪瓷缸子、高粱米饭、橡子面、野菜粥。生齐读。)

师:几十年前,搪瓷缸子是最常用的器皿,遍及全国各地。革命战争年代,不少战士都在腰里拴一个小布包,小布包里就是饭碗——搪瓷缸子。在最困难的时候,搪瓷缸子都很紧缺。你看,就是这样,(出示实物图片)见过吗?

生:我在老家看到过,是我爷爷年轻时候用的,上面还有红五星,刻着字。

生:我也见过,好像是在饭店里,那里喝水都是用搪瓷缸子,我觉得好新奇。

师:是的,这也是现代人对过去年代的纪念。抗日战争时期,条件非常艰苦,后面三个词都是那时候最常吃的食物,一起读一遍。

生:高粱米饭、橡子面、野菜粥。

师:橡子面我们都不熟悉,更别谈吃过。橡子面是橡实磨成的粉,可以充饥,味道苦,不易消化。

师:赵一曼和战士们吃的是难以下咽的食物,用的是搪瓷缸子、粗瓷大碗。但就是这些,也异常珍贵啊!这只粗瓷大碗是怎么来的?赵一曼又是怎么用的?结果怎样?

生:粗瓷大碗是从战地上捡来的,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送给战士们了,她没有碗吃饭,小通讯员用这个粗瓷大碗给她盛了一碗高粱米饭,她悄悄把米饭倒进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最后,赵一曼的碗又“丢”了。

师:丢到哪里去了?

生:送给七班当菜盆了。

师:赵一曼把自己的搪瓷缸子送给战士了。她先是收到一个从战场上捡来的粗瓷大碗,这就是碗的来历。我们把这个部分叫“得碗”。接下來呢,谁来说?

生:赵一曼把通讯员盛给她的整碗高粱米饭倒进锅里,换成了半碗野菜粥。

师:这叫——

生:换饭。

师:可以。这个碗在赵一曼那里只待了多久?

生:一天。第二天开饭时又没碗了。

师:你注意到“第二天”这个词,很会捕捉时间。可能连一天都没有,这个碗就“丢”了。最后一个词,我们可以说是——

生:丢碗。

师:(板书:得碗—换饭—丢碗)这就是“一个粗瓷大碗”的来龙去脉。一个碗,一个人,一个感人的故事,你能看着故事的框架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先自己练习说一说。

(生练说)

生:课文讲了赵一曼与一个粗瓷大碗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赵一曼把吃饭用的搪瓷缸子送给新战士了,通讯员把从战场上捡来的粗瓷大碗送给她。开饭的时候,赵一曼把自己的一碗高粱米饭换成了半碗野菜粥。第二天,粗瓷大碗又不见了,原来赵一曼把它送给七班当菜盆了。

师:讲得非常详细,故事的由来和经过也很清楚。还可以再简洁一点,谁还想试试?

生:赵一曼舍不得战士们,总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他们。通讯员送给赵一曼一个粗瓷大碗,她只用了一天,还把通讯员替她盛的高粱米饭换成了半碗野菜粥,然后这个粗瓷大碗就被赵一曼送到七班当菜盆了。

师:比较简洁了,还加上了自己的理解,比如“赵一曼舍不得战士们”。

三、再读课文,分享令人感动之处

师: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赵一曼舍不得战士们?这正是这个故事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细节,读一读,做做批注。一会儿我们交流。

(生再次默读课文)

师:课文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谁先来分享?

生:“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读到这里,我很感动。我中午一顿饭没吃好,下午肚子就饿得咕咕叫,恨不得立刻美餐一頓。可赵一曼已经几个月没沾粮食了,看到高粱米饭,还想起了这么多,不忍吃

下去。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读书,非常好。换位思考,一般人几个月没沾粮食,看到一碗米饭,一定是——

生:狼吞虎咽。

师:是啊,哪顾得上想那么多啊!可赵一曼心里想的却是其他战士们,唯独不想着自己。倒米饭换野菜粥的一幕被炊事员老李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老李为什么不制止?

生:因为老李知道,制止不了,赵一曼会坚决换野菜粥,把高粱米饭留给战士们吃。

生:“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读到这个“早”字,我在想,赵一曼是不是很长时间没有碗,那她怎么吃东西呢?这让我很感动。

生:读到这里,我也很感动。部队里条件艰苦,连吃饭的碗都不全。谁缺碗,赵一曼就送给谁,自己却经常没碗吃饭。

生:我想读这一句: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赵一曼以为这个碗是从战士们那里拿来的,她坚决不要。她的语气很严肃,像命令。

师:你再来读读这一句。

生:“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师:严肃、果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拿战士一碗一勺。

生:我觉得课文的最后也让人感动,赵一曼又没有碗了,一个“又”字说明她经常送碗给战士们,小通讯员很着急,她却很乐观。

师:你读出了乐观。把这个部分读给我们听听。

生: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师: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赵一曼的眼里有——,心里有——

生:赵一曼的眼里只有战士们,

心里装着战士们,虽然她自己生活也十分艰苦。

师:是啊,赵一曼出生在富裕的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1927年,她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路上严重晕船,那时还是个柔弱的女子。可是,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赵一曼作战时着红衣、骑白马,日伪用“红枪白马”来形容她的英姿。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这个故事,你觉得这仅仅是一个粗瓷大碗的故事吗?

生:表面上是一个粗瓷大碗的故

事,实际上是对赵一曼不怕吃苦、英勇无畏的赞颂。

生:赵一曼心里装的是抗日战争

的胜利。她想:为了把日寇赶出中国,吃再多的苦又算得了什么!

师:在战士们心中,赵一曼是一个怎样的政委?

生:赵一曼爱战士们胜过爱自己。

生:赵一曼是一位有理想、有信念的政委。

生:赵一曼是一位乐观的,受到战士们喜爱的政委。

师:你看,这样读,这样交流,你们对赵一曼就有了更多的认识。她爱战士远胜过爱自己,她相信抗战一定会取得胜利。在黎明前的这段黑暗里,作为政委,她要带头吃苦,勒紧衣带呀,挺一挺,再挺一挺,光明就在前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出示句子,生读。)

生:(读)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粮食了。

生:(读)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生:(读)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师:(读)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四、概括表达: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师:此时,我们已被赵一曼的故事深深感动了。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啊!(出示)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把这个“粗瓷大碗”里最让你感动、难忘的内容写下来,加上你自己的理解就更棒了。期待你们的分享!

(生写)

师:大多数同学都写出来了,我们先停笔,交流一下,注意用心听同伴的感受。

生: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故事居然是和一个“粗瓷大碗”有关,碗的主人是赵一曼。赵一曼是一位“红枪白马”女英雄,生活中她却细心有爱。这个粗瓷大碗是小通讯员从一次袭击日寇的战斗中捡来的,但赵一曼只用过一次,大碗就“神秘失踪”了。原来,赵一曼把这个粗瓷大碗送给七班当菜盆了。我送赵一曼一个雅号,叫“丢碗政委”。

师:你的讲述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想再听,就戛然而止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我喜欢“神秘失踪”和“丢碗政委”,听起来就很有意思,不枯燥。

师:把令人感动的革命英雄故事讲得很有趣味,就像一个“粗瓷大碗失踪案”,太棒了!谁再来讲讲这个难忘的故事?

生: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赵一曼,是一位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生活中关爱战士的好政委。通讯员为她找了一个粗瓷大碗,并为她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想到战士们的艰苦,同志之间的友爱,小通讯员对她的关心,她悄悄把米饭倒回锅里,又去盛了半碗野菜粥。要知道,她已经几个月没吃粮食了呀……

师:没写完是吗?接着往下说。

生:更让人意外的是,赵一曼居然连碗都送给战士们当菜盆了。赵一曼的故事让我感动!

师:把碗送给战士们!口头补充了这个粗瓷大碗的去向,这是一个关键信息。你讲出了让很多人难忘的情节,而且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交代清楚了,不错。

师: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课文没有写赵一曼作

战、被捕的故事,而是借一个普普通通的粗瓷大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内心柔软、关爱战士的赵一曼。

五、以诗启读,全面认识赵一曼

师:1935年,赵一曼在狱中受尽酷刑,但她在日军为她准备的招供纸上,没有写敌人想要的情报,而是写下了自己的诗作——(出示赵一曼诗《滨江述怀》,师生齐读。)

滨江述怀

赵一曼

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师:女英雄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壮烈的诗篇,用鲜血染红了共和国的旗帜,我们不能忘记。课后,同学们去读一读赵一曼的故事,也可以观看电影《赵一曼》。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赵一曼搪瓷通讯员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赵一曼:用“红枪白马”书写抗日传奇
推荐书目《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致敬钢铁女战士:赵一曼鲜为人知的原名曝光
每个人家里都有过一个搪瓷盆
“微宣传”体系中通讯员队伍的建设
老乞丐
玖申文化创意从日用到时尚
消逝的怀旧物品:搪瓷杯
《上海企业 》编辑部召开通讯员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