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信息技术Python的教学思考
2022-03-29贾媛
贾媛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学生计算思维教育,可以让学生对于信息化技术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注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锻炼自身的自主创新意识,并提升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分析能力。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应用方法,还需要综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基于此,文章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从Python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出发,从Python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构建三个方面,探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实现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Python;计算思维
引言: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示范演示、讲授式、说教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Python课程兴趣不足。加之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际脱节,导致学生无法深刻认识到Python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形成高度的信息社会责任感。本文从学生计算思维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等方面着手对其展开研究,探索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学生计算思维培养问题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学生计算思维的认识并不清晰
学生计算思维虽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其定义以及培养的具体方式并不明确,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并不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其次是当前的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对于计算思维以及信息学科缺乏应有的重视,在教学中缺乏系统性。还有一些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是针对学生需要参加考试,为其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多数情况下信息教师没有正确的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和要求。对于学生计算思维的认识与理解等并不熟悉,无法准确地概括学生计算思维的特征、内涵以及概念。还有一些信息技术的教师认为计算思维与编程思维是一样的,这也反映了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对学生计算思维认识不清的状况。
(二)学生计算思维较为落后
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和学会计算机的原理、知识以及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计算思维引入到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中,不同的学生对于信息化技术知的认识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三)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缺乏科学的架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显著的不同,教材的更新換代往往无法赶上技术的快速更迭。学生计算思维在过去的教材中并没有体现。如一些地区的信息技术教材已经出版十几年。在这十几年中,网络信息化技术已经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各种新技术等在社会上广泛应用。这种传统的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需求。缺少系统性的架构,当然其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教材较为落后,往往无法和当前社会的技术要求进行衔接,缺少系统性以及整体性的架构。
二、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实现的路径
(一)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目标设定
指向信息意识的Python课程认知与知识教学目标: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掌握Python语言的数据类型以及各种操作符;掌握Python程序控制结构,了解Python语言的文件。指向计算思维的Python课程技能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以及自底向上的执行过程;能够处理各类数据;能够利用相关语句完成Python控制结构程序设计任务;能够操作各类文件的读写。其三,指向数字化创新与学习的Python实践教学目标:能够在特定集成开发环境下阅读与分析程序方法与技巧,掌握程序编写与调试的方法。其四,指向信息社会责任的Python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能够抽象、分析、分解实际问题,建立解题模型,形成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感、高级的信息社会情感。上述四大教学目标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发展计算思维,需要引导学生明确问题、分解任务
学生刚开始在利用程序设计探究人文领域时有些茫然,不知该如何从人文中提炼能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学生的阅读、学习、游戏等常态化需求,将程序设计解决的问题集中到计算与验证、模拟与交互、辅助学习与生活等方面,从而让学生能顺利进行问题的迁移和分解,习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计算思维。例如,名著项目可以从计算与验证角度提炼问题,诗词项目可以考虑模拟飞花令游戏,历史项目则可以从开发辅助学科学习案例的程序等角度入手。
(三)合作学习看环节,具体分工有技巧
小组合作是项目学习经常采用的形式,但是要想发挥小组的最大作用,需要进行适当的训练,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掌握合作的技能。实践中,有的小组不管什么环节,不管什么任务,全部进行小组合作,导致出现有时一人做多人看,有时各做各的等情况,效率并不高。因此,教师需要在开展项目学习的具体环节中,从项目规划、问题分析、数据收集和整理、交流评价等各个需要合作的环节对学生进行训练,指导其进行合理分工,提高效率,而在程序设计探究、知识内化等环节,则取消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构建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模式
在课前将带有慕课、微课视频的导学案发送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的提示、问题等通过网络收集与Python基础知识相关的资料,以此提升学生甄选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自主学习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其次,在正式授课时,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小组合作仍不能解决,则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例如,大部分学生不理解Python环境中第一行默认代码的意思,对于if…else条件语句的应用情况掌握不扎实。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实践,自主改正编译过程中的错误。在成果展示阶段,教师进一步解释共性问题,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代码的记忆与理解,还可以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最后,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布置趣味性作业。以猜年龄为例,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编写if…else选择执行语句,在下次课中进行实验论证。再如,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知识转化为微课视频并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下巩固旧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计算思维以及应用能力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增强学生计算思维,需要从教师的教学方式着手进行改善和优化,将计算思维导入到信息化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帮助学生将相关元素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推动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快速应用和发展对于学生计算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关注到学生计算思维的提升,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计算思维,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王克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0):29-32.
[2]陈兴冶,王昌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计算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2):97-102.
[3]刘承林. 计算思维培养视角下高中Python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