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之路上“女排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历史使命
2022-03-30李云鸿李子娟
李云鸿 李子娟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036-02
摘 要 体育承载着国家的强盛、中华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与政治、文化、经济息息相关。在体育强国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不忘初心敢于拼搏作为核心,以全民健身作为基石,以大型赛事作为依托,以“三大球”为重难点,全面加快体育强国的建设。在我国,女排精神代表着“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的一种意志品质。中国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团结友好和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是态度积极性的代名词。充分发掘女排精神的价值,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提高我国体育竞技水平,进而为普及全民健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时代 体育强国 女排精神 时代意义 历史使命
一、回眸女排发展历程
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40年里,中国女排的成绩起伏不定,但在世界排球竞技水平处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女排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1]。40年的发展,女排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不断作出贡献,其中“女排精神”也不断激励着国人的前行,成为一面旗帜。
(一)五连冠的佳绩(1981—1986年)
在1979年女排战胜日本,冲出亚洲后,世界女排处于中国、苏联和古巴、日本、美国对峙的局势。中国女排在队伍的训练上,遵从“三从一大”的原则。1981年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战绩获得冠军。1982年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小组赛在对阵美国队时以0:3落败,但最终决赛中国女排在对阵秘鲁的比赛中直落3局,获取锦标赛冠军[2]。1983年的亚洲锦标赛输给了日本,中国女排进入调整期,全面备战洛杉矶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小组赛对阵美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以1:3不敌美国队,半决赛对阵日本队3:0取胜,决赛中国女排绝地反击以3:0战胜美国并首次获得奥运会冠军。1985、1986中国女排分别获取第四届世界杯冠军、第十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成为世界女排史上第一个五连冠。
(二)新老队员交替下跌至谷底(1988—1994年)
中国女排获取5连冠后,随着黄金一代女排运动员的退役,中国女排的竞赛成绩急速下降。1988年中国女排“兵败”汉城,中国女排提出了“技术全面,快,准,狠,加强队员体能”的新指导思想[3]。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乌丹的禁药事件让胡进所带领的中国女排更是下跌至第七名的历史最差战绩。1993年中国女排再次调整球队的进攻和打法,即“加强进攻和防守结合,发展网上高度,坚持速度、灵活多变的技战术,培养尖子”,但此后几年中国女排大赛成绩平平。1984年后,我国提出实施“奥运争光战略”,以在奥运会上获取优异运动成绩为国争光为最高目标。随之,全运项目设置接轨奥运,很多省市“扼杀”了三大球项目,转投至回报率高的项目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排球、中国女排的发展造成了“二次冲击”。
(三)走出低谷重振雄风(1995—2004年)
1995年,郎平執教中国女排主教练,而后1996年底提出《中国排球事业发展2001计划大纲》在内的十几个改革草案后,认为排球自身的条件有待改进。国家体委大力开展重振排球雄风计划,这一时期中国女排坚持实事求是,刻苦训练,严抓技术,并且组建了女排“白金一代”,郎平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获取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排出现了不少优秀运动员,但当时正值巴西女排创造八连冠的超强王朝,2001年陈忠和担任女排主教练。陈忠和果断主张启用新人[4],获取2001年女排大冠军杯的冠军,这是时隔13年来再次夺得冠军。2002年,中国女排利用走线政策,在小组赛中分别输给比自己实力弱的希腊和韩国,为避开劲敌意大利女排,但确受到了国内和国外的一片指责。不过在之后举行的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中国女排获取冠军,2003年中国女排在排球世界杯获取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打入决赛,战胜俄罗斯女排,在奥运赛场上再次升国旗奏国歌。
(四)频繁换帅青黄不接的波动时期(2005—2012年)
2006年女排世界锦标赛,由于冯坤、杨昊等老队员伤病增加,女排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仅获取第五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作为东道主,未参加2007年的女排世界杯[5]。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队中张娜、冯坤等球员因伤病,最终获得季军。2009年后中国女排频繁换帅经历了蔡斌、王宝泉时期,竞技成绩有了一些提升,但竞技水平仍不稳定,虽在此期间获得了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但在2012年伦敦奥运上中国女排跌出四强,这出乎了国人的预料。自伦敦奥运会后中国女排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拉大。2013在泰国亚锦赛上中国女排遭遇泰国女排重创,跌出亚洲前三,创下了中国女排参加此项赛事的历史最差战绩。这一时期的中国女排由于运动员和教练员人才培养出现青黄不接,频繁更换主教练的局面,这成为中国女排发展的重大障碍,以至于女排成绩出现波动。
(五)新时代新使命重铸辉煌新时期(2013-至今)
进入新时代,中国女排重新定位,注重管理,以加速竞技成绩提升,重铸辉煌,作为新的历史使命[6]。在中国女排发展进入最艰难时刻,郎平出任主教练,成为中国女排“新生代”的缔造者,带领中国女排迈向新的征程,走向下一个巅峰。2014年中国女排获意大利世锦赛亚军,这是16年来参加世锦赛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继2013年亚锦赛“阴霾”消散后的提振民心之举。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时隔12年夺取奥运冠军。2018年第十八届亚运会,作为东京周期首个意义重大的国际赛事,中国女排时隔8年以全胜的战绩荣获亚运会冠军。新时代中国女排立足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要求,坚持“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训练作风,以“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的思想与行动自觉,追寻着发展出路和突破口,并进行一系列较为深入又具有创新性的改革,竞技成绩开始了飞跃性的提升,这是也新时代中国女排重铸的辉煌之路。
二、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中国女排的使命和责任
1983年国家体委将《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向国务院汇报,并获得国务院批准下发,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1984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以加强全民族的体质健康”。体育强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被率先提出并得到高度重视。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竞技体育快速成长,中国女排从创造辉煌到跌入低谷再到重铸辉煌,不断战胜困难险阻,为体育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7]。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放眼未来,建设体育强国,中国女排仍要肩负使命,勇挑重担。
(一)为当代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是通過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奋斗、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的结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40年,女排精神感召和激励着各行业。1981年《人民日报》第一次高度提出“各行业向女排学习女排精神”在各行业精神文化建设中起到模范的作用,并且也成为社会各行业发展的精神动力,经过几代人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激励着社会向前展。长时间以来“女排精神”成为中国女排永葆生机、勇往直前的源动力,女排精神对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具有推动作用。
(二)“女排效应”推动了全民健身蓬勃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筑造坚实“底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体育强国建设中曾指出,体育强国建设要以全民健身为基础,群众体育的发展在体育强国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建设体育强国成败的关键所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体育强国中要充分发挥、利用竞技体育辉煌成绩激发国人奥运情怀。尤其是长期以来国人的“女排情结”以及中国女排的“明星效应”“偶像效应”“冠军效应”,点燃了全民参与排球运动的激情和热情,带动了气排球、公园排球和校园排球等一系列赛事的火热开展,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建设体育强国构筑了全民健身的坚实基础。
(三)保持和扩大中国女排优势,彰显排球项目的“大球力量”
体育强国建设,中国女排依然需要在奥运舞台上创造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成绩。进入东京奥运周期,中国女排需要更加强劲的竞技实力,保持好中国女排在国际大赛中良好的竞技成绩,是中国竞技实力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以及中国女排在新周期夺取优异成绩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建设体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必需的“大球力量”[8]。
(四)充分发挥和增强中国女排外交作用,主动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方正,形成具有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的发展建立外部条件。”体育外交作为我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体育服务国家外交中被赋予了新使命和新担当。在过往的我国体育经典外交实践中,中美关系的“乒乓外交”和中日关系的“棒球外交”,为国家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女排作为关注度高、影响力大、感召力强的体育团队,在国家外交事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国际舞台上,作为“外交大使”的扮演者,承载着提升大国形象的外交责任和使命。“主动进取,积极作为”是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国外交的基本特点。中国女排拥有着冠军球员、世界级明星球员,作为国际外交事务中“穿着运动衣的外交家”,中国女排应充分发挥国际影响力,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外交战略。
参考文献:
[1]孟春雷.“新时代”语境下“女排精神”的价值及其实现[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33(06):12-15+31+5.
[2]王景宇.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排球教学的价值与意义[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119-120.
[3]陈雅倩,余晓.内涵与价值:女排精神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8,33(03):85-89.
[4]徐晓敏,郝海亭.论新时代中国女排精神的价值及传承[J].福建体育科技,2018,37(02):22-26.
[5]陈向.女排精神的当代价值与传承[J].体育文化导刊,2017(06):12-15.
[6]王军伟,张岚,余丁友.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价值及文化效力构建[J].体育学刊,2017,24(03):35-39.
[7]蒋旻.论中国女排精神的新内涵及其时代意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6):20-26.
[8]单文鹏.从女排精神的弘扬谈民族自信的提升[J].北京教育(德育),2016(11):63-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