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校田径训练损伤的有效防范措施

2022-03-29李民

体育时空 2022年4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防范措施

李民

摘  要  从开展体育运动训练的目的来看,其能激发参训者内在潜能,在运动训练过程当中提高参训者身体机能,促进其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也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类人才。从体校田径训练发展形势来看,运动训练强度较大,在训练当中若是方式不适用会给参训者带来严重的身体负荷,也会导致运动损伤等问题出现。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此类问题出现,就要明确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在保证参训者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体校田径训练活动。

关键词  体校田径训练  运动损伤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250-02

当前大众身体亚健康状态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身心发展不协调也成为学生培养工作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如何在体校田径训练中最大程度减少运动损伤也是大众深入探索的一个重点。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就要提升参训者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创新优化训练方式,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运动损伤等情况,降低体育运动训练的安全隐患,以免给参训者身心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体校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训练强度超出参训者身体所承受的负荷

在体校田径训练开展过程中,运动员普遍存在一个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的发展概念。在这样的心理建设下,教练员们若是没有进行科学安排,也没有及时调整运动员的休息时间,极易导致其训练强度超过参与者身体所承受的负荷[1]。一旦超出上限就会给运动员身体带来较大影响,也会发生运动损伤情况,田径训练极其考验运动员的耐力和意志力,需要掌握全面的技能方法需要长时间地训练。在进行有氧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教练员合理制定訓练安排,把控好时间等各个因素。在开展训练活动时,如果时间过长或是同一动作训练次数过多会给他们的关节带来较大损伤,关节错位相比较之下已算一个轻症,所以为了避免更大程度的伤害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二)训练方法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耐力、爆发力、敏捷力等是训练的主要内容。田径训练对于运动员身体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从实际训练来看,田径训练都采用一个套路,没有结合实际要求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方式。集中参训虽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无法帮助教练员准确把握参训者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到参训者不同的个性化需求,虽然在短时间内大家聚在一起可以优势互补,但是很难掌握适用于个人的方式技巧,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各有不同,若是没有及时改变长此以往也会增添运动训练风险。在集中训练的过程中,部分人员也有陈旧性损伤,而教练员若是了解不到位,没有及时作出训练计划调整也会导致二次伤害,参训者在统一的训练模式下无法保护已受伤的部位,会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影响。

(三)参训者自身身体素质问题

在田径训练开展过程中,参训者常常会因为训练强度过高或是训练方法不合理而产生运动损伤,虽然调整方法能够减少此类情况出现,但是与客观因素相比,参训者自身身体素质问题是无法有效避免的[2]。从运动员的体育精神来看,他们对个人抱有很大的期待,为了荣誉或是为了寻求突破,在训练过程中他们在完成基础训练时也会设置一个更高的目标,对于自身身体素质缺少认知是造成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客观上讲,这也可以理解为运动员的侥幸心理,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和心理预期缺少一个正确的评估,盲目高强度的进行叠加训练不仅会给自身带来影响,有时也会打破教练员的正常安排。从教练员的角度来看,运动员因额外训练造成损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其看护以及指导不到位,在开展身体素质训练当中没有做好运动员心理疏导,缺乏动作标准程度训练,也没有做好运动防护。从运动员角度来看,在已知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下,若是没有强烈的疼痛感,他们也会继续参加训练,忽略身体所传达的讯号,持续性的训练会严重增加他们的身体负荷,极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二、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防范措施分析

(一)加大参训者心理教育力度

田径训练中做好运动损伤防范应当加大参训者心理教育力度,从运动员的实际运动状态来看,心理以及情绪上的稳定与运动员自身的生理反应有着密切关联,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浮躁等心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运动训练效果。对于教练员来说,应当准确把握参训者的心理走向,要认识到健康的身心条件是维护运动训练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3]。从实际情况来看,参训者睡眠质量下降、呼吸系统出现较大波动或是身体抵抗力等发生明显变化就是客观的反应现象,所以教练员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参训者的细微变化,如果参训者发生心理或是生理上的问题应当及时和教练员做好沟通,要将产生问题的原因具体说明,为教练员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对于教练员来说,也要及时予以反馈,通过心理疏导或是就医等形式,帮助参训者改善身体机能,缓解心理问题,只有教练员具备高度的敏感度才能够确保双方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此外,教练员也可以针对参训者的心理状况来为他们制定适宜的康复训练,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参训者能够逐渐降低心理压力,保持一个稳定的训练情绪。

(二)合理安排训练强度

田径训练中做好运动损伤防范应当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对于参训者来说应当明确自身的身体条件,也要了解个人所能承受的训练强度,避免因过度训练造成运动损伤。对于参训者来说,要掌握身体所传达的讯号,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来适当增强训练难度和强度,避免长时间重复式的训练方法,要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训练技巧,不可急于求成。从田径训练的客观条件看,在前半段训练时间内参训者的关注度和承受度都保持在一个高度旺盛的状态下,所以教练员就要抓住这一客观条件,将重要的内容及时带给他们,而在后半段参训者精力以及体力在慢慢下降的过程中,动作迟缓、眼神游离等现象出现。此时,教练员就要及时调整计划。在训练的过程中,合理制定休息时间,让参训者能够得到短暂的休整,调整个人的心理以及身体状态,让他们处于紧张状态的心理以及肌肉进行适当减压,从而为下一阶段训练任务开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练员也要根据实际训练的情况让参训者能够通过按摩、足浴等方式来缓解身体上的压力,让他们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状态从而来为他们日常体育运动训练创造良好的身心条件。

(三)采用适宜的训练方法

田径训练中做好运动损伤防范应当采用适宜的训练方法,教练员要全面了解参训者在以往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明确其身体承受能力以及是否存在运动损伤反复的情况。为了确保田径训练的高效开展,教练员也要根据参训者的兴趣爱好来适当融入休闲化的训练方式,既强调训练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也能通过有效的方式来缓解参训者心理以及身体上的压力。从运动损伤的特点来看,最常见的两点是突发性损伤和陈旧性损伤。针对前者来说,与参训者热身运动有着密切的关联,在田径训练当中方法不正确,或是高强度训练参训者身心上会突然爆发不适用性。所以科学合理的热身运动是降低运动损伤的一个关键。针对后者来说,出现此类运动损伤往往是强度过大,重复单一的训练方式给参训者身体带来严重负荷。所以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应当根据参训者客观身体条件来创新训练方法。通过多形式的体育运动训练方法来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参训者的现实需求,也能够最大程度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降低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概率。

(四)加强医务监督与服务能力

田径训练中做好运动损伤防范不仅要从参训者以及教练员两个主体出发,也要做好医务工作,加强医务监督以及服务能力。从田径训练实际来看,发生运动损伤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所以加强对参训者的监督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医务工作者应当在固定的时间节点对参训者身体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和检查,了解他们心理以及身体所产生的细小变化,从而为后续运动训练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在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后,参训者也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康复训练,不能盲目加入到训练当中,在确保身体各项机能都恢复健康后,也要有一个明显的观察期,避免出现二次伤害。除此之外,在体育运动训练当中也要不断提升教练员的专项指导能力,根据参训者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制定训练指导计划,在使用辅助器材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引导,纠正其动作要领。教练员要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参训者的风险意识,让他们能够抓住训练关键,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来进行体育运动训练。

(五)重视训练之后参训者恢复情况

在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十分的重要,但是训练之后的恢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参训者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田径训练之后,参训者自身的肌肉一般处于僵硬且紧绷的状态。针对这一情况,参训者在完成田径训练之后,可以进行一些标准化、程序化的拉伸动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使自身的肌肉放松下来。除了进行拉伸动作之外,参训者需要注意训练之后的饮食搭配以及休息,需要加强对营养的补充,并且也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情况,除此之外,当参训者结束田径训练之后,需要及时调整好心理状态,是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而上述这种简单的训练后恢复同样可以有有效降低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因此参训者在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教练员的规定进行训练,同时教练员也需要帮助参训者养成训练后恢复的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参训者身体素质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田径训练中也会出現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问题,因此加强预防措施,最大程度避免运动损伤问题是田径训练中一项重点内容。这就要求在田径训练中培养参训者人身安全意识,合理制定体育运动训练目标,要做好运动训练前的准备工作,也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医疗服务能力,为参训者构建一个全面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史亮.体校田径训练损伤的有效防范策略选择[J].体育风尚,2020(04):2.

[2]宋英杰.体校田径训练损伤的有效防范策略选择[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9):2.

[3]张峰.体校田径训练损伤的有效防范策略选择[J].体育时空,2019(24):165.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防范措施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策略
云南师范大学网球专项本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研究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略论股权众筹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水电站现地控制单元开关量输出误动防范措施探讨
煤矿井下测量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