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齐聚 凸现立意
2022-03-29李德超
李德超
摘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核心问题是如何“立德”以达到树人的目的。“立德”意味着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本文分析福建省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命题在命题立意上如何贯彻“三德”,以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 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 命题立意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的重要一环,对初中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对初中生三年学习成果的检测手段,也是对初中毕业班学生的最后一次再教育。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立德”以达到树人的目的。如何才能“立德”呢?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明确的答案,那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那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如何贯彻“三德”的立意呢?笔者以福建省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以下简称“试题”)作为蓝本,进行分析。
一、明大德——宏观立意
对初中生而言,“明大德”就是要坚定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政策,要拥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要拥护和支持党的民族政策和祖国统一政策,要认可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治国方略,要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要准确理解“两个百年目标”并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维护国家安全,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内容,要弘扬中国精神,不断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明大德”还要求自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全面认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展示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
试题的第1题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为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图片内容与伟大精神匹配强化学生对精神谱系的把握;试题第15题以戍边英雄用生命守护祖国边疆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试题第20题以“十三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及其增长速度为素材,直观地展示我国“十三五”期间经济方面的成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发展成就的自豪感,坚定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试题第21题以“十四五”规划问计于民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民主监督的价值,增强民主意识;试题第22题以福建省连续42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绿色发展道路;试题第23题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为素材,引导学生认同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试题第24题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必要性,增强对祖国统一政策的认同感;试题第26题以我国为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作出努力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充分展示中国担当。试题第31题以“建党100周年”为主线,以三个话题——“一户人家,跨越时空的两幅对联”、“福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发扬‘三牛精神’”为主要内容,从小处入手,感恩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和脱贫致富,理解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福建地方入手,进一步理解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意义;从个人的角度入手,以倡议书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弘扬“三牛精神”。
二、守公德——中观立意
对初中生而言,“守公德”意味着在集体生活中要正确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男女生关系;意味着在社会生活中要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规则,要遵守社会公德,要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做到文明有礼、诚实守信,要培养亲社会行为、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要服务和奉献社会,要遵纪守法,要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内容。
试题第11题以时代楷模“漳州110”为素材,引导学生把握集体的力量来源;试题第12题以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名言为素材,既可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角色与责任的关系,懂得认清角色,积极承担责任;试题第14题对小闽的“微行为”进行点评,具体行为——“到校后,主动把智能手机交老师保管”及“乘电梯,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包含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规则的要求,而“聚餐时,提议使用公勺公筷”涉及遵守社会公德的内容。试题第18题以老李消费维权的案例为素材,引导学生要学会依法维权;试题第30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及我国食品浪费的现状等相关素材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出台反食品浪费法的必要性,进一步依法履行义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三、严私德——微观立意
对初中生而言,“严私德”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要不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做到“行己有耻”,追求“止于至善”;要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学生,要培养积极的情感,传递情感正能量;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敬畏生命,追寻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精彩;要传承勤劳节俭的美德;要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要坚持原则;要孝亲敬长,创建和谐家庭。要求在虚拟生活中要恪守遵守道德与法律基本准则。
试题的第7题以小闽和小福的友谊为素材,引导学生把握友谊的特点,澄清对友谊认识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友谊观;试题第8题以漫画《常回家看看》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的家文化,懂得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共建和谐家庭;试题第11题以“学四史,树理想”系列研学活动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情感会影响人的判断和选择,要通过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试题第15题以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为主线,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勤劳美德的时代价值;试题第27题(1)以观点“只要我们有知耻之心,就能做到‘行己有耻’。”作为材料,通过观点判断并分析理由,引导学生明确“行己有耻”的要求;试题第27题(2)以漫画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要提高媒介素养,不信谣、不传谣,自觉遵守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试题第29题以“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毛相林的事迹为背景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追寻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精彩。
总之,福建省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在试题设计上“三德齐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凸现立德树人的命题立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文政.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探赜[D]. [1]菏澤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
[2]无.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D]. [1]教育部, 2020.
[3]艾四林.《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导读[D]. [1]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
*本文系2020年晋江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命题研究”(课题编号:JJYKT202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