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储备大豆安全储藏技术探析*
2022-11-24李俊飞
王 岩 李俊飞
(1 中央储备粮淄博直属库有限公司 256499)(2 中央储备粮淄博直属库有限公司高青分公司 256400)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大豆、高粱、棉花、大麦等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虽然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大豆历史,但由于国产大豆亩产量低,大豆又是一种“土地密集型”经济作物,国家选择投入更多的土地来维持主食的安全,大豆主要依靠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进口。中国2020年进口大豆数量已经超过了1亿吨,由于生猪存栏恢复速度超过预期,2021年进口大豆的数量更高。进口大豆受国内外标准差异以及运输的影响耐储性差,进口储备大豆的安全储藏是目前面临的挑战。根据大豆的储藏特性,运用科学的储粮技术,能延缓大豆的品质劣变,减少储藏损失。[1]
1 进口大豆的主要储藏特性
1.1 进口大豆吸湿性强,容易引起发热霉变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一种亲水物质,生理特性是吸湿性强,容易丧失活力,引起蛋白质变性和生霉变质,大豆在潮湿的条件下极易吸收水分导致自身水分增加,大豆在相对湿度高于90%时的吸湿性超过了玉米。进口大豆的脂肪含量较国产大豆高2%~3%,脂肪中的疏水基团会导致进口大豆局部含水量大于国产大豆,大豆吸湿后生理活性和呼吸代谢旺盛,若保管不善,豆堆温度升高,如果不及时处置,易引起发热霉变。
1.2 进口大豆不耐高温,发芽率容易降低
大豆不耐高温,在25℃下保管3个月左右,发芽率会降低到40%左右,过高的温度又会引起蛋白质变性,脂肪氧化分解,大豆的外观和内在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商品价值。大豆温度越高,水分越高,发芽率越低,品质下降也快,低温储藏是延缓大豆品质劣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大豆易浸油、赤变,食用品质下降
一般储藏较久,经过高温季节(特别是八月份以后)的大豆,就可能出现两子叶靠脐部位的色泽变红,俗称“红眼”,之后子叶红色加深、并扩大,俗称“赤变”;子叶呈蜡状透明,俗称“浸油”。发生这种现象,一般是高温引起蛋白质凝固,破坏了脂肪与蛋白质共存的乳化状态,于是脂肪呈现游离状态而发生浸油,脂肪中的色素沉积引起子叶变红。
1.4 大豆籽粒易破碎,降低储藏稳定性
进口大豆脂肪含量较高,脂肪以液滴状态分部布细胞中,由于脂肪比重小,在细胞中占有较大的体积,这是籽粒组织柔软、容易破碎和软化的原因之一。破碎粒容易孳生微生物,引起虫害不利于大豆的储藏管理。
2 影响大豆安全储藏的几个因素
2.1 自动分级和杂质聚集影响大豆储藏稳定性
进口大豆在收获和运输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机械化操作,因水分低,在装卸和入仓过程中又增加了破碎粒,加剧了入仓过程中的自动分级,容易引起杂质聚集[2]。杂质集中区透气性差,易感染虫害,不利于通风和熏蒸杀虫,严重影响了大豆的储藏稳定性。
2.2 温度是引起大豆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储藏温度能够影响大豆种子酶活性,也能导致大豆粮堆气体交换和吸水状态受影响,高温造成胚活性物质变性,在较高的温度下会丧失发芽率。高温不仅不利于大豆的安全储藏,还会引起变质。
2.3 水分是影响大豆劣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低水分大豆呼吸微弱,当水分含量大于14%时,豆粒变软呼吸强度骤增。大豆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并产生热量,继而出现发热、霉变,大豆品质易发生劣变。对于发热的粮堆,进仓前一定先通风,检查氧气浓度符合要求再进入,避免人员因仓内缺氧出现窒息。
2.4 储粮害虫是影响大豆安全储藏的原因之一
大豆的种皮组织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蜡质,比其他谷类粮食硬度大,对害虫危害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在储藏期间,仍有一些蛾类害虫,如:印度谷蛾、粉斑螟蛾等对其进行危害。
3 进口大豆的主要科学储藏技术
3.1 严把入仓环节,控制入仓大豆质量
根据大豆的储藏特性,首先在入仓环节严防霉变粮入仓,做到干湿粮分开,有虫粮和无虫粮分开,对于杂质多的大豆要进行清杂处理,减少自动分级发生,确保入仓大豆质量良好。
3.2 降低大豆水分,增强储藏稳定性
降低入仓大豆水分,是安全储藏大豆的根本措施和重要保证,采取入仓前晾晒、机械烘干等措施干燥降水,入仓后通风降水等措施将大豆水分控制在13.0%以内。
3.3 适时进行通风,采取低温储藏
长期储藏的大豆可选择冬季通风降温,夏季及时密闭,减少外温外湿影响,保持低温密闭储藏环境。在干燥季节降低空间湿度,潮湿季节防止外湿影响仓湿,确保大豆粮情稳定。
3.4 加强粮情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刚入仓的大豆由于粮情不稳定,要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水分高的大豆要及时降水,在夏季高温季节,可选择内环流降低温差,避免出现高温粮。季节交替时要严防结露发生。
4 进口大豆储藏隐患的处理
4.1 进口大豆易出现整仓发热
进口大豆在海上运输时间长,储藏环境恶劣,大豆在船舱内因高温高湿,微生物呼吸旺盛,容易出现发热霉变。入仓后的大豆一般基础粮温较高,最高粮温能达到40℃,若保管不善,可能会引起整仓发热。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机械通风降温或谷冷通风等措施,机械通风采取离心风机通风降温。谷冷通风采取整仓谷冷均衡,降低粮温措施,确保储粮安全。
4.2 大豆在夏季容易出现表层发热
夏季仓温随着气温而逐渐升高,出现温差、湿热扩散、水分转移等情况,引起大豆表层发热,不利于大豆的安全储藏。可在每年的3月开始密闭通风管理,秋冬季节使用轴流风机、离心风机通风减小粮面温差,降低粮温。也可在高温季节选择安装空调制冷控温系统保持仓内低温环境,减少粮堆“热皮”,增大“冷芯”体积,控制仓温,也有利于抑制虫害的发生[3]。
4.3 杂质聚集区容易引起发热、生霉、浸油等大豆品质劣变
进口大豆入仓自动分级严重,杂质区孔隙度小,湿热不利于扩散,容易引起发热,通风降温效果也差,容易发生吸湿生霉、浸油、赤变等不良现象[4],可通过在筒装仓安装布料器,房式仓增加卸粮点减小自动分级的发生。入仓环节及时清理杂质,将杂质控制在1.0%之内,为大豆的安全储藏打下基础。
5 结论
目前,进口大豆已经成为中央储备油脂油料的主要品种,我国进口含油率很高,主要用于榨油,受国内需求刺激,具有很大的内生性,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储备大豆的安全储藏意义重大[5]。大豆营养价值丰富,和猪肉相比,其蛋白质、钙、铁的含量也高,价格又比猪肉便宜,大豆中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黄豆和豆油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有很大益处。大豆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要科学合理的保管好大豆,为保障粮油市场稳定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