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快共同富裕
2022-03-30贺广久杨秋竹
贺广久 杨秋竹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为更好破除制约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瓶颈,真正变“输血”为“造血”,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25期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课题组结合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镇江市丹阳市珥陵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践,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共同富裕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所调查乡镇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贾汪区塔山镇、丹阳市珥陵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两镇村集体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发展水平低、发展道路窄等问题,无法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建设的需要。目前,两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主要包括三种途径。
盘活现有集体资产。对村集体资产及闲置资产进行充分盘活,重点以村委会为主体,对村级集体投资共建办公用房、机械设备、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等可经营性资源、资产进行量化,以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实现集体资产增值。如丹阳市珥陵镇祥里村盘活红庙小学用地4.6亩,成功引入汇联机械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收取租金8万—10万元/年。再如贾汪区塔山镇阚口村盘活村委会用地4亩,自建厂房2000平方米,对外租赁14万元/年;该镇葛湖村盘活老水泥厂厂房12亩,自建厂房对外租赁15万元/年。
上级政策扶持带动。用好上级扶贫资金带动村级项目,及时将资金项目注入集体经济、入股企业,使扶贫资金保值增值,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丹阳市珥陵镇鼓励村级借助市级慈善总会平台增收,该镇珥城村近两年已累计投入300万元,每年可增收30萬元;该镇丈山、中仙、祥里、扶城等村入股惠农科技平台,各村年均收益10万元。再如贾汪区塔山镇2016—2021年累计争取省市级扶贫项目41个、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通过实施光伏发电、钢架大棚建设、入股企业等项目,大部分村年增加收益10万—30万元,而张场村、东下庄村、阚口村年增加收益30万元以上。
专业合作社引导。建立“合作社+村两委+农户”的帮扶模式,发挥专业合作社对村集体经济及农户的组织带动作用,提供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组织统一销售等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如贾汪区塔山镇依托福青葡萄种植家庭农场、乡村旅游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种植主体,围绕盘活集体闲置土地、发展特色种植、组织生产经营、组建劳务服务组织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做强村集体经济。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认识还不到位。部分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热情与活力,观念滞后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再加上部分村干部畏难思想严重,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在发展上迈不开步子,导致一些村出现无人关心集体经济发展、无人负责抓集体经济的局面。有的村干部则忙于具体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不能很好地寻找发展路子,容易满足于出租厂房、土地、林地等眼前租金收入,而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规划和思路,导致村集体经济缺乏项目带动、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增收渠道仍需拓宽。大部分村仍依赖于出租老旧学校、厂房、土地增加集体收入,少数村虽然有集体资产,但由于土地较为分散难以集中管理导致开发利用价值不大。有的村干部为降低风险,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导致集体资源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可持续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起来的农业项目,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来就不高且投资回报周期长,短期内难以为村集体经济作出贡献。
管理模式有待规范。个别村集体经济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发包费、租金回收不力,造成集体虽有经济收入但收入偏低,有个别承包者长期拖欠承包费,村组收取承包费困难。个别村委会只考虑当前而忽视了长远发展,土地低价出租、资源长期发包、收入提前消费等情况突出,缺乏具有“造血”功能的集体经济项目,造成后任村领导班子无资源可利用的被动局面。
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发展村集体经济对人才要求较高,需要大量懂农业、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造成农村人才外流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发展机会少,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大部分选择在城镇就业和创业;二是村干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普遍偏低,岗位本身缺乏吸引力。以贾汪区塔山镇为例。该镇长期劳务输出,返乡创业的优秀人才不多,农村多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尽管近年来从外地请回了一批政治素质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经济能人”回村任职,但还不足以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此外,部分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发展思路不清,发展措施不力,虽然发展了项目,但跟踪管理不规范、不到位、不善于管理,导致村集体经济难以持续稳定发展。
三、协同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的对策与建议
突出示范带动,激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一是突出“能人”引领。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乡土人才、返乡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中发现和培养一批“能人”进入村级组织。以丹阳市珥陵镇为例。该镇对在村级增收中有突出贡献的“能人”,结合增收贡献与实际表现优先考虑纳入定额干部队伍,有效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实施“人才回引”工程,把一些政治素质高、具有发展眼光、有志返乡创业的在外务工和经商人员请回来,借助其先进发展理念实现富民强村。二是注重典型引领。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一方面,要鼓励现有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稻米、小麦基地,公司以保底价收购粮食,村委会入股企业享受分红,使企业与农户、村委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同时,充分发挥企业资金、技术的辐射示范效应,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辐射性强的龙头企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成创新创业的带动效应,激发农民在家创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以丹阳市珥陵镇为例,作为传统农业大镇,该镇共有专业大户32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16家、家庭农场90家。近年来,该镇聚焦果蔬、花卉、农产品深精加工等领域,推动村集体组织与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经营,通过固定分红加收益分红等模式实现“双赢”。三是做好结对共促。开展“携手共建”“三级联动”“村村联建”等活动,深入实施部门联村、村企联建、结对帮扶等活动。同时通过“政策上引、资金上扶、项目上带、信息上联”等途径,帮助引进一些项目、资金和技术。在协调推进村级扶持项目方面,依托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增强“造血”功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以贾汪区塔山镇为例。该镇围绕“村企联建、共走振兴路”的要求,10个行政村全部与规上企业签订了联建协议书。
拓宽增收路径,提升集体经济保障能力。一是继续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积极对接上级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不断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坚持“一村一策”原则,立足试点村资源资产优势和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集体经济的发展业态。依托产业扶贫,争取产业扶贫资金重点扶持乡村旅游、光伏、特色种养等特色扶贫产业发展,着重支持经濟薄弱村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要突破单一农业发展限制,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支持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建设,争取上级建设资金,以村集体为主导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体验旅游等。以贾汪区塔山镇为例。该镇充分利用“全域旅游”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的特点,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制定旅游指南,大力宣传特色农产品,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培养农产品销售专业团队,打造土特产线上线下销售多元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依。严格控制管理成本,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效益。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建立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盘活集体资产和可利用资源。加快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贾汪区塔山镇为例。京杭运河塔山段堤防用地共计1870亩,待承包合同到期后将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该镇借此契机大力发展运河林木经济,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如将朴树按一般绿化行道树测算,年均收入可达3000—4000元/亩。此外,该镇不断探索土地作价入股增收模式,采取“租金保底、股金分红”形式实现村级高效增收。三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切实管理好村集体土地,在符合村级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农村各类资源,通过集体独资、联合农户参股等形式建设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养殖基地,通过发包即专项承包经营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进一步发展壮大稻米、小麦、蔬果等绿色、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形成特色农业经济。以贾汪区塔山镇为例。该镇大力实施品牌提升行动,与南京混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对全镇葡萄、大米等农产品进行品牌发展战略规划,统一品牌定位、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宣传推广,创建并打响了区域公共品牌,让特色农业种植成为村集体增收的新亮点。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挥棒”导向作用,用好三项激励机制,推动指标体系、方法流程、结果运用协同发力,全方位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针对性选派优秀村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政府部门挂职,尤其是到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事项中磨炼。持续强化实践历练导向,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最好的课堂,动员干部善于走出院子、走下车子、迈开步子,在“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面前既要成为“土专家”又要扮演“急郎中”,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二是加强“两委”班子培养教育。做好“两委”班子换届“后半篇文章”,在推进党支部、党小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经验和特色模式。充分发挥党校、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党史宣传教育宣讲等强势资源优势,根据新时代、新任务、新目标有计划地培训“两委”班子成员,重点加强产业政策、经济法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基础知识和业务理论方面的培训。全方位提高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更好培树一批基础扎实、敢于攻坚的“堡垒型”支部,培育一批政治过硬、敢打硬仗的先锋党员,培养一批勇于担当、能征善战的“头雁”书记,为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完善考核问责与激励机制。把增加村集体收入作为村级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村组财务管理混乱、村级债务无缘故陡增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对连续两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未达预期增幅的,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联合约谈;对年度经营性收入增幅靠前的,可将综合考核成绩依次增加,增幅明显的年终综合考核等次直接跨档进位。此外,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制度,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以丹阳市珥陵镇为例。该镇以当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增量为奖励标准(最后三位不享受奖励),从增量中提取20%作为奖励性经费(原则上每村不得超过2万元),主要奖励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出贡献的在职村干部(村书记所得奖励不超过奖励资金总额的30%),全方位调动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
(贺广久:中共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党委书记;杨秋竹:中共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