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的逻辑理路与基本经验
2022-03-30洪向华
洪向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将“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首次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之首。党的百年奋斗总结出的十条历史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样的论述是对党的领导地位与作用的充分肯定和精准把握。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逻辑理路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核心领导力量,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方面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缘由。在科学的理论支撑下,党的领导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也是百年大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支撑。“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进程为前提,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组织领导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等工人阶级运动,在深刻总结无产阶级领导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科学理论,并指明了其奋斗目标、历史使命、完善组织体系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并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核心”和“中心”思想、本质规定、实现党的领导策略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观点,推出了新举措,从根本上扭转了一度出现的党的领导弱化、虚化等问题,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达到高度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提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焕发出党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规定。无产阶级要从经济层面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从思想层面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这样一来必将形成与资产阶级对抗的政治局面,这就需要无产阶级政党能够集中一切力量对资产阶级予以有力“回击”。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强调国家需要权威,并将其形象地描述为在汪洋大上航行的船,危急关头大家得救与否“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提到,工人阶级要正式建立一个秘密和公开的政党组织,并使自身的每一个支部成为工人协会的中心。[2]也就是说,加强无产阶级的全面领导是赢得革命斗争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自觉担负起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使命、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接近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历史发展的现实缘由。从1840年起,中国先后经历了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多次残酷战争。为挽救危难之中的中华民族,各种不同形式的救国方案都曾经被提出和实验过,但无论是民族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还是农民阶级,都未能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具有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战胜敌人。除革命的艰巨性外,社会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党的领导必须是全方位、全领域的领导。“不仅有党自身的组织,而且有军队、有国家、有社会,不仅涉及政治领域,而且涉及经济、社会与文化领域”[3]。历经百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赢得了广泛民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看,无论哪个民族的崛起都需要先进政党的引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成功经受住了政治风波、金融危机等挑战,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领域等风险,创造了安全稳定、和谐有序、快速发展的国内政治局面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由此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4]。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在国际和国内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政治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思维方式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在组织体系上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环节;在行为方式上其党员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伟力。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历史进程
党奋进百年的历史实践和成功经验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不仅以革命方式改造了旧世界,还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跳出了“历史周期律”,成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人民也在历史实践的反复比较中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初步探索阶段:逐步巩固党的领导。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意识到掌握领导权的重要性,但在复杂的革命斗争中如何实现并巩固党的领导却经历了曲折的探索。从大革命起,由于全党的思想认识不统一、不充分,对党的领导权“没有引起全党同志的严重注意”[5],最终导致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土地革命时期,中國共产党在吸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动南昌起义开始独立领导人民军队,并在进行三湾改编时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组织原则,随后在古田会议上正式确立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权。同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标志着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党在领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根据地政权的探索过程中,逐渐确立起领导核心的地位,并将党的领导拓展为对各个领域的全面领导。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核心地位。解放战争时期,党不断提升自身领导能力,更好地实现了对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领导,为在建立全国政权后加强党的领导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试优化阶段:党是领导一切的。新中国成立伊始,党的中心任务开始由取得革命胜利向巩固政权转变,毛泽东提出了“党是领导一切的”[6]重要论断。这一时期,在国家政权中嵌入了党的组织体系,建立了广泛的基层党组织,并在党的八大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7],首次将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写入党章,保证党的领导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初步架构起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格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对党的领导进行了新的探索。党的十二大将“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写入党章,并在克服以党代政的问题上明确提出“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将党组织包揽的行政职能归还给行政组织,同时逐渐恢复党的集体领导制度。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党的十五大首次强调“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8],自此“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成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此外,党不断完善重大事项决策议事等制度,为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极大提升了党对加强党的领导的认识水平。
创新飞跃阶段: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他多次强调,在当今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9]明确了党的领导范围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并将中国政治体系各主体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比作“众星捧月”,中国共产党这颗“月”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四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其中就包括党对其他一切组织的领导关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共产党要变得更加坚强有力、不断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党的自我革命至关重要。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为加强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实现了党的领导在社会各领域的有效覆盖;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反腐败巡视工作,完善党内制度建设,进一步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为党和国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基本经验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党不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建设史,也是党领导人民不断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这个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将在指引我们继续前进、凝聚全国人民力量、推动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内在统一性,其背后的逻辑基础就是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共产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展现出强大领导力、优良传统作风和高尚精神品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拥护。在奋进新时代的宏伟征程上,必须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同时,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党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时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
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百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领导,才能整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期望,治理好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10]党的全部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都要向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绝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党中央是党和国家各项顶层设计的谋划者与制度安排的制定者,各级党组织要“原汁原味”地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层层传递、贯彻执行,确保顺利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
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思想基因与党成立之初所树立的理想信念共同铸就了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进而转化为党凝聚人心、推动社会进步的领导力。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4]。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把理想信念作为党长期执政的基础性工程,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擘画出民族复兴的美好图景,加强对党员个体的价值引领。此外,还要在内容上、方法上、形式上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守正创新,以更加喜闻乐见、更加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筑牢党员的精神世界,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明辨曲直、坚定立场、敢于发声,埋头苦干朝着下一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
统一高效的制度优势。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其他政党组织相比,最重要的优势在于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适制度,最终在政党和人民之间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尤其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再次强调要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有效促进党的领导制度向着科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日趋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面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对制度设计的价值定位需要进一步提高。首先要在政治定力上下功夫,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优越性,厚植制度自信的根本,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其次要补齐领导制度体系的短板,增强党的领导的执行力与规范力。最后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在实现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深度互动中,建构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科学路径,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3.
[3]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基础与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年全书出版社,2017:164.
[4]中共中央關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北京:人民日报,2021-11-17(01).
[5]中共中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1.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5.
[7]本书编委会.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240.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9.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6:101.
[10]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全面从严治党职责与实践探索:专论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2.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