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2022-03-30韩立明
韩立明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成就,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描绘了“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蓝图,发出了扛起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令。省党代会报告做出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部署,充分体现省委对南京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厚望。南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城市综合首位度,全面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当好全省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提升创新首位度
当好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自主可控的排头兵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实力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位居国内第四,人均GDP、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数等指标居全国前列,形成一個5000亿级和四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经济总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迈进全国大中城市十强。省党代会做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部署,南京将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丰富和产业基础扎实双重优势,以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勇当全省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紫金山国家实验室承担更多战略任务,着力打造麒麟科技城战略科技力量承载区,积极争创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水生态安全与健康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有序推进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打造现代产业地标。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先导产业、潜力产业和未来产业,坚持分层次系统推进,加快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万亿级产业地标,培育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一批5000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化发展,提升研发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能力,力争“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争取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一批项目落地,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以全面数字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打造区域人才高地。全面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党代会关于人才强省建设工作部署,一体推进科技体制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优化完善科技体制改革任务清单,抓好职务科技成果确权等改革试点,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到2025年集聚100个顶尖人才(团队)、新引进3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同时持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聚力抓好城市硅巷、大学创新港等载体建设,推动高新区总体排名进入全国前十。
提升开放连接度
当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排头兵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一个国家如此,一座城市也是如此。近年来,南京始终把高水平开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国家规划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实现翻番、综合实力升至国家级新区第六位,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70余项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迈向新征程,南京将以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示范区为抓手,承担起联动东中西、链接亚太的重大责任,为全省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提供有力支撑。做强资源聚合平台。规划建设总部集聚区,大力引进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功能性机构,引进培育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才、法律财务等中介服务机构。着力增强大型国际会议、会展、赛事等承载能力,加快提升城市国际化功能和水平。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推动有条件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增长点。做大双向开放市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核心商圈和特色商业中心服务功能,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积极培育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内外贸易、进出口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外资利用质量,引导外资参与产业强链补链。做优综合枢纽功能。紧紧围绕省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南京临空国际开放枢纽”部署要求,把空铁枢纽规划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宁宣城际等重大项目,争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取得明显进展。发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优势,提高公铁水联运水平,建设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做特制度型开放。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片区“双区”叠加优势,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知识产权、贸易争端解决等领域创新探索,加快推进QFLP、QDIE等金融试点,形成特色优势,在全省开放新格局中发挥主阵地、试验田作用。
提升协调均衡度
当好区域一体联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近年来,南京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持续优化布局,促进协调发展,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复函同意,建成区面积达868平方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113平方公里,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6年2.36:1下降到2020年2.28:1,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全省第一。南京将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辐射带动力,在全省和长三角协调发展大局中更好发挥作用。全面优化空间格局。深入实施“一核三极”战略,高水平推进河西、大校场等片区开发,确保“做一片、成一片”。持续支持高淳、六合“一南一北”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综合性节点,形成中部“田园都市”和南北“都市田园”融合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深入推进国家城市更新试点,统筹老旧小区“留改拆”有机改造、公共空间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加密过江通道布局,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建成更高水平的“畅达都市”。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和公园城市建设,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宁镇扬一体化、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等建设,加快形成一批标志性合作成果。全力推动南京都市圈“东进”“西融”,在实现产业协同和高频事项跨省通办上做文章、求突破,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打造跨区域都市圈合作典范。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抓好国家级农高区、农创中心,以及溧水、高淳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浦口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等建设,做大生态经济和特色制造业,推动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促进郊区新城和新市镇特色发展,到2025年建成美丽宜居乡村3000个左右。
提升绿色标识度
当好生态环境提质、绿色低碳发展的排头兵
生态环境是事关高质量发展和永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南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48%以上,空气质量在省内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首位,“十三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2%,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未来五年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南京将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充分彰显美丽古都的自然生态之美、綠色发展之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加强大气污染源头管控,实施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一体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一河一策”分类整治2389个入河排污口,推动国省考断面和入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全面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致力建设“无废城市”。大力推进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持“与江共生、拥江发展”,坚决落实“十年禁渔”,加强对长江流域重点水生生物监测保护,强化重点水域禁捕退捕长效管理,持续优化调整长江岸线功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稳固“一带两环、十片多廊”生态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实现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贯通融合。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制定实施“双碳”行动方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积极推进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布局建设一批低碳重大科创平台,推动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倡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努力在城市低碳发展建设上探索新路子。
提升共享感受度
当好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的排头兵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南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财政民生投入占比保持在75%以上,教育现代化水平、公立医院改革等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南京将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新建、合办、托管、兼并等方式,大力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优质资源“增加供给”与“优化布局”,加快推动“新五区”三甲医院全覆盖、基本便民服务社区全覆盖,显著增加群众的“隐性财富”。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大力推动城乡居民增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施多渠道灵活就业,“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130万人。坚持“调高、扩中、提低”,深入落实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激发技术技能人才、科研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重点群体活力,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渠道,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结构。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开展“宁育未来、宁聚青春、宁享天年、宁保无忧”四大行动,创建婴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实施青年创业主体倍增计划,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新老南京人都能感受到城市温度、社会温暖。
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南京将坚定践行“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省党代会部署要求,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走共富之路,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努力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崭新业绩,在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