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追问策略及技巧
2022-03-30卢梦琪
卢梦琪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是构建学生数学知识体系和综合计算素养的关键科目,也是培養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的基础课程,最适合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笔者将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追问策略及技巧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追问策略 技巧
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具有非常鲜明的逻辑性特点,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比较连贯的逻辑通道。然而,对于尚处于身心发育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这种逻辑性的存在状态并不是很清晰,学生无法通过自主学习完全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因此,如何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体系,不但成为评价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成为决定课程教学质量优劣的一项关键因素。
一、合理设计追问内容
1.追问的知识跨度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追问内容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被追问学生目前的知识层次,合理控制追问的知识跨度,在保证追问的内容可以带给学生一定的思维考验的同时,要确保后续问题的难度不会太大,否则,学生无法给出有意义的回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能降低。
例如,当教师提出:“2、3、5这三个数中,谁最大呢?”如果学生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学习进度相对较快的学生,教师可追问:“那么这里面最大的数比最小的数大多少呢?”而对于学习进度相对较慢的学生,教师则可将问题的难度降低一些,追问:“那么第二大的数是哪个呢?”
2.追问的问题和之前的问题要具备逻辑推导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小学生习惯利用以前的认知成果来开展后续认知。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追问内容时,应当保证追问问题和之前问题之间具有逻辑推导关系,让学生可以在回答追问问题时,从之前问题的答案里得到灵感,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追问问题的解答难度。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长、宽或边长数值提问;在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给出回答后,再追问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最后再要求学生计算出相应图形的面积。
3.追问的内容应具有场景连贯性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喜欢融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是非常正确的教学思路,那么在设计追问问题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也同样要融入相应的场景,使问题之间具有较强的场景连贯性。
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妈妈的微信账户中一共有100元,去超市买了50元的大米、20元的牛肉和15元的牙膏,现在妈妈的微信账户中还有多少钱?”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可继续追问:“如果爸爸又向妈妈转账100元,且收银员发现牙膏的价格标错了,又退给妈妈3元,妈妈现在的微信账户上有多少钱?”
二、正确选择追问时机
1.在课程导入环节进行追问
小学生的思维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课程教学正式开始前,常常需要教师进行课程导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课程内容实现对接。这一项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追问的形式来进行。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这一堂课和之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2.在教学提示环节进行追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某个问题的解答上陷入了困难,可以通过追问的形式从某个角度给学生一定的解题线索,帮助学生转换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进而解答相对困难的问题。
例如,在引导学生计算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时,很多学生常常会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感到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求出有相同底面积和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然后以追问的形式提醒学生:“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个圆柱体剖开,它可以被分成几个底面积相同的圆锥呢?”教师提供一些简易的圆柱体模型让学生实际操作,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圆锥体体积公式中“[13]”的含义。
3.在教学成果拓展环节进行追问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很容易就会在吸收本堂课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探究欲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然后通过追问来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学习成果进行发散思考。
比如在介绍完“条形统计图”后,教师可以先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利用本堂课学到的知识绘制出一幅条形统计图,然后追问:“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不同数据之间的大小、多少关系;可有时候人们更需要了解同一组数据的变化规律,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又该怎样设计统计图呢?”并将这个问题作为课后思考任务布置下去,为之后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科学优化追问形式
1.通过竞争的方式展开追问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非常希望能够在教师和同龄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过人之处。利用这一心理,教师在进行追问时,可以不选择具体的提问对象,而将追问的问题作为“比赛”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鼓励的方式展开追问
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追问来引导学生思维时,可以同时加上一些鼓励性的话语,通过这种方式来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四、完善对追问教学法的环节补充
追问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路和灵感的教学模式,而思路和灵感的形成有时需要依靠“集思广益”来实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提出追问问题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思路,使学生能够在思考、解答追问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和应用。
例如,对于“平行和相交”相关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在黑板或课件上展示出几组有平行或相交关系的直线,依次让学生说出这些直线的关系,然后追问:“那么两条直线真的只有平行和相交这两种关系吗?如果不是,那大家还能想出什么样的关系呢?”之后,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试着想一想、画一画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的存在。
除了以上策略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将追问教学应用到对学生知识体系框架的梳理与构建上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对既往知识和技能形成有条理的回顾,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起一条完整的知识链条;或者从前端知识入手,通过设计例题并不断提升例题应用知识点的难度的方式,以正向的顺序完成上述过程。
真正的教育应当同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和成长的自由,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主动探索的思维,并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实现进步。教师要真切地认识这一点,在课程教学中深入践行追问教学策略,通过合理设计追问内容、正确选择追问时机、科学优化追问形式以及完善对追问教学法的环节补充等方法,真正将追问的教学作用发挥到最大,使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从而为他们日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孔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