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与民间联赛对足球裁判员能力提升的比较研究
2022-03-29马晓红葛宇航范世鹏
马晓红 葛宇航 范世鹏
摘 要 本文运用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比法、访谈法对西安市足球裁判员在执裁校园足球与民间联赛时出现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西安市足球队伍不断壮大,且趋于年轻化,尤其在校大学生居多,其中男性占82.54%;西安市足球裁判员近三年参加新规则培训和校园足球裁判工作的频率提高;裁判员级别多以国家一级和国家二级为主,国家级最少,仅占总人数的9.52%;72.25%的裁判员认为民间联赛比校园足球制裁难,27.75%的裁判员则认为校园足球判罚较难。因此应该要加强裁判员等级的培养,要求裁判员必须参加新规则培训,提高裁判的专业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不断完善裁判员考核体系。
关键词 校园足球 民间联赛 足球裁判员能力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289-02
一、引言
在校园足球全面启动的背景下,本文对西安市足球裁判员队伍的年龄、等级、参加培训的次数、执裁场次等方面进行调查,找出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提高裁判员执法能力。本文以西安市足球裁判员为研究对象,找出裁判员在执裁校园足球赛与民间联赛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分析足球裁判员应具备的素质以及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为西安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建设提供一份自己的力量。
二、研究目的
目前,校园足球在全国各地发展得如火如荼,而推动其重要发展的裁判员有功不可没的作用,因此比较研究校园足球与民间联赛对裁判员能力提升的异同是很有必要的。正是国家现在大力发展足球强国,我开始调查西安市足球裁判员的构成,根据结果分析校园足球与民间联赛对裁判员的影响,从而得出建议,为裁判员更好地执裁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抽取2019—2021年在校园足球和民间联赛中裁判执法的30余场比赛,并且通过现场到比赛场地观看不同组别的多场比赛,掌握了裁判员执法的第一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抽取2019—2021年参加校园足球培训以及多次参加民间联赛培训的60名裁判员,通过微信小程序发放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到裁判员的基本信息和执裁方面的内容,旨在了解裁判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对两者的看法。
四、结果与分析
(一)裁判员构成调查情况分析
从表格中得知学生占裁判员比例46.03%,其次是教师占33.33%。这表明大学生自由时间较充裕,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参与其中。通过访问得知,有部分教师基本都是在周末时间来兼职,或者白天下班之后晚上来执裁1~3场比赛。裁判员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士所占比例只有17.46%,这充分说明目前西安市的女裁判员培养体质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而作为校园足球和民间联赛也应该为女裁判员提供一个锻炼实践的舞台。68.25%的裁判员年龄在18—25岁之间,有23.81%的裁判员处于26—39岁之间,这是一个好现象。18—25岁之间大部分对象都是学生,通过访问得知基本都是体院学生,有较好的体能,能支撑90~120分钟比赛。但是也存在很大问题,学生执裁次数较少,对新规则了解程度不一,可能判罚有误差。
(二)裁判员水平级别情况分析
足球裁判员一共有五个等级,分别是国际级、国家级、国家一级、国家二级、国家三级。表格中有41.27%的裁判是国家一级,31.75%的裁判员是国家二级,由此得出西安市足球裁判员等级主要集中在国家一级和国家二级。仅有9.52%的裁判员属于国家级,国际级裁判更是寥寥无几。有17.46%的裁判是国家三级,应该鼓励其继续学习深造。
(三)裁判员近三年参加校园足球裁判工作和新规则培训的情况分析
2021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下达文件,文件中表示开展2021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学校、试点县(区)、“满天星”训练营和改革试验区申报的工作。申报工作由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教育部综合認定三个阶段组成。文件明确了校园足球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也证实了国家愈来愈重视校园足球的发展。从表中得知近三年有49.21%的裁判员每年都会参加校园足球执裁工作,有37.00%的裁判员参加1~2次,有14.29%的裁判员没有参加过。西安市足协每年6、7月份都会举办新规则培训大会,目的是让裁判员了解新的规则,统一判罚尺度。通过调查得知近三年44.44%的裁判员每年都会参加培训,有22.22%的裁判员参加过两次,有23.81%的裁判员只参加过一次,还有少部分没有参加过。这个数据体现出近一半的裁判员不重视新规则培训,缺乏对新规则的认识。
(四)民间联赛与校园足球相比执裁难易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有72.25%的裁判员认为民间联赛比校园足球制裁难,有27.75%的裁判员则认为校园足球判罚较难。足球比赛本身营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其所产生的应激源无形之中给裁判员的判罚造成了巨大压力[1]。裁判又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性工作,裁判技能的熟练程度、裁判意识、现场裁决能力等,不是单纯依靠理论培训就具备的,需要在长期、持续的执法实践中才能生成并稳定下来[2]。应激源是指使裁判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它包括主客观两方面[3]。首先从表格中有85.71%的裁判员认为在执裁民间联赛时心理抗压能力较大,主要体现在成人踢球约束较小,不像是学生有教练约束比较守规矩。民间联赛队员基本熟悉比赛规则,甚至会找规则漏洞和裁判员弱点用来迷惑裁判员。但是校园足球对象是学生,学生不熟悉甚至不懂规则,是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学生一般都会服从裁判员的判罚。其次是场外因素占82.54%,这跟场外球迷、家人、朋友有关系。有场外球迷、亲朋好友对裁判员判罚有异议时会大声叫喊、谩骂等干扰裁判员的判断。民间足球竞赛组织发展必将受到环境的影响,尽管各类环境要素在其不同的成长阶段呈现了不同的主导性特征。第三大因素是应变能力,成人比赛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球迷起哄,球员动作幅度大,容易受伤、甚至诈伤等。第四大因素是民间联赛比赛强度大,面对的是8~11人的成人比赛,场地面积大,一场比赛90~120分钟,裁判员至少要跑8千米,而且比赛节奏快,攻防转换较快。第五大因素是裁判员的执裁经验和对新规则的理解与运用。经验丰富的裁判员会果断处理场上的各种突发情况,每年参加新规则培训,及时了解规则的变化,统一裁判员判罚尺度,这都会减轻裁判员制裁压力。最后是比赛的时间与场地,民间联赛一般都是在周末举行,校园足球大多在周内。西安市足球裁判员大多是把裁判当作副业,所以基本在周末会参加民间联赛裁判工作。校园足球一般在周内举行,这就需要有空闲时间的裁判员或者教师兼职裁判员。民间联赛举办场地一般是在露天的开放的场地举行,校园足球是在学校的封闭场地举行,这无疑会给裁判员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五、对策
1.加强裁判员等级的培养。由于西安市裁判员接近一半是在校大学生,据调查得知裁判员等级一般是国家三级和国家二级最多,所以要想提高裁判员业务能力必须提高大学生裁判员等级,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校园足球和民间联赛服务。
2.必须参加新规则培训。要求裁判员必须参加一年一度的新规则培训,因为每年培训内容都会有变化,判罚也会有所不同,裁判员是执法者,必须按规则统一执行相关规定。
3.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大部分裁判员因为专业性不足,从而出现未能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不能准确判罚犯规行为及无法自如掌控比赛局面等情况,给自己造成较大的裁判压力,影响到自己心态的稳定。这种事件一般出现在民间联赛较多,民间联赛足球比赛氛围较浓,节奏也快,这就需要裁判员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出现的矛盾迅速分析和判断,从而解决矛盾,使比赛顺利进行。对一名合格的裁判员而言,公正公平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面对社会种种利益的诱惑,裁判员始终经历着对自己底线的考验。
4.鼓励女裁判员参与其中。从上述调查中得知西安市女裁判员寥寥无几,而民间联赛作为基层联赛应该给女裁判员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和舞台,比如女子比赛可选派女性裁判员执法,或者在比赛强度不大等难度较小的比赛选派更多的女性裁判员参加。
5.完善裁判员考核体系。严格按照裁判员等及要求和晋升要求,比如体能、上一个周期的执裁场次、对规则的理解程度等等,定期对不同级别的裁判员进行考核,对符合要求的裁判员安排不同级别的比赛。
6.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德国,大多数州级法律明确规定州、市、县级政府有责任为该州级、市级、县级民间体育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等支持,政府的重视和经济后盾为德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可以效仿德国的做法,切实提高校园足球和民间联赛的执裁率。
参考文献:
[1]刘默,赵宗跃.校园足球裁判员队伍建设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8,32(06):30-34.
[2]贺涛.荆门市足球裁判员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運动,2017(05):44-45.
[3]沈建霖,钟海明.足球裁判员判罚心理压力的分析及心理素质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