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储粮技术探索与实践*
2022-03-29金建德盛林霞刘林生刘益云高艺书余永红陈福明
金建德 盛林霞 刘林生 刘益云 林 涛 高艺书 余永红 陈福明
(浙江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储备库 311112)
温度作为储粮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非生物因子,对储粮稳定性有着很大影响。低温不仅能降低粮食的呼吸强度,延缓粮食品质劣变,还可抑制害虫的种群发展,甚至致其死亡[1]。控温储粮主要是采取系列措施,控制储粮温度长时间处于相对较低温度状态,通过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抑制粮堆害虫的生物活性等[2],保护储粮生态,提高储粮稳定性,实现绿色储粮。我库地处第五储粮生态区,年平均气温16℃左右,高温季节平均温度32℃左右,本文立足我库储粮实际,讨论总结了多年来控温储粮的探索实践和应用研究。
1 隔热控温
隔热控温技术是基于对粮食“冷心”的保护而采取的一系列隔热保温措施,包括仓房基础改造、地坪隔热、仓顶隔热处理及粮面隔热压盖等。
1.1 结构改造
我库建于1996年,多为拱板包装仓,仓房尺寸54 m×18 m,檐口高度7 m,仓壁墙体为240 mm 一砖墙,屋顶为预应力钢筋砼拱版屋盖,地坪为堆载预压沉降稳定后再做永久地坪,整体防潮、隔热、气密性能等较差。为此,我库结合包改散项目对仓房进行了升级改造。
墙体及地坪改造:采用内加固挡土墙式,按小麦堆高5.0 m进行内加固变载面钢筋砼墙(厚度150 mm~350 mm),地坪整体浇筑钢筋砼进行处理,以提高墙体抗侧压力和地坪承载力;钢筋砼挡粮墙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待钢筋砼挡粮墙浇筑完后开始施工,钢筋砼墙与原有墙体间设30 mm厚挤塑板保温层,外墙的外露柱采用120 mm厚的砖砌体做平。内墙堆粮线下粘贴聚氨酯保温板,进行隔热一体化改造,经测试改造后仓房的平均粮温随气温的增长幅度亦较对照仓房偏低1℃~2℃。
仓顶改造:铲除仓内顶上的粉刷层直至拱板砼结构层,先对拱板与山墙连接处和拱板间裂缝进行密封处理,用专用胶水将PEF板粘贴仓顶。
门窗改造:采用优质粮仓专用保温密闭门窗,更换原有的木质门窗。减少窗户数量,将原有南面的两扇大门密封,留向阳的一侧窗户由原来的4个调整为3个。此外,在仓库大门及检查门内侧安装保温密闭门,通风孔洞用圆柱形隔热珍珠棉密闭隔热,同时在窗框内侧制作安装中间夹有隔热材料的内墙隔热保温窗。
经改造后仓房墙体传热系数大大降低(经测试传热系数为0.37 W/m2·K),气密性-300 Pa→-150 Pa半衰期从(40~70)s提升至(200~320)s,隔热密闭性能大幅提升。
1.2 太阳能光伏屋顶
将太阳能光伏跨界应用到粮食行业,通过在仓房拱形屋顶上安装“人”字形光伏方阵钢构支架,铺设单晶硅光伏陶瓷瓦片,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式太阳能光伏建筑屋顶,采用屋顶26.57°倾角南偏西+6°安装方式,14列28行。仓房改造后隔热控温效果显著提升,其中改造仓隔热层温度、仓温、上层粮温分别较对照仓分别低12℃~14℃、6℃~8℃、2℃~3℃。同时对仓房进行建筑太阳能光电一体化改造,实现了仓房屋面资源充分利用,获得廉价清洁能源(发电量为40000 kW·h/年·仓),为我库节能控温储粮和打造“零能耗”粮库奠定坚实基础。
2 通风控温
通风控温是利用自然冷源或粮堆自身冷源,通过气体交换或循环达到排出积热、控制温度的目的。
2.1 自然通风
夏秋季节,仓温或表层粮温明显高于外温,适时开窗通风,及时排除仓内积热,降低仓温和表层粮温。
2.2 机械通风
冬季利用自然冷源进行通风,降低粮堆温度。春季温度回升前,采用均温补冷技术延缓粮温回升,夏季高温进行膜下环流通风,将粮堆内蓄集的冷源与粮堆表皮在夏季形成的积热进行交换,均衡粮堆各部位温度,以最小能耗达到控温目的。
2.3 横向通风
2014年,我库率先将横向通风技术用于储粮实践,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横向风网系统平面图见图1,在我库的P21号仓和P22号仓进行平房仓横向与竖向通风系统的降温效果研究,结果见表1,发现横向通风系统的单位空气降温速率是竖向通风的1.3倍,通风均匀性为77.45%,优于竖向通风系统的55.57%。
表1 横竖向通风效果对比
图1 横向风网系统平面图
3 制冷控温
制冷控温技术是利用外界冷源,结合通风技术,达到换气降温的目的。常用的有谷物冷却机制冷、空调制冷设备等。
3.1 谷物冷却
基于我库横向通风储粮实际,从制冷时机、制冷方式、风道风网选择或设计等方面着手,对不同的谷冷工艺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一是在负压分体谷冷时,采取直冲直排模式,气温较高时,很难获取较低温度冷源(谷冷机进风温度31℃时,出风温度为14℃),降温效率低;二是采用循环模式时,回风阻力大,出风温度降至0℃,存在结露隐患;三是冷源部分回收负压分体谷冷模式,通过分配谷冷机的进风,排风风机的风量,则可达到理想的效果。经过测试,目前,单位能耗为0.36 kW·h/(℃·t)。
3.2 智能控温
我库的智能型制冷温控系统主要是在通风降温、隔热密闭、排除积热等基础上,通过温度探头连接智控装置启闭温控机,增加了控时装置,错峰对粮堆空间温度进行调节,对比二者均能达到准低温储粮目的。选择我库P8号仓为试验仓,P5号仓为对照仓,通过使用智能温控设备,两仓最高粮温均从7月初的22℃~23℃上升到8月底的24℃~25℃,之后开始下降,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此外,试验仓费用减少657.6元/仓,吨粮费用减少0.53元,节约费用达30%,有效实现了节能控温储粮。
3.3 基于横向风网的智能控温
将智能温控设备出风口与横向风网的支风道连接,使较低温度空气通过支风道、主风道并向四周粮堆扩散,有效控制仓房四周粮堆热皮温度,保持粮堆冷心。此外,在原有横向通风仓风网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在储粮仓房山墙加装机械制冷设备和送、回风管道,进而将四周靠墙体部位粮温控制在相对较低范围内,更好确保准低温储粮效果。具体布设情况见图2。
图2 基于横向风网的智能温控管道布设情况
4 新型控温技术探索
4.1 多维立体动态控温储粮
多维立体动态控温储粮是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双层架空隔热层排积热、仓顶粘贴PEF板、仓内空间智能温控、粮面压盖等技术手段控制仓温及粮堆上层温度,结合“多维立体动态控温储粮技术”将制冷设备通过风网系统与粮堆连接成闭合回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膜下微环流冷却通风,控制或均匀降低“热皮”温度,通过粮堆四周控温,建立动态隔热屏障,达到控温或局部降温的目的。制冷风网与控温管路布置见图3。在采用温控设备控制上层粮温的基础上,将温控设备产生的低温空气通过基于横向风网的“五面控温”系统输入粮堆,形成内部循环,控制粮堆四周“热皮”温度,解决粮堆“最后1 m温度”控制难点。试验结果见图4,可知试验仓降温效果较对照仓低1℃~2℃,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图3 多维立体动态控温管路布置图
图4 多维立体动态控温情况
4.2 辐射制冷控温
辐射制冷[3]是利用红外辐射“大气窗口”波段(8 μm~13 μm),将地表上的物体与温度很低的外太空之间进行辐射换热,从而达到一定的制冷效果,通过发射该波段不被大气吸收的红外线,搭设一个高效热量输送通道,将地表物体热量通过红外电磁波持续传递至外太空低温冷源,实现零耗能、24 h不间断制冷,而不消耗电力。我库选择P26号仓为试验仓,P25号为对照仓,进行该技术的应用试验。在卷材屋顶铺设丁基胶型辐射制冷卷材,结构见图5,对墙体金属门窗采用反射型辐射制冷膜综合应用。据厂家数据,选用的辐射制冷膜应用在金属门、窗上,辐射制冷功率达到150 W/m2以上,大气窗口发射率达到92%;辐射制冷卷材与PVC卷材比较,辐射制冷功率强劲,降温效果显著,对比原有PVC卷材表面温度下降可达30℃~35℃,见图6。经过几个月的试验,发现该材料降温效果显著,在我库所处的储粮生态区,夏季典型高温40℃条件下,可将仓顶外层温度降低25℃~30℃,拱板层内温度降低20℃左右,仓温降低5℃左右,有望在不耗能或少量耗能的情况下实现平均粮温20℃,局部粮温不超过25℃的准低温储粮。
图5 丁基胶型辐射制冷卷材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6 2018年12月18日辐射制冷卷材与普通PVC卷材温降对比
5 讨论和展望
我库从仓房的结构改造隔热控温,将太阳能光伏应用到粮食行业,到横向通风、再到多维立体控温和辐射制冷控温,不断探索新的控温技术和工艺。机械通风控温简单易行且成本低,但效果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大,有很大的局限性,谷物冷却机和空调制冷控温虽然能突破气候的限制,但存在水分丢失及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单一技术控温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适合各自储粮生态环境的综合控温技术将成为绿色储粮的关键。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新型设备、新兴材料应用力度,大胆尝试,守正创新,为储粮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