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研学活动的考量

2022-03-30岳强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研学沈阳党史

岳强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要求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视域下,对日常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的青少年教育,特别是研学活动进行新的考量。沈阳作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拥有众多的红色资源。多年来,沈阳市利用红色资源开展青少年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深入学习研究党史学习教育和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笔者从内涵、内容、场馆、品牌和实施五个层面,对利用沈阳红色资源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研学活动做了全新考量,期待能够引发更多学校和红色资源管理者的思考。

一、红色研学活动内涵上的考量

(一)时间与载体的确定

1.时间上的延伸

以往,人们对红色资源时间跨度的一般理解,是指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包括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历史时期。

从党史角度看,202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将百年党史按不同历史时期分十章论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惊天动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由此可见,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红色资源的时间范畴,理应延伸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时期,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研学活动中,要充分注意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有关研究成果,红色资源应覆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时期,强调它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延展性,不能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截然分开。

2.载体上的扩展

以往,人们对红色资源载体的一般理解,是指重要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革命历史文物等物质类资源。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指出,反映革命传统内容的重要载体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原始素材,包括重要革命史实和关键事件、革命英雄人物及事迹、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场馆、重要纪念日及仪式;二是基于原始素材创作的作品,既包括革命英雄人物自己撰写或创作的作品,也包括其他人以重要革命事件、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为题材撰写或创作的作品。红色资源不仅包括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还包括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以及重要文艺作品等非物质类的资源。

要注意充分认识到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资源的珍贵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光辉,更在于它在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思考和精神滋养。只有深挖精髓要义、揭示时代价值,才会释放红色资源的“乘法效应”。用好红色资源,挖掘好资源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传承好红色基因,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二)形式与途径的选择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回顾党史,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仅为28岁,党的事业对年轻人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吸引、接纳、成就着年轻人,始终保持着百年大党正青春的创业激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为年轻人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激发年轻人参与热情,而研学就是一个重要的形式。因此,党史研学内涵也应该有所倾向——注意贯穿“热爱中国共产党”这根主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既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又是中华民族一代一代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党史学习教育中,学生研学的内容应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革命斗爭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传统”等几个方面展开,使学生从小植入红色基因,继承弘扬革命传统。

研学活动中,在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参观学习时,可突出一系列“抗日宣言”中体现的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作用;在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参观学习时,可突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主义时代担当;在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时,可突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

二、红色研学活动内容上的考量

红色资源的时代意义,包括政治导向、文化传承、思想教育、历史镜鉴多个方面。针对“青少年”这个特定的对象和“沈阳”这座特定城市,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研学活动内容进行考量,以便实现研学的准确定位和科学设计。

(一)从思想道德建设视角弘扬“沈阳荣耀”

一是从增强爱乡情感做起,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使青少年了解本地先辈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从确立报效家乡志向做起,要使青少年把个人的成长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报效家乡、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研学活动中,可通过对沈阳的抗战历史、工业文化的学习,增强青少年身为沈阳人的自信与自豪;同时,传承沈阳人自强的精神,激发青少年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学习的热情,为家乡全面全方位振兴助力。

(二)从革命传统教育视角讲好“沈阳故事”

一是培育家乡情怀,坚定正确的信仰,铸造高尚的灵魂,养成良好的人格;二是见证家乡历史,切实感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的艰难历程,深刻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三是感受家乡巨变,进一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四是学习家乡模范,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奉献祖国和人民,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

研学活动中,要突出学习党领导沈阳人民坚持抗战、重工业建设、改革开放、实现全面全方位振兴等重要历程;突出新松机器人、东软医疗、沈飞国防等重要成果;突出“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科技工作者代表”姜妍、“大国工匠”王刚等劳模事迹。

(三)从爱国主义教育视角突出“沈阳自信”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青少年“四个自信”,树立起为家乡振兴、民族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二是弘扬光荣传统作风,号召青少年学习家乡的时代楷模、战斗英雄,颂扬革命精神,不断增强爱乡意识和爱国情怀。

研学活动中,注意结合沈阳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突出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等单位传承的“鲁艺精神”,以及以众多的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新时代文化,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楷模引领,使青少年在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

(四)从家庭教育视角传承“沈阳精神”

一是培养朴素的爱国情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讲述家乡仁人志士的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国家发展的成就;二是提升道德修养,结合身边“好人”等道德榜样和通俗易懂的道德故事,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三是重视价值观教育,通过“家风家训”宣讲和图片展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

研学活动中,通过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突出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同时期在沈阳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学习他们立志报国、冒死革命、实事求是的精神;突出沈阳人在新中国建设、抗美援朝战争、中心城市作用等方面体现出的“长子情怀”、大局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

(五)从“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视角提升“沈阳觉悟”

研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养成文明旅游意识和习惯,增强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

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研学要突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个总基调。在沈阳的红色资源中,有马克思主义最早在沈阳传播的地点——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旧址、秀水河革命烈士陵园、东北解放纪念碑、雷锋生活旧址等,以及沈阳人民在工业领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中创造出来的诸多个“中国第一”,在研学活动中可对这些红色资源背后的历史和精神进行深度挖掘,加强青少年“永遠听党话、坚定跟党走”的政治自觉。

三、红色研学活动场馆上的考量

鉴于内涵和内容上的扩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青少年研学的红色资源场馆也应更加广泛。

(一)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2018年以来,中国关工委分四批命名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138个,包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2021年3月,沈阳市关工委开展了“讲好百年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了红色资源。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5—2019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累计公布473个。在已公布的6批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沈阳有3处,分别是第一批的“九一八”事变博物馆(今“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第二批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第四批的“铁西老工业基地展览馆”(今铁西工人村生活馆和中国工业博物馆);在已公布4批的辽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等20余处入选;在已公布的8批56个沈阳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包括了中国医科大学校史馆、沈南第一党支部、五爱发展历程图片展示馆等。

(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6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委印发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共有300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进入名录。沈阳市入选4处,分别是沈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3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和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

(四)革命文物

2021年3月公布的650处辽宁省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沈阳有33处入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山广场雕像等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云旧居等13处。省首批可移动革命文物10818件(套)中,沈阳有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竞存中学校旗等270件(套)文物入选。

(五)革命遗址

2010年5月,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经过普查和筛选,确定了“奉天满蒙毛织株式会社”等53处革命遗址,并挖掘出一批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六)其他红色资源

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涉及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场所外,还包括劳模纪念馆等新建场馆,宝马工厂等现代工业基地,各级党员活动中心等红色驿站,以及《十四年抗战在沈阳打响第一枪——沈阳抗战故事集》等作品。

四、红色研学活动品牌上的考量

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装备制造业基地、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工业”“抗战”两张名片是青少年红色资源研学的重要载体,应当予以品牌化开发。

(一)工业品牌的设计

设计规划上,一是参考先进发展模式和经验借鉴,注重体验,可延展出沈阳特色的区域一体化、创客空间等形式;二是注重沈阳历史价值的同时,兼顾科学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等全方位研学;三是注重联合,采取区域和周边联合设计。

创意互动上,一是增强沉浸性、体验性、环保性,依照不同学龄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异,开设体验式的工业制造活动,同时可以开发AR、VR产品,增强互动,保证安全,融入更多的绿色环保理念,做新时代环保教育的先行者;二是开发文创产品,宣传工业文化的同时,提高游览过程的愉悦性;三是模拟申遗,可以将校内学科学习、社团活动和校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沈阳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开展世界遗产教育超过20年,在全国领先。

(二)抗战品牌的挖掘

我市抗战遗址众多,抗战文献珍贵。这些重要的遗址和文献需要我们从国家精神和城市品牌上充分认识,深入整理和挖掘。一是定位申遗目标,北大营等遗址类项目可以申报为文化遗产,故事集等项目可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料类项目可以申报为记忆名录;二是整合申遗资源,可由宣传和文化部门牵头,组建包括文化、建筑、教育、档案、外事、旅游等行政部门,大学和科研院所、展馆等单位和更为广泛的民间团体参与的申遗专门机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整合和调度全社会力量;三是把握申遗原则,申报非遗要确定项目传承人,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申报记忆名录则需要更多、更深入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五、红色研学活动实施上的考量

(一)用好红色资源的基本原则

为使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的研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政治性

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和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人格力量;二是坚持党史研学的目的是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坚定跟党走;三是把研学融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教育;四是要接地气,让青少年以崇敬的心情走进去、以充满感恩的心情走出来。

2.坚持科学性

一是强化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教育,加强革命理想、实事求是和斗争精神教育;二是遵循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结合学科;三是要整合多维度评价大数据,为景区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供数据支撑。

3.坚持生动性

一是加大党史和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力度,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劳动、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二是大力推广“互联网+红色旅游”,创新传播载体手段,积极运用移动终端等传播平台,运用混合现实等新技术新产品,生动活泼地开展研学;还可建立或完善红色旅游网站、网上展馆,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全覆盖。

4.坚持时效性

一是利用升旗仪式、重温誓词等形式,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二是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组织开展系列庆祝或纪念活动和主题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三是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5.坚持贯通性

一是校内校外兼顾,在校内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呼应红色资源,在校外设立课程基地,组织红色研学访学;二是传统现代兼顾,依托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科学工程,建设一批展现新时代风采的教育基地;三是学校社会兼顾,将红色资源的影响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四是国际国内兼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展示中国先进文化,体现文化自信。

(二)实施党史研学的基本途径

研学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既要体现党史学习教育的特点,又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1.把握关键原则

一是教育性原则,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二是实践性原则,呈现各地域特色,走出校园参与体验;三是安全性原则,落实安全保障机制、责任、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2.融入课程体系

一是做好课时安排。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从三到九年级都有每周1课时的安排,“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也都至少有每周1课时可以统筹考虑;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被赋予8学分,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等形式开展。

二是开展融合活动。避免“只研不学”或“只学不研”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发党史学习教育与各学科相契合的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

三是建立社团。与校本课程或选修课程相衔接,开展连续和深入的红色资源党史研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资源的运用和活化。

四是进行课程思政。把研学上成“行走中的党课”的同时,也使各学科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同唱一个主旋律。如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注重党的领导地位,语文课注重深刻体会革命精神,历史课注重英勇奋斗的历程,艺术课注重净化学生心灵。同时,注意学科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形成教育的整体效应。还要注意教材文本与现实生活素材、原始素材之间的对接。

3.打造专业队伍

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党史,特别是沈阳地方党史,强思明辨、立心铸魂。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基础上锐意创新,探索体验式、情景式教学。

4.注重体验获得

一是融入网络传播,开发精品课程,引导青少年全面了解党史、客观认识党史;二是融入主题活动,如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班队会等;三是融入社会实践,通过经典线路的“行走党课”,掀起青少年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潮;四是融入艺术创作,既包括专业机构创作的文艺党课、电影党课、书画党课等,也包括学校美育工作中的师生作品。

5.做好综合评价

一是学校评价,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二是学生评价,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科学评价,并将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三是评价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6.固化系列成果

一是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活动课程;二是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实践基地;三是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线路;四是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工作机制。

7.关爱特殊群体

针对听力障礙学生,可通过伙伴伴游、手语讲解,或通过音频转文字软件做好红色资源信息的输入;针对视觉障碍学生,可提供以耳代目、以手代目的学习资源;针对肢体残障学生,可配齐通道、洗手间等各种无障碍和辅助设施。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研学沈阳党史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最小和最大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