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迹遗存的保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2-03-29刘宁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家国情怀

刘宁

摘要:文物古迹是具象化的历史,是历史变迁的物质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人类的不可再生性的共有财富。以湛江的古迹遗存为例,以研学主题课的方式开展历史教学,把文物保护和中学历史教学相结合,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学生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关键词:文物保护 ;赤坎古商埠; 家国情怀 ;研学主题课

文物古迹是历史的遗产,是时代的象征,是前人留下的珍宝。文物古迹承载了历史的风霜,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了解并保护文物古迹,就是保护人类的不可再生性的共同财富。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以图文资料的方式留存。不可否认,目前的中学历史教材的确是学生认知历史文物的优质资源,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能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让学生直观地去实地观摩历史,会不会效果更佳? 因此,我们主张要活学、活用本地的文物古迹资源,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文物古迹的价值,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原貌,保护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厚植“家国情怀”。

为此,把真实的文物遗迹和中学历史知识相结合,把文物保护和中学历史教学相融合,就成为了我们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具体操作如下:

一、准备:组团走访相关部门,宏观把握整体状况

湛江为文物大市,文化古迹数量和保护情况均可集中体现粤西地区丰富的文化古迹情况。了解湛江文物概况,就能以一管窥全貌,把握粤西地区文化古迹的整体状况。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课堂教学之外,组团走访相关部门。据湛江市文广新局介绍,湛江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000余处。①

湛江市赤坎老城区是湛江市历史最悠久的地域,曾经作为湛江中心城区,是历史悠久的古商埠,有着多处明清时期的古迹遗存。2009年12月,从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文化局了解到:该区自2008年1月启动第三次文物普查以来,已完成全区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新发现文物114处。尤其是所挖掘出赤坎埠古码头共10处,为盛极一时的赤坎古商埠文明提供了有力证据。②

二、调查:走出校门实地探访,梳理遗迹理性感知

城市文物古迹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具有独特性、不可再生性。笔者认为,推动当地的文物古迹保护,可以把户外探知现存的文物古迹和中学历史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教室,好奇心会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同时也能很好地推动文物保护的工作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

以“探寻《隐秘的角落》里的湛江古迹遗存”的研学主题课为例,在教学设计中,课前作者引领研学的学生们探访了赤坎老城区的古迹遗存,如广州湾商会会址、广州湾历史民俗馆、静园、赤坎民国风情街、陈明仁将军旧居和甯园等,主要考察了赤坎10处古商埠。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初步了解到湛江对文物古迹进行了保护的一系列操作:

一是对各区内各个文物点进行统一挂牌,对重点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二是建立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电子地图系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并出版《赤坎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等。三是运用传统工艺,还原古迹原貌。四是各类活动引领,解读历史文化。④

在探访湛江文物古迹的过程中,研学的师生初步掌握了文物古迹的保护之法,但也发现湛江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一,保护与建设的冲突。其二,保护资金短缺。其三,文物保护队伍和机构不健全。 ⑤

三、分享:圆桌分享古迹收获, 设计主题讨论活动

常规的中学历史教学以课本为载体,以传播人类文明为主线来传授历史知识,教学资源以文字、图片、视频为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效果并不明显。作者以“探寻《隐秘的角落》里的湛江古迹遗存”的研学主题课为例,在教学设计中,课前,通过带领研学的学生探访湛江的文物古迹,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课中,邀请参加研学的学生分享自己探访古迹的经历,讲述自己在探访古迹后的收获和疑问。通过亲身探访古迹,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活化的历史、身边的历史、可碰触的历史。

课中,作者还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请学生们围绕着“古迹急需修缮,但缺乏资金与合理方案”的主题展开讨论,积极为市政文物保护出谋献策。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们纷纷主动发言,为家乡、为文物保护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学生们把建议一一记录下来,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利用赤坎老城区是影视作品拍摄地点的网络热度,多渠道宣传湛江的古迹,吸引游客,盘活旅游商贸;多方引资,打造古迹文化城,整体保护和恢复古迹的原貌,把古迹保护和文化教育相结合;发展数字化技术,把古迹制作成VR(虚拟现实技术)作品,使古迹能通过VR眼镜,以3D效果立体呈现,用沉浸式体验来吸引网络流量,VR作品既可以延长古迹的生命周期,又可以筹集资金等。通过这种类型的研学主题课,使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了保护文物古迹的种子,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深植“家国情怀”。

四、反思: 历史脉络认知乏力,古迹二重证据缺失

文物古迹保护,人人有责,其中民间力量最活跃,但是文物保护依然以国家组织为主导。当前,政府部门的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大,亮点纷呈,但是从整体来看,投入的人力、物力仍不能满足保护文物古迹的迫切需要。我们认为,不但文物保护需要资金支持,而且历史教学中,引进VR技术和组织户外探访活动,也需要考虑成本问题和安全问题。同时,由于缺乏人证和物证的二重证据,赤坎古迹遗存的历史发展也缺乏故事性和延续性。这些都不能满足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总之,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保护文物古迹,从我做起,从中学历史教学做起。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推广文物保护意识,深植“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播下保护文物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卓朝兴 胡永德.湛江市文化古迹保护现状堪忧[N].湛江晚报.2012年3月12日

[2]关于公布赤坎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EB].赤坎区人民政府.2014年02月14日

[3]卓朝兴.湛江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亮点纷呈[OL].湛江晚报数字报.2019年10月30日

*本文為2019年度湛江市赤坎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湛江古迹遗存在历史科‘家国情怀’教学中的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2019ZJCKYB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家国情怀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新时期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的创新思路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议文物保护和文物保护意识之间的关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