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下中国所体现的宪政优势

2022-03-29毕梦颖

客联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毕梦颖

摘 要:面对特定的时代主题,不同的宪政制度展示出其比较优势,对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的宪政制度在疫情防控时期展现出明显的优势。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一领导保障决策的效率与资源的整合;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政党认同与政治认同保证抗疫措施的顺利进行;国家对武装力量的绝对掌控实现军队有序支援防疫工作,同时保障了社会秩序;非制度化的央地关系则为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政制武器,使中央政府与全国各级政府能够稳定有序地展开工作。

关键词:宪政制度;新冠肺炎疫情;社会主义制度;央地关系

一、导语

宪政由特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环境所决定,是一系列的特殊道德观点,在现代国际社会,至少有自由民主宪政和社会民主宪政两种模式,前者以个人为宪法本位,强调人们有追求自由平等、谋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而政府是为了保障这些基本人权而建立的,当政府权力滥用时,人民可以奋起反抗;后者以社会为宪法本位,强调整体的利益与社会和谐高于个人的自由与利益,政府可以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利益暂时性地牺牲个人利益。i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使各国宪政进化出独特的发展进路与制度特色,中国的宪政在宪法正文中明确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政府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同时在宪法序言中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行使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主权”,ii这样既有利于保证人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也能够提高集体决策的效率,避免人民自主行使权利与实施维权行为时可能造成的混乱,而中国的这一宪政特点在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19年12月8日,武汉首例新冠病例当日出现症状,2020年1月9日,新冠病毒患者出現首例死亡,iii 2020年是疫情爆发的一年,武汉封城,全国人民从全体居家抗疫,以国家力量为主的抗疫工作迅速展开,中国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基本阻断本土疫情的传播,武汉恢复运转,全国人民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经济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中国为世界赢得了抗击疫情的宝贵时间与经验。一直到2022年,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始终有条不紊,高效率的全员核酸检测,全民使用健康码与行程码出行,中国制度在这场疫情抗击战中展现出鲜明的优势。而很多西方国家的疫情防控形势却日益严峻,英国“群体免疫”的失败,美国面对疫情陷入制度失灵、管理失效、确诊人数激增的混乱场面,所谓资本主义的“制度优势”荡然无存。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宪政制度,不同的时代主题下,不同的制度体系有其比较优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事实证明中国的制度体系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因此,本文试图从宪政的角度分析疫情防控下中国所体现的制度优势。

二、党中央领导一切的政治认同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解放运动,内忧外患迫使人们逐渐形成对民族国家的认识,通过民族认同进而形成国家认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渐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现代的民族国家是与主权国家联系在一起的,在国际法的话语体系下,国家需要有主权的认同,要让人民找到对于主权的认同。然而我国很难从历史中获得足够的民族认同或文化认同的资源,因此现代中国的认同主要是基于政治认同,政党认同是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iv因此,一个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宪法、通过中国共产党达到国家认同。

1949年以后,中国始终是一党执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无处不在,其支配力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首先,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高度统一,大陆地区已经不存在实力强劲的地方实力派,中国的其他合法民主党派都已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且许多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本身也是共产党人;v其次,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优良业绩与持续的宣传教育,使人们始终不忘党的丰功伟绩,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发展至今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始终有着极高的“回顾性评价”;其三,中国共产党以其将近一亿的党员数量包揽了社会上的绝大部分精英,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学界,或者在是各种社会组织中,共产党员都担任着重要职务,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影响与政府的影响难以区分,在许多政府部门,党委书记才是一把手。

此外,政党能够将社会上的力量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整合,一党执政的资源整合效果尤其明显,“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例子数不胜数,共产党的政绩硕果累累,从而不断地对人民的政党认同形成正反馈,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很高的政治认同与制度自信,面对疫情,人们有很大的动力听从党的号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心一意跟党走”等口号深入人心,体现到人们的行动中就是坚决遵从党的领导,积极响应政府出台的各项防疫措施,如居家防疫、出门戴口罩、72小时完成青岛全市核酸检测等等,从而不会出现美国民众游行抗议居家令与拒绝戴口罩的情况。

三、国家对武装力量的绝对掌控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新中国是通过革命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之后,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武装力量的全面掌控,五四宪法建立的国防委员会将国家的军事力量作为整体在宪政结构中加以整合,塑造了国家对军事力量指挥的合宪性和合法性,既有利于完成统战的需要,又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八二宪法所设立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则使我国军队更加组织化与专业化,成为社会稳定而非变革的力量。vi在五四宪法与八二宪法的制度规制下,加之不成文宪法中确定的“三位一体”的国家主席领导体制,vii中国的武装力量得到集中整合与专业编制。因此,在疫情发生后,我国的军事力量才能够在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立刻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在十天的时间里建成火神山医院,军队的科研机构迅速组织医学专家与科研人员开展对疫苗的科研攻关,驻鄂部队以严密的军事力量保障物资运输,大批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而来接管火神山医院展开医疗救治。viii

中国对武装力量的掌控还体现在对公民持枪权的规定上,不同于美国“控枪”的枪支管理制度,中国枪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禁枪”,ix即任何单位、个人,未经法定手续批准,不得私自保存枪支、弹药。中美枪支管理制度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历史因素,美国独立战争中,华盛顿组建的“大陆军”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普通民众临时拼凑而成的民兵部队,独立战争胜利的经验使人们相信,民众拥有枪支是一项性命攸关的权利,它是捍卫基本人权、反抗压迫暴政的重要手段,x尽管现代民众手中的枪支已经完全无法对抗政府,但这种随时可以为国家投入战斗的革命精神仍然保留下来。而中国自秦始皇开始就禁止民间拥有兵器,中央集权的制度要求皇帝对武装力量的绝对掌控,百姓在天子的庇佑下生活耕种,一直到近代新中国的建立,普通百姓始终充当被保护的角色,中国自古以来没有民众持有兵器的传统,所以“禁枪”的规定被传承下来也是无需争议的。

中美关于持枪权制度效果的差异在疫情中体现地极为明显,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直接危及每个人的生命健康,面对危险,美国人的革命战斗精神也随之点燃,他们对政府不够信任,始终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充满危机感,希望通过自身力量实现自保,疫情期间不少美国人因为抢购物资而打砸商店甚至引发暴乱,除了抢购食物等生活必需品,他们也开始疯狂购入枪支、弹药和防弹衣等来武装自己,从而确保自己在缺乏安全的社会生存下去;而中国人民的自保完全是在相信党和政府的前提下进行的,即使有时物资紧张也很少会通过暴力进行打砸抢的行为,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始终把党和国家当做整个社会与自身生存的坚强后盾。因此,在中国,私人拥有枪支只会让人生活得更加警惕,虽然中国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持枪权,但却让民众生活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加之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国民众在国家面临危险时,不会想要拿起手中的武器进行自卫,而是听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从而减少了社会动乱,方便国家集中武装力量,高效率地应对危机。

四、央地关系非制度化的宪政优势

1956年,毛泽东总结建国初期的一些历史经验,发表了著名的讲话《论十大关系》,在第五节中第一次从政制结构的层面讨论了中央和地方分权的问题,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适当地扩大地方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xi这样的决策是基于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制定的,中国是一个超大型政治经济共同体,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差序格局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宪法实践和理论思考的立足点,xii因此,“两个积极性”的分权管理比“一个积极性”的集权战争更有利于全国整体利益的平衡。同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在缺少现代政制分权经验的情况下,如果急急忙忙地制度化,一旦中央与地方权力配置不当,就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甚至完全断送国内和平的后果。xiii因此,“两个积极性”的非制度化宪政策略在协调这一特定时空下的央地关系上具有重要的政制意义。

在2020年的中国,非制度化的央地关系在疫情防控中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一方面,中国的分权治理是不以宪法为根据进行分权的行政分權,宪法确定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进行行政分配,这就保证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全国各地是一个统一的政治经济共同体,各地的地域观念与经济独立性大大削弱,各地政府能够听从中央的统一安排,在疫情期间,对疫情严重的地区进行有序的医疗与物资支援,而不会出现各省各自为政、相互争抢物资的情况。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地方政府拥有信息上的优势,获得本地信息的成本更低、内容更加全面,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专门知识管理地方事务,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满足人民对于工作、生活的具体要求,因此,在疫情期间各省市能够准确掌握本地区的新冠肺炎感染情况,并对中高风险地区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医疗支援,从而顺利展开疫情防控工作。

五、后疫情中国可能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宪政制度在疫情防控时期展现出明显的优势,中央政府对全国进行集中统一的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展现出深深的政党认同与政治认同,在这样的认同基础下,国家对武装力量的绝对掌控给予人民莫大的安全感,疫情的到来始终没有让中国社会陷入混乱,非制度化的央地关系则为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制武器,使中央政府与全国各级政府面临突如其来的疫情时能够镇定有序地展开工作,从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达到疫情确诊人数的动态清零。然而我们应当居安思危,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进入防疫常态化阶段,人民长时间处于政府的严密保护之下,会逐渐形成保护依赖现象。时间能够雕刻既有的社会状态,由于政府对人民群众的过于保护,后疫情的中国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或情况。

1.民众承担风险的能力降低。

过去的两年里,政府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积极应对获得显著成效,人们对国家政制与医疗机构的信任与日俱增,即使在2022年跨年之际,面临我国疫情的又一轮小高峰,我国民众也远不如前两年那般紧张,有之前动态清零的记录,人们对疫情的恐惧与排斥有所降低,同时,民众对“被保护者”的角色意识也在无形中加重。

心理学上存在一种“损失厌恶”心理,人们对于损失普遍具有厌恶心理,例如,虽然平时生活的安全并不会给人带来明显的受益,但如果失去原本安全的生活环境,就会使人感觉受到更大的伤害,这种感知的不对称性会让人恐惧危险的到来,或者在危险到来时采取过于激烈的应对措施。而疫情过后,中国民众的“损失厌恶”心理无疑会加重,长期居住在安全的环境下,会让民众可能无法接受危险的环境,无法承担潜在的风险,人们会继续追求对危险的“动态清零”,甚至这一追求会扩展到其他领域,如对交通事故的出现更加严格、难以应对经济危机等等。

2.社会的反脆弱性降低。

“反脆弱性”(antifragile)是指整个生态系统或社会运行系统从随机出现的、引起较大变动、冲击或振荡的事件或事故中获得的预期之外的收获,从而得以延续与繁衍的现象。xiv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随时会遇到海啸、雪崩、地震等自然灾害或金融危机、战争、瘟疫等社会事件,这一类“黑天鹅”事件是无法预知的,或者即使可以在事件发生的初期进行一定的预防,但也无法避免其对社会与人们的生活造成的重大影响,不过也正是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使人类的整个生态系统或社会运行系统不断发展与进化,在破坏中完成更替、选择与重组,从而提高系统的韧性,在不断地摸索中实现自我再生。

反脆弱性是对整个系统这个大的单元来说的,例如新冠肺炎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能够让社会这个整体获得预期之外的收获,追根溯源,这次疫情的发生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的,对野生动物的捕杀与食用使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传染给人类,xv这一研究结果无疑会警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会促使医疗系统加大疫苗研发力度,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而对于个人这个小的单元,社会反脆弱性的实现必然会导致脆弱个体的牺牲,更强壮的个体会存活下来,并将在黑天鹅事件中获得的收益通过基因编码传递下去,从而完成一次生态意义上的进化。而疫情期间,政府对人们的全方位保护与管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自然的进化过程,降低人们在此次疫情中获得的反脆弱性,使整个生态系统与社会运行系统更加脆弱,从而在将来的某次黑天鹅事件中造成更大的洗牌。

六、小结

中国是一个超大型政治经济共同体,其宪政制度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体系,中国独特的历史积累与社会发展进路塑造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宪政制度,面对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的宪政制度展现出的优势远远超过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政治认同、武装力量和央地关系展开论述,讨论我国在这三方面的宪政情况与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當然,在应对疫情中发挥作用的宪政制度远不止这三方面,能力与篇幅有限,无法在本文展开一一论述。同时,本文也对后疫情的中国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浅层的论述,从心理学与生态学的角度讨论民众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降低以及社会的反脆弱性减少的可能性。

注释:

i张文显,信春鹰.民主+宪政=理想的政制——比较宪政国际讨论会热点述评[J].比较法研究,1990(01):6-11+26.

ii强世功.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J].开放时代,2009(12):10-39.

iii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家解读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最新通报[EB/OL].http://wjw.wuhan.gov.cn/gsgg/202004/t20200430_1199592.shtml

iv李素华.政治认同的辨析[J].当代亚太,2005(12):15-22.

v苏力.中国司法中的政党[J].法律和社会科学,2006,1(00):256-284.

vi李晟.从军事视角理解宪法的历史构成:以五四宪法中的国防委员会切入[J].交大法学,2017(04):122-132.

vii强世功.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J].开放时代,2009(12):10-39.

viii共青团中央.从中西方疫情防控看中国制度优势.[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275901

ix李昕朔.中美枪支管理制度比较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27(04):48-51.

x高英东.美国持枪自由与枪支暴力背后的原因探析[J].犯罪研究,2015(02):100-112.

xi苏力.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J].中国社会科学,2004(02):42-55+205.

xii田雷.“差序格局”、反定型化与未完全理论化合意  中国宪政模式的一种叙述纲要[J].中外法学,2012,24(05):927-951.

xiii同上1.

xiv白洁.“黑天鹅”事件后的“反脆弱性”思考[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0,10(04):63-69+85.

xv凤凰网. 钟南山:研究基本支持病毒来源于蝙蝠 疫情不会全国性爆发.[EB/OL].http://news.ifeng.com/c/7tk8lxOxh5M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
日本科技社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国外经验、启示及借鉴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对公证服务的思考
超越决策系统失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价值坚守和科学精神
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常规治理与非常规治理相结合的机制
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