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魂在于有“根”

2022-03-30朱烁红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育

朱烁红

中学历史教学应密切关注教学之根,根在核心素养、学生实际、历史课堂、教改动态、文化资源、社会资源。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横向整合历史教学资源,纵向推进课堂教学目标任务,为学生的成长培根铸魂;根深才能汲取更多营养、才能造福更多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2] “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新一轮课改给我们一线老师提出新要求,紧跟时代步伐,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今天历史教学应关注“有根的课堂”。

一、扎根课堂,深耕教学主线

一节好历史课,应当扎根课堂,这是教育落脚点、生长点。历史课堂之根应当关注“真”“实”“新” “长”“效”。

1.课堂之“真”

教师设计的问题,呈现的学习形式,要在课堂真实完成,避免形式主义。没有精心准备的课是不负责任;但如果走“捷径”搞花架子却是不应该。

2021年“两会”期间,全國政协委员唐江澎说:“好的教育应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让孩子们以健全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幸福,造福国家社会。”[4]真课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示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表现,带给学生的是一种积极学习的榜样和力量。很多知名学者回忆,他们求真的力量源于中学一位老师,终生受益。英国著名学者怀特海说:“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而教育“根本的动力是对价值的鉴赏,是对重要的认识”,并且强调“这在科学、道德和宗教中都是一样的”。[5]

2.课堂之“实”

“真”课堂强调态度,“实”课堂强调内容。

历史教材是国家教育部门组织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制完成,历史知识具有完整性、学术性、教育性、可读性。作为一线历史教师,首先要完整地学习、思考这些历史知识,构建教学实施策略。中学历史教学设计要充实、饱满,给人完整的历史印象。比如江苏李晓飞老师设计八年级“敌后战场”时,梳理三条线索“山河浴血,岁月峥嵘 —— 难忘那时那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难忘那人那事 ”“坚定信心,共渡时艰 —— 难忘中流砥柱”,让这节课充实而饱满。

无论怎样的历史教育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内生学习动力和服务国家的责任,教育的“体根命魂”在育人,正如任鹏杰先生说“历史教育,‘人’不能缺席”,历史教育应该成为公民教育,其内涵就是人格。[6]历史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其价值指向值得考量。

当然,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实际,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呈现梯度、波浪式学习,让这些波浪问题不断撞击学生的思维堤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中来。

3.课堂之“新”

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关注历史研究新动态,教学手段、理念的新变化。传统历史课上讲故事、绘地图,今天一个“微课”简单搞定;历史史料现在复制粘贴;以前跑大学图书馆查资料,现在网络搜索就完成。“乔布斯之问”一再警示我们,教育行业与其他工业不同,不能简单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认为教育改革完成。

课堂新方法,应当是教师根据自己历史课堂的实际情况应用一些新的方法,做好新的教学方法改革。如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历史口述史研究和应用,乡村历史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历史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应用、学科融合等,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思路。这些教育实践围绕涵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培根铸魂而展开。

4.课堂之“长”

生长课堂强调延伸,关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一堂优质的历史课,一定是能够“生长”的历史课,在这里,历史知识可以延伸、学生兴趣可以延续、初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延接。

历史教学不只有单一知识教学,它会前引后伸。曾听过上海李惠军老师的历史课,讲秦的统一时,他会把秦前面几代人的努力放在一起讲,从秦襄公“位列诸侯”、秦穆公“春秋称霸”、秦孝公“傲视群雄”到秦王嬴政“横空出世”“横扫六合”,从“帝国”到“帝制”,  从“千古一帝”到“一代暴君”,让学生在课堂里“钩沉·追寻·解惑”历史,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学生们在回味、咀嚼。

这些生长点,可以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上不断萌生新想法,产生新探求欲望,渴望得到新的成功,历史学习者兴趣持续。

5.课堂之“效”

一节有根的历史课,关注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强调收益。

暑假国培的几节历史课,让我们眼前一亮,无论历史资源的整合,教学问题的设计,学生情境活动的呈现,均恰到好处。课堂教学关注高效,关注课堂容量与达成。高中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让一线教师一度迷茫,感觉课堂容量太大;但是,如果转换思维、通过历史情境、问题探究来做,那就会事半功倍,极大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二、扎根学生,关注健康成长

学生是教育落脚点,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成功成长;历史教育引导学生走向健康成长。培根说“学史能使人聪慧”[7],具体体现在这些方面。

1.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历史教育不同于技能教育、基础教育,它有一种胸怀、情怀、责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陕西西安中学郭富斌老师反复教导学生:“历史教育需要世界视野”,因为“文明交汇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动力、外来文明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资源、融入世界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双重误读是中国进步的重要瓶颈、了解世界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他在讲《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是这样开头的:“站在21世纪的门口,回望20世纪,有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现象,那就是在世纪之初人类命运的抉择中,集中出现了四大实验……四个实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不满;德国用暴力手段改变资本主义的世界秩序;美国想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瑞典则是在资本主义肌体上嫁接社会主义的因素;苏联的理想最高远,它要在推翻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重建一个全新的社会。我们今天就看一看,这个直接影响了10多亿人命运的体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这里的国际视野,应当是培养学生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潮头上观看历史的发展动向,或者说是站在地球之外来观看地球的变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育要“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8]。历史教育让学生在不同阶段观察历史的变化,获得不同的人生启示。学生们以后无论是从事跨国经营,还是埋头乡间黑土,视野宽广决定着他们事业做多大,胸怀宽广决定着他们事业走多远。

国际视野是一种看事的眼界,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习得的经验,会助力他前瞻分析。

2.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历史教育的根在传统文化里,新时代中国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须,要有中华文化自信,“要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9]。

在国家三科统编教材培训中,北京四中王冉老师讲《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她在纵向发展中进行横向比较,横向扩展中进行纵向升级,深挖历史概念,紧抓住历史逻辑,认识文明的多元性,深刻领会中华文明的突出特点,给学生积极的学习引导。

文化自信是一种做事的涵养,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习得的经验,会渗透进他未来的判断事情中。

3.培养学生求真务实

历史是一门科学,有其客观规律,虽然有些历史现象被各种各样的迷雾遮蔽,但不能因为一时讲不清或故意曲解历史、戏说历史,导致历史课堂成了民间故事会。

历史求真,重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分析,对历史史料的解析,合乎历史逻辑,合乎历史发展规律,不要牵强附会,典型的案例就是“鲁墙《尚书》”案。其实,“历史研究的最大特色也是它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研究对象的缺席或不在场”[10],“历史研究者从来不能无拘无束,历史是历史学家的暴君,它自觉或不自觉地严禁历史学家了解它没有透露的东西”[11],在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上,学生可能就某一问题受到启发,获得线索,因而产生了研究探究的兴趣,为其以后的事业带来巨大的成功。

求真务实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习得的经验,会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4.培养学生责任情怀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后人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学习历史知识,更要关注智慧历史,承担历史责任,即理解历史、传承历史、应用历史、生活历史。生活智慧不是遗传,而是学习得来。

责任担当是一种成事的信念,学生历史课堂上习得的经验,会在他未来的事业上显现出来。

5.培养学生分享展示

不同学生智能有差异,学习效果不尽相同,而历史学习知识性、故事较强,巩固练习题较少,我们认为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分享力,是一条提升成绩的捷径。

分享学习方式多样,口头讲述、演练、辩论、陈述、演绎、绘画、剧本、歌唱、感悟等都可以,这样一来,我们的历史课堂可以丰富多彩、充實多样化。

分享学习是一种合作的品质,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习得的经验,会助力他获得更大的团队支持。

三、扎根课程,关注方针实现

1.扎根乡土,资源融合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有人说以后不需要乡村、不要搞什么乡土煽情。其实,乡土文化并不单是农村文化,而是一种“寻根文化”,乡土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根教育”。乡村学校应当理性面对乡村教育现状,开发乡村教育资源,服务好乡村教育,排解乡村学生、家长盲目“城市仰望症”,立足乡村实际。

乡村教育的发展还得要依靠乡村教育工作者,从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教育营养,服务乡村,振兴乡村教育,功德无量。乡村教育资源,应当成为现代工业时代教育的“原生野稗草”,探寻有意义的乡村教育改革之路。

乡村教育资源、文化资源是我们教育扎根点、营养汲取点。

2.深耕课堂,时代立意

时代发展推动教育课程改革,真正有价值的历史课堂教学,一定要围绕历史课程标准展开历史教学活动。不同的历史老师会对课文有不同的解读和教学设计,都要围绕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进行设计。秦汉历史立意在国家统一、制度创新;魏晋南北朝史立意在民族融合、分中蕴合;唐宋历史立意在江南开发、国际视野;近代历史立意在民族抗争、救国方案等。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12] 中学历史课程关注时代性原则,要求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气息、反映时代进步和发展、反映历史学科发展趋势、加强与学生经验生活联系等[13]。当然,由于课堂教学不同,老师确立一节课的“价值立意”、并通过立意来搜集历史素材、设计教学活动、助推学生学习。

【注释】

[1][2][3][8][9][1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前言第1页、第1、2、2、2、5页。

[4]唐琪、焦以璇:《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代表委员热议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教育报》,2021年3月8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3/08/content_591068.htm.

[5][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12、71页。

[6]任鹏杰:《历史·教育·人生——任鹏杰历史教育杂文》,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0年,第25页。

[7][英]培根著,何新译:《培根论人生》,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第220页。

[10]张在虎:《我们应当教给中学生怎样的历史》,《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第5期,第117页。

[11][法]马克·布洛赫著,张和声、程郁译:《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47页。

[13]唐琴、王光宇:《问史·立意》,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页。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欢乐的课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