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
2022-03-29石刚
石刚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从艺术类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通过调研艺术类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困境。研究发现,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实施意识差、挖掘课堂思政元素不足、教学理念更新慢、自身思政能力不足、课程思政体系不完善等造成体育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差。针对上述问题,从教师自身发展、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推进艺术类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改革,让体育课程实现以体育人目标,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 艺术类高校 体育课程思政 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064-02
一、引言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传授学生体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些重要精神的落实,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教学如何建设和实施体育课程思政,发挥体育的功能和价值,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
二、体育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同,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其自身的教育属性,本质是教育,核心在立德树人。体育课程思政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理念、方法和任务的总和,是学校体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祖国至上信念和精神的一种途径。艺术类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可以帮助艺术专业人才有健康体魄的同时,锤炼意志品质、提高自身修养,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专业技能提升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培养艺术人才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三、艺术类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实施体育课程思政的困境
(一)艺术类高校学生跟普通类高校相比较,有自身的特点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大都有专业特长,诸如美术、设计、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类别。其中,表演类专业(如戏剧、音乐、舞蹈等)大都个性鲜明、争强好胜、表现欲强。通过教学实践以及走访调查发现,艺术类专业学生大都对自己的专业技能领域要求高,追求卓越、超越自我,但在团结协作、勇于担当、舍己为人、集体主义观念、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相明显较差。艺术专业学生在思想政治意识方面的缺点,也是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改革的目标。
(二)艺术类高校体育教学及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
2019年11月,全国八所综合艺术院校在云南艺术学院召开体育教学研讨会,参会人员主要是艺术类院校的体育部门领导、体育教师及工作人员。通过会议调研得知,艺术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大同小异,大都在进行传统类体育运动项目教学的基础上,如“三大球”、“三小球”、武术类、操类、游泳、瑜伽类项目开展体育教学,部分院校会结合当地地域、传统、民族特色等开展进行其他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全国八所艺术院校的体育工作主要围绕体育课程教学、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业余体育竞赛三方面展开。笔者通过对其体育工作的调研,艺术院校体育部门对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都有一定的认知,对课程思政的文件精神都有学习和了解,但在落地环节,真正到体育教学及相关体育竞赛过程中,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课堂融入并不高,普遍认同的观点就是体育教师要能示范、会讲解、能组织开展体育竞赛和相关裁判工作,做到了就是合格的,做好了就是优秀的。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意识不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灌输和培养方面做不太少,甚至有部分体育老师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老师的任务,学生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及其他课程关系不大。
(三)艺术院校建设和实施体育课程思政的困境
1.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对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课堂这三要素是构成体育教学的基本,教师是主导,课堂是实施体育教学和课程思政的主渠道,是实施立德树人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课程思政水平和能力,成为实施课堂思政实施的基础。通过调研发现,体育教师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加上体育本身的教育功能,都或多或少有思政元素的融入。比如在课程思念概念提出之前,在运动技能学习、组织训练、体育比赛过程中,体育教师都会通过一些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遵守规则的意识。但方式方法过于传统、单薄,学生不能真正能理解和运用体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课程思政的融入和实施不是简单通过教师语言描述和讲好案例故事就能完成的,由此就暴露出了体育教师自身思政能力的不足。作为教师,都懂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更懂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所以,体育教师自身素养和思政能力的不足是影响体育课程思政难建设和实施的主要因素。
2.体育课程思政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通过调研发现,学校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管理。在学习全国教育大会、课程思政相关文件精神方面都有去落实,配齐学生专职辅导员,思政教师等,重视三全育人、课程育人理念的倡导。但在对艺术院校体育部门的调研中发现,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实施是迟滞于学校思政建设和发展的,艺术院校的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力度小,没有形成与国家政策要求相符的思政体系,多以思政知识进课堂为主。
从体育教学三要素分析,在课程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设计,课程评价等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通过调研各个院校的体育教学发现,课程目标制定都是從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五个方面进行,其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内容与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有重叠,这也是体育的教育功能本身具有的。教学设计方面,通过调研云南艺术学院体育教学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发现,近两年的教案中,课程思政的概念融入体现越来越多,个别教师的教学设计无体现。教学评价方面,还是以平时成绩、体测成绩,技能成绩三方面不同占比来考核,没有思政意识方面的考核体现。对学生来讲,考试不考的内容,要在平时多投入,多提高是很困难的。调研发现,学校根据各个专业以及各类课程的特征,课程思政的推进不具有统一性,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四、艺术类高校建设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和意识
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治意识和觉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积极主动参加校内外的思政培训和研修,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课程思政的能力。参加思政工作培训是提升教师思政建设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入研讨、研修提升自己的思政能力,才能在教学中践行所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理论指导实践,总结经验,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的落实。其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发现不足,取长补短。
(二)组建体育课程思政团队,充分挖掘体育思政元素,建立体育思政素材库
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教师是主导,需要有较高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通过聘请思政专业教师和体育教师组建體育课程思政团队,让思政专业教师协助体育教师充分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根据体育教师的专业,方向等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思政素材库,通过研讨交流,把这些思政元素科学合理的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上。聘请思政教师或专家把体育思政元素与现时国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精神、思政要素相融合,全力推进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首先,厘清逻辑,科学合理制定课程思政目标。建设和实施体育课程思政的起点首先是课程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教育部下发的体育类课程目标的规定,落地到学校培养目标,再到体育课程目标,逐级明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目标设计根据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特色,把艺术专业学生缺少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觉悟定为目标,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作为体育类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的核心,以实现从基础知识、技能育人向思维意识育人、体育文化育人的蜕变和升华。
其次,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干道,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情境设计。例如在排球课(接大力扣球)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上课内容主动设计困难或者矛盾的情境(安排扣球力量大的学生扣球,其他学生来接扣球),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斗志。在训练期间,教师根据现场情况,观察受挫学生的思想变化并适当干预,通过女排精神的故事进行激励和案例教育,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五、结语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在国家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结合艺术类院校的体育教学,对艺术类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进行的初探,探讨如何充分挖掘高校体育课堂的思政元素,如何科学的制定思政目标,如何设计体育教学等问题,并完善体育课程思政体系。期待更多的研究者发现和挖掘更多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完善体育课程思政体系,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言献策。
★基金项目:2021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2021J0613);项目名称:艺术类专业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以云南艺术学院为例。
参考文献:
[1]张洋,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和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06):35-40.
[2]王登峰,新时代体教融合目标与学校体育改革方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