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进校园:价值追求与路径选择
2022-03-30付辉李贵玲
付辉 李贵玲
雷锋精神进校园:价值追求
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后称《意见》)指出:“当前,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生动阐释和集中体现。
新时代,雷锋精神到底为什么要进校园?一方面,雷锋精神进校园是党和国家的政治要求和教育要求。2012年,在《意见》颁布后,教育部党组印发了《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后称《方案》),明确指出:“青少年学生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主体,各级各类学校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雷锋精神本身具有丰富的道德价值,雷锋精神进校园有助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雷锋精神进校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个人一旦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克服种种困难,成人成才。雷锋同志正因为拥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他才可能克服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艰难险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人生观,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雷锋精神对于青少年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教化作用。因此,青少年要努力学习雷锋同志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并且做到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雷锋精神进校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品格教育。深入研读雷锋同志的日记,学习雷锋同志的生活史、成长史和工作史,发现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鲜活体现。雷锋精神蕴含了忠诚无私、自强不息、顾全大局、乐于奉献、为国分忧、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勤劳节俭、锐意进取等道德品格。一个人一旦有了良好的道德品格,受用终生。雷锋同志身上的这些可贵精神品质为学生道德品格的培养提供丰富的资源。
雷锋精神进校园有利于抵制社会不良思潮对学生的侵袭。《意见》指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能够“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今天所处的时代,是科技至上、经济至上、消费至上、享乐至上的时代,这使得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导致一些人产生了物质主义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学校并非真空地带。物质主义思潮不可避免地对青少年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如一些青少年学生中还存在盲目攀比、追求感官刺激、铺张浪费等现象。因此,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敬业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等优良品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抵御不良思潮的侵袭。
雷锋精神进校园:路径选择
2018年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我们对雷锋精神进校园的根本性思考有哪些?到底该如何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雷锋精神到底该如何在学校落地生根?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育人的专门教育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弘扬雷锋精神。新时代,学校要把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要从党史学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切实认识到赓续雷锋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促进弘扬雷锋精神的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学校要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宣传、学习和教育体系,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教育,在师生中开展形式新颖的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教育活动,让雷锋精神在师生心中扎根。
首先,聚焦于“培养有道德的人”,推动雷锋精神内化为学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与最终归宿是培养有道德的人。雷锋精神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学习雷锋精神的根本目的就是以雷锋精神做精神底色、价值底色和道德底色,引导学生像雷锋一样做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校不能仅仅停留在引导师生学雷锋“做好人好事”的层面,更要引导师生把雷锋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价值追求和道德追求。
其次,学校要大力营造学习雷锋精神的氛围和风气。一所学校如果要让全校师生从心底认同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校园产生积极影响,那么,这所学校首先要有赞扬、崇尚雷锋精神的氛围和风气。校园的氛围和风气在学习雷锋精神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雷锋精神的氛围和风气,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树立榜样。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品德、高尚思想和高尚情操、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能够把道德观点、行为规范具体化,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良好的环境里,榜样能给学生以正确方向和巨大力量,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为此,在对学生进行雷锋精神教育过程中,教師需依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成长需要,为学生学习雷锋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雷锋精神。教师在树立学习雷锋精神榜样的过程中,需格外注意:第一,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通过了解雷锋的身世、不懈奋斗的经历、熠熠生辉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对榜样产生敬慕之情。第二,要引导学生用雷锋精神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第三,教师为学生树立的学雷锋榜样应是一个多种模式的“学雷锋榜样群”,而不是一种模式,既有普适性学雷锋的榜样,也有本土性学雷锋的榜样。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的精髓,学习雷锋精神蕴含的德性和优良品质。新时代,学生学习雷锋勤俭节约的精神品质,并不是要求学生像过去那样穿一些补丁叠补丁的衣服,而是要求学生不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教师示范。“育人先育己”。教师要想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就得自己先主动学习雷锋精神。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广大教师弘扬雷锋精神,既是自身职业道德的内在需要,也是发挥教师率先垂范作用的必然要求。学校把弘扬雷锋精神与教师师德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制度,把弘扬雷锋精神纳入教师培训与学习中,教育广大教师将雷锋精神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本职工作,从日常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全心全意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服务,使实践雷锋精神成为教师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浸染。一般而言,校园文化有三个层次: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教学所需的物质设施和地理环境等;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共同体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取向、信念追求和行为态度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彰显学校整体的精神面貌。把雷锋精神渗融于校园精神文化,关键是要把雷锋精神渗融于学校的教风和学风。在教风方面,学校要创新师德师风教育样态,弘扬雷锋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精神,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师观和教学观。在学风方面,学校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学习雷锋精神,以此潜移默化熏陶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努力在学生中形成诚实守信、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发奋学习、互助合群、勇于创新的良好风气。
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应努力创新弘扬雷锋精神的教育活动载体。学生方面,开展弘扬雷锋精神的主题讲座、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诗歌朗诵等;定期组织青少年学生观看雷锋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等題材的电影;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雷锋纪念馆、学雷锋先进学校;以“感动校园”为主题树立学雷锋标兵,评选“雷锋式少年”,鼓励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围绕雷锋精神开展主题班会、主题队会;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志愿者“学雷锋”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爱粮节电惜水、文明礼仪、保护环境等活动,充分践行雷锋精神,使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感受、体认雷锋精神。通过上述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雷锋先进事迹、崇高品德、高尚情操,增强青少年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价值的深度理解与认同,进而促进青少年学生道德境界的提升。教师方面,大力弘扬和践行雷锋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组织教师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要求,开展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大讨论,引导教师争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总之,在新时代,我们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雷锋精神的思想特质,赋予雷锋精神鲜活的时代内涵,同时把雷锋精神真正落实到师生的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中。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