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康熙的抱怨着手进行深入式历史解释

2022-03-30沈丽平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集权皇权宰相

沈丽平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7页,在导言部分给出了一段材料:1718年,年过六旬的清朝康熙帝在谈话中抱怨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bó)斃,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这段材料是我从教20年来第一次看见出现在教材当中,材料内容也让学生非常地惊讶,非常颠覆性地一改学生对康熙帝乃至古代皇帝的一些认知,材料同时也是非常丰富地体现了清朝历史和封建社会历史一个侧面。如果充分加以利用,逐层深入进行历史解释,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是使过去的人和事变成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它基于史料和事实,遵循一定的原理方法,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利用这段材料进行历史解释的实践。

一、建立基本的时空观,了解材料的大意

康熙帝生卒年份是1654年至1722年。在1718年这个时间点上,康熙帝年64岁。四年后,68岁的康熙帝去世。去世非常突然,是围猎后暴病去世的。再结合他平时身体情况,所以这里的年过花甲不能理解为年老体衰,精力不济。只能理解为,虽过花甲,仍然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这样更反映出事务繁多冗杂,难以高效快速处理。对于一个高度敬业勤政的皇帝来说,发出如此感叹实属无奈。

二、丰富和完善材料,防止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建立材料的全局观

康熙的抱怨,其实还有前半段:朕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该(概)括耶。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悠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鞠躬尽瘁,诚谓此也!

皇帝抱怨工作辛苦,职业压力大其实不是个例,尤其明清较多。比如朱元璋也有类似的抱怨。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第17页,提到朱元璋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若以一天工作18小时算,平均每2.7分钟就要处理一件事。朱元璋“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政事。于是抱怨“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拥被。”甚至在纲要(上)的第81页,还提到一个并不突出的嘉庆帝,在天理教攻进皇宫的禁门之变后,流着泪写罪己书。文中他也以一种几乎痛心疾首的口吻说道“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三、追根溯源,探究原因

《明太祖实录》曾提到,在朱元璋罢宰相15年后,曾得意地总结道:“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1]朱元璋错误总结秦二世而亡,汉、唐、宋小人专权的历史教训,杀胡惟庸后废除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无从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2]乾隆的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历来乾纲独断,大权独揽。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明清以来,因为罢宰相后皇权高度集中,各类部门机构权力被一再分割削弱,官员出现很强的办事敷衍塞责,无责任心,效率低下,遇事互相推诿的风气。皇帝集权导致皇帝事务极其众多,难以应对,焦头烂额。虽有内阁、军机处等出现,也只是随从机构,没有决策权,甚至连讨论权也没有。明朝皇帝所要求于内阁及其大学士的,是不折不扣地承旨办事,绝不允许皇权旁落。相反,其中有少数人在入阁后希图有所作为,要求对日趋颓败的政局进行有效的整顿,希望“起衰振隳”,却被认为“威柄之操,几于震主”;[3]清王朝一方面承认大学士们是所谓“秉钧大臣”,但又反复告诫他们切不可“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而目无其君”,要求“循规蹈距”“恪守奉常”,绝不容忍他们有任何的“潜操威福”。[4]康熙无奈又心酸的抱怨实际上是君主专制集权高度发展的体现。君主绝对集权,大权独揽,小权不放,事必躬亲,导致皇帝日理万机,殚精竭虑,而大多数官员却尸禄保位,庸碌无为。

正如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说:“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置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遂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设官之意既讹,尚能得作君之意乎?”[5]黄宗羲看到了罢宰相之后中国官僚制度的重大反差。而由此带来的皇权膨胀,专制主义极端强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勤政敬业,精力充沛的皇帝。连他都能发出如此哀叹,更能体现出当时清朝的社会问题,乃至于封建社会的问题。比如封建君主专制下君主高度集权,君主终身制、世袭制导致君主超负荷超年龄工作。比如官员集团的习气,效率低下,缺乏责任心。

表面上是因为皇帝过分集权,剥夺了作为官员应有的一些权利,但实际上是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社会体制僵化,国力衰败,统治者不自信,需要用强压的方式来维系统治。所以,不断地去削夺官员的权力来加强自己的安全感。

比如说,在思维方式上,明清两朝始终把皇权与相权及可能出现的较大的权力作为一种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关系去处理。一个国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考虑到权力与权力之间的构架问题,权衡问题。

比如说,明清的统治者,过分相信人治,不够重视法制的力量。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秘密政治,这当然只能说是一种权术,而不能说是一种制度”。比如说内阁,奏折制,军机处,都只是权术政治下的产物。

当然,任何制度都有利有弊,并不是我们的传统政治专制黑暗、无理性、无法度,却是一切合理性、有法度的制度全都该不断地改进。

康熙的这种抱怨,不仅是反映了他个人的问题,也是反映了清朝统治的衰落,甚至整个封建时代的衰落。

康煕的抱怨是以小字呈现的背景材料,教学中容易被一带而过,但恰当深入去剖析,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客观辩证认识历史,由表及里剖析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

【注释】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6页。

[2][5]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课<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77、76页。

[3][4]转引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371、375页。

猜你喜欢

集权皇权宰相
宰 相
苏共对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背离与嬗变
天无二日国有二君
集权与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