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VIP”课程体系 提升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2022-03-30易炜徐旻晶周清
易炜 徐旻晶 周清
新时代,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当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同时各个学段的思政课应做到有的放矢,各有所为、各尽其力、各有所获、各见其成。宜昌市夷陵中学立足學生实际,结合政治学科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切入点,积极探索“VIP”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构建“P”课堂,巧用时政新闻厚植家国情怀
“P”课堂(primary),是指以时政新闻或典型事件为课堂切入点,进行议题式课堂教学。“身在校园,心系天下”是青年学生的高尚情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历史传统,厚植家国情怀也一直是思政课的不懈追求,讲好思政故事更是思政课教师的有效教学手段,但受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制约,初中和小学阶段的思政课往往采用的是简单、直白、动人的小故事,而在高中阶段,则应更多地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视域,不断提高他们的眼界,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关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地认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
为此,高一、高二阶段,夷陵中学思政课开设了课前三分钟的思政述评环节,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大事。“离岸人民币结算对中国发展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乡村振兴局是一个怎样的机构?”“mRNA疫苗与基因编辑的研究带给人类的是福音还是灾难?”“碳达峰和碳中和与我们这一代人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阐释其中的概念与事实,更注重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离岸人民币结算是中国开拓服务贸易发展新局面的有益探索,但机遇与风险并存,新事物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升级为国家乡村振兴局,变的是名称,不变的是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变的是更加重视乡村的发展,不变的是国家的初心和使命”,夷陵学子用自己的关注和思考表达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展现了青年学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春风采。学生在事物的变化中看到不变,在现象之下看到本质。不仅如此,学校每一堂思政课都力求以时政新闻或热点事件为切入点来设置议题进行课堂教学,力图运用鲜活而典型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时刻聚焦国家和国际大事,从而不断厚植家国情怀。
建设“V”课堂,多样化议题式教学实现理性认同
“V”课堂(variety),是指议题式教学的多样化实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议题式教学作为高中思政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以议题式教学为手段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更好地实现“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的目标。因此,学校思政课围绕时政新闻或热点事件设置议题,实施多样化的议题式教学,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理性思维去思考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真正明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立己达人、兼济天下”的道理,实现对国家的认同。
具体而言,在高一、高二新授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以核心知识为主要目标,努力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时政新闻或热点事件设置相关议题,让学生在完成知识理解学习的同时深化对家国大事的认知。在高三的复习课中,教师则主要依托时政新闻或热点事件设计问题,实现一系列必备知识的整合和结构化。通过开展话题型议题式教学,立体而系统地引导学生完成对国家政策或时事的认知。从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种子和耕地问题、碳达峰碳中和等经济民生问题,到个人信息保护法、反国外制裁法、孟晚舟事件等政治问题,再到科技考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等文化和科技问题,都是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素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爱国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并成长壮大。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越来越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事件,每一堂课,教师在讲述时事政治或播放相关视频的时候,总是能够看到学生热切的眼神、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热爱家国的高尚情怀。
对时事的认知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思政教师需要设置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知其然”背后的“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原因、影响、意义、措施、认识、辨析类传统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也可以设置演讲、辩论、决策、陈述展示、模拟解说词和颁奖词、活动设计、新闻发布、撰写倡议书、绘制海报等非传统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地深入探究,提升他们的多维能力。
打造“I”课程,延伸课堂彰显爱国情感
“I”课程(independent),是指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自主发展课程,是传统课堂的延伸,是提升高中阶段学生政治素养的手段。学校通过对校内、校外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多维度立体化发展;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链”从“课堂教学”延伸到“活动课程”和“社会教育”中,构建融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平台于一体的全课程体系。
学校积极开设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以及基于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自主选修的多样化拓展课程,如《模拟商赛》《法眼看社会》《投资理财》《中学生领导力》等校本课程和法律社团、模拟政协社等社团,举办模拟法庭、模拟新闻发布会等学科活动,将学科内容在社团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实现深化,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关注和思考家国大事,助力学生成长。此外,教师鼓励学生撰写并发表论文,鼓励学生参与公共活动,利用假期进行项目化学习,参加各项大赛,让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情感。在延伸课堂的模式下,师生结合实际问题,积极开展项目研究。如《青少年参与饭圈活动的现状、影响与问题调查研究》获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展示会一等奖;《关于促进小饭桌安全发展的提案》《关于加强对幼儿园前教育建设的提案》获团中央组织的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的“全国优秀模拟政协提案”奖项;参加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展示活动的学生获模拟政协最佳委员、最佳记者、最佳风采个人、最佳模拟政协社团等多个奖项。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中思政课作为这一重要使命中的关键一环,必须立足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开拓新思路,勇于拓展课程体系,努力延伸课堂链条,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作用,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在广泛的实践参与中,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是学校思政教师矢志不渝追求的育人目标,也是“VIP”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育人目标。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规划重点项目“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GA054)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杨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