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2-03-30陆立梅

天津教育·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师

陆立梅

在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趋势下,文化成绩已经不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前提下学习和思考,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能在教学课堂上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展开分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教师要让自己时刻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要求,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和进步,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做好文化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要不断提升。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的进步,教师一定要纠正错误的教学思想,要将文化教學和素质教育工作同步开展,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重要的保障。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出发,从中分析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对知识传授过于重视,教学形式僵化

道德与法治教育从根本上是一种观念的教育和主观意识的塑造,因此其教育的重心在于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塑造。在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一直在变化和更新。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其实也在一直进步和完善,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依旧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优化和完善。最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脱节较为严重,当代学生虽然能理解道德与法治中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中容易出现问题,不能将其融会贯通于实际问题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情况。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导致教学形式有些僵化,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问题分析都应立足于学科设置的本身初衷和目标。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现阶段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意识培养和观念塑造给予的关注和重视相对较低,在教学方法转化和教学策略调整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违背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初衷和本质。

(二)学生对学科认识不足,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影响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在明确学科具体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方向的前提下展开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教学方案,这是教师需要做到的重要基础。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强调学生知识性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品德、人格的培养也要引起重视。小学生处在一个正在发展的过程中,判断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学校的生活中,都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单纯、积极的环境,但是学生对社会还不是很了解,学生单纯的思想在外部社会的熏陶中会产生自我怀疑,对已经产生的道德与法治的认识也会持怀疑态度,不利于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形成。尤其是现阶段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普及和发展,让每一名小学生都处于信息的洪流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往往无法有效地辨别信息质量,在良莠不齐、好坏不一的信息洪流中逐渐迷失自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创设相关情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情境化教学是小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和知识理解效率提高都可以起到较大的帮助和影响。无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主动、积极的心态,其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极为重要,如果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教学过程,对本科目的学习感兴趣,教学氛围也会自然得到优化。对小学生来说,环境和氛围对其能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的优势,努力让学生在一个舒适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让学生能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素材、趣味性的活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融入其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对情境创设方式的选择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学情综合考虑,结合这些内容去设计教学方案,优化和完善教学方式。

例如,在人教版“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中真实的内容融入教学课堂,列举一些真实的新闻事件和热点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在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规则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新闻案例,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规则意识,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或结合生活实例分析,预先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根据内容分角色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烘托氛围,以促进学生学习专注力的提高。

在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本课内容,带领学生对所朗读的角色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让学生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行为,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客观的辨别意识,并借助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达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要合理构建情境,利用情境为跳板,强化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和践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主观意识上的塑造和引导。

(二)丰富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将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多元化的形式,改变无趣乏味的教学现状,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通过丰富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活动内容,把握好活动的难度,同时要保证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教育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将学生科学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关场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角色扮演,模拟场景中的真实情况,想象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事情会如何处理,并将其真实地表演出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观察记录,将学生的优势和问题全都记录和整理下来,在学生表演后给出有针对性且公正的评价,让学生对“法律”的概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可以看出,小组合作的方式更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加强了学生间的配合协作,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也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我发展中的优劣势,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教学活动将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教学氛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现阶段教育研究的重心在于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才会进一步提高,而教学活动的丰富和优化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具有较大的帮助和影响。

(三)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生情感价值

当代社会是信息技术主导的时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发挥现代教育技術的优势,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让学生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价值。教师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将一些视频、图片、动图、音频等融入其中,在静态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动态化的资源,让教学课堂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人教版“抗战胜利,人民解放”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历史影片,用生动形象的历史影片给学生的内心带来震撼,让学生对英雄先辈们产生敬意,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过这些历史影片加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从而树立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接受良好素质教育的熏陶。

(四)注重家校互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教育阶段中,对学生而言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学习、生活方面的习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习惯方面的引导教育,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更加顺利、健康地发展。为此,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时,要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行为习惯,并严格自律,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与体会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对学生个人未来成长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规范学生个人行为,并制订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加强学生个人管控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早睡早起”这一课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情况,教师可以进行调研活动,掌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作息规律、习惯等特点。为了充分获取学生更加准确的作息信息,教师可以和家长互动沟通,掌握客观、准确的作息信息,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帮助。教学中使用的案例,要尽量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为贴近的材料,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尽快掌握和了解,也能拥有更好的参与性和体验感,进而帮助学生关注个人的生活作息规律,明白早睡早起的重要性,也让学生能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通过家校互动,掌握学生更多的习惯信息,通过对学生学习时长、习惯等情况的有效分析,可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每个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基于这种个性化的教学引导,教师可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个性化特征的了解,也能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这种重视对学生个性保护的方式,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挖掘学生的优点,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的不足,最终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开展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社会参与

任何一门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都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也是如此,尤其它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学中通过理论知识的解读与分析,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内容和知识,也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有利于缩短学生和社会生活的距离,并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例如,在人教版“空气清新是个宝”这一课的教学中,除了在课上的教学过程中,对理论基础的教学讲解外,教师可根据自身条件,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目前存在的空气质量问题。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去周围的公共区域,如商场、公路、商业街等地区,让学生自主观察身边的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主动捡拾垃圾,或深入社区,为附近的居民宣传和普及环保思想,带领学生参与切身的生活体验,逐渐完善其绿色环保的意识。教学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与意义,让学生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这种高度重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式,充分强化了社会实践机会的创设和组织,为学生的教学活动内容带来了丰富的元素,也让学生更富有热情地进入学习活动。

(六)改变评价体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各不相同,为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不应该统一化,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遵循分层教学的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和展现学生的优势,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能力和优势有机会得到发挥和展现。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要将分层原则应用于教学中,也要渗透于评价中,通过优化和完善评价体系,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对评价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一方面教师要让评价主体变得多元化,让学生也能参与评价的过程,通过互相评价全面地认识自己,针对薄弱之处进行改进和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只看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结合学生的表现给出有针对性的评价,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适当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一门关键的学科,教师要提高对此门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能只注重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更要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与发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课堂,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吴淑媛)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师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秋天在哪里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