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乡村治理赋能乡村振兴

2022-03-30苏慧军

唯实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村建设

苏慧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乡村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乡村全面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随着我国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管理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对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江苏省情况来看,乡村缺人才、缺产业、缺公共资源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农村治理体制机制还存在组织体系构建不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有短板、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健全等情况。因此,如何实现“乡村善治”,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保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三农”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实现“六个显著提升”的重要举措,对江苏破解乡村振兴难题和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意义重大。要注重把握好四个方面的重点。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必须坚持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快形成由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以党建引领提升效能。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村党组织依托村民小组划分向依托基层治理网格划分转变,加强农村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各项事务的领导。强化村党组织书记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头雁”作用,建立健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机制,注重吸引优秀年轻党员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积极探索优秀书记跨村兼职、机关干部下派任职等方式,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建立健全各级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落实乡村治理各项工作。

以加强自治增添动力。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治理,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做到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辦。倡导所有村(社区)制定或修订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健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社会志愿服务和慈善资源为补充的“四社联动”模式。有效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将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

以完善法治强化保障。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确保乡村事务依法处理。持续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大力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加快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实现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全覆盖。加快建立多元化人民调解机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加快构建“全要素网格”,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平台,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机制。

以强化德治弘扬正气。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很多风俗习惯、乡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要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系统研究德治的操作规范和具体措施,因地制宜探索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推进具有乡村特色的道德讲堂建设,讲好美德故事,传播美德力量,引导农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以推进智治促进管理。注重以现代科技支撑乡村治理,加强乡村数字治理能力建设,推进“互联网+党建+群建”工作,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服务功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力实施“阳光行动”,实现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和数据共享,畅通社情民意。

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必须不断壮大现代乡村产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增强村级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经济。积极推进兼具区域特点和专业特点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合理规划和构建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动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叠加快递代收代发、网购商品售后服务等功能。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提高农民使用信息技术能力,让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电商催生“新农民”。

有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立足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农业+服务业”“农业+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发展,加强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渔家和康养基地建设,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美丽休闲乡村和主题创意农园。推广休闲农旅新文化,构建全域乡村旅游新格局,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活力。对产业特色村要出台专项政策,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或周转土地指标。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按照“党支部+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的模式,在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组建土地、劳务、置业、资产等股份合作社和民宿旅游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出效益、劳力入社赚工资、以钱入股获分红、资产量化分收益、房屋入股得租金等方式,让农户与村集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不断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多措并举支持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店”的产业格局。整合同一地区经济薄弱村的资金资源,到城区、经济开发区等投资产出率高的地区投资发展,通过发展飞地经济的模式达到资源资金产出最大化。全面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加快资源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切实把乡村公共空间精准“腾出来”、有效“用起来”、长效“管起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深化农村改革是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必然要求。必须突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扩权赋能、惠民富民,以改革促进乡村治理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不断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具体路径和办法,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形成同权同价、同等入市、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的形式量化到人、固化到户。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乡镇全覆盖,建设交易信息平台和产权登记备案平台联网一体化。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和交易规则,拓展网上竞价、担保融资等功能,促进农村集体产权流转溢价增值。建立“政经分开”组织管理模式,逐步理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党组织、村(居)委会的权责利关系,将经济职能归位于集体经济组织,打造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的新格局。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投融资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和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完善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小额信贷等金融支持,支持开展抵押贷款业务,推动保险资金直投方式支持“三农”发展。

强化公共要素供给,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基层倾斜,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保障。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要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管养和运输体系。进一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提升农民群众饮水安全水平。进一步加快光网乡村、无线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信息产品和服务进村入户。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普惠。健全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采取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机制,通过项目发包、公开招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有效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创新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新型农村社区延伸,加快配套建设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公共服务城镇化、社会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

健全农村市场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引导推动各类资源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增加乡村振兴有效投入。通过财政扶持、用地保障、税费减免等政策,建立乡村创业创新的激励机制。通过深化农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允许科研人员通过持股、兼职开展科技服务,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加强政策指导,有效发挥工商资本在促进乡村分工分业、乡村产业融合和提升产业层次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消除要素供给、产业互动等方面的制度障碍。强化乡村振兴用地供给保障和统筹管理,明确乡村振兴中工商资本投入的重点支持领域,优化乡村振兴中工商资本下乡的营商環境,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积极探索“户籍随房走、股权跟人走、福利在住地、管理归属地”的人员和资产双固化管理机制,推进“人户分离”居民户籍迁入新型农村社区。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基本保障全面覆盖、补充保障协调发展、兜底保障无缝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市各类人才在不改变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向乡村柔性流动的机制,大力推进人才下乡。突出“学历+技能+创业”导向,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创新乡土人才举荐发掘和评价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社会公认、业内认可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精准发挥人才振兴乡村作用。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猜你喜欢

农村建设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