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机制研究
2022-03-29常青
常青
摘 要:高校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以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和机制完善为根本保障。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向纵深发展提供理论成果、实证材料和经验借鉴。课程的思政课,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坚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品牌化,构建“立德树人”制度体系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夯实“立德树人”制度建设。
关键词:高校;“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机制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到来之际,就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个主题,我校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尖兵、再创新局,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校结出丰硕成果。
一、以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和机制完善为根本保障。习近平书记说“必须全党动手、必须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建立健全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和责任体系,選好用好干部,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强化学校党委的领导,促进党政协调、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目标责任机制、激励引导机制、投入保障机制;要加强组织保障,努力打造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自信”,做好“四个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运行机制的制定与完善,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制定涵盖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网络意识形态管理、课堂教育教学管理、项目资金管理、社团管理、重点人员教育管理、抵御防范宗教渗透等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方方面面精细化的制度,解决“无制度可用、制度不管用、制度不好用”等问题。完善日常运行管理机制,包括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应急处置机制、学习培训机制。严格考核问责,确保责任落实,建立宣传思想工作运行监督机制等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公共基础课程,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通过挖掘“思政课翻转课堂”的特性及其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的特殊价值,构建基于微课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双主三模五环”“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向纵深发展提供理论成果、实证材料和经验借鉴。“双主”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听老师讲”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进一步提升课程学习水平。网络学习平台引入教学实践后,教师与学生不再是“我—他”的物化关系,而是“我—你”的平等交往对话的主体际关系。“三模”,即课前准备模式、课中研讨模式、课后拓展模式。在课前微课选择制作时,教师应结合重大纪念活动和历史事件,制作具有地域特色、顺应时代主题的微课资源,实现以微课为媒介的课堂教学同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在理解和参与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在课堂教学内容编排时,教师应坚持以问题为向导,将教材主要内容提炼成具有内在逻辑和层级关系的若干问题链,并通过小组辩论研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回答热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后知识巩固深化时,借助校园实践、区域调研、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五环”即教学准备、自主研讨、小组展示、诊断互评、点拨拓展。此部分研究采取学理研究和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以建构主义、联通主义、交往行为等理论为支撑,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着力点,以微课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为抓手,系统研究包括思政课教师职业技能提升和教学理念转变、课程标准设计和优质资源共享、教学效果反思和学习情况量化评估等革新重点。然后通过实验班教师和学生的应用反馈,依据实验结果验证模式的有效性,结合调查、访谈和实践体会,修正教学模式,完善设计方案,并提出模式应用的建议。最后完成对特色化、混合式教学体系的优化构建,形成一套可供推广的教学模式。
三、作为重要课程的思政课,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坚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运用思政的方法论、立场、观点、教学,把其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理想效果,使专业课和思政课相互结合,提高学生两方面的能力。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遵循。近年来,我校也在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目前已初步形成普遍重视、院系广泛动员、教师积极参与的局面。“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管用一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推进,让每一位教师承担好育人责任,让每一门课程发挥好育人作用,将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结合,让“干巴巴的说教”向“热乎乎的教学”转变。
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多年的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吴岩表示,4个80%是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这一重大命题的现实依据。其中前3个80%也构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就是要紧紧抓住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深入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
四、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品牌化,构建“立德树人”制度体系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夯实“立德树人”制度建设。
首先制定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标准化工作体系,将“立德树人”納入标准化工作内容体系之中。动态制定公办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立德树人”教育纳入指标体系之中。接着,把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到学生头脑之中,即“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我们学校一直把陶行知思想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来对待,并且专门设有陶研会。再次,把《弟子规》融入到大一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必修课的第二个专题-----弘扬中国精神,遵守道德规范。这个专题把弟子规与继承优良传统很好的统一起来。最后,把我们学校传统文化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多年来,我传统文化教研室自己编制适合华联学子的教材,受到一致好评,这门课已经是我们学校的精品课程,教材经过几轮修改后,显得越发接地气,其中一些优秀传统思想深入学生心中,起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
五、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认识新时代、适应新时代、融入新时代,如何要有新作为、新担当。
我认为,就是要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来衡量工作,找准问题,清醒认识自己、合理评判自己、科学规划自己,准确判断自己所处的方位。只有做到方位明确、坐标准确,才能明白要朝哪个方向去努力,要朝哪个目标去迈进。
从学校层面,一是要提升学校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水平。我们要反复思考和研究三个问题,就是“私立华联学院目前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要建设一所什么样的私立华联学院”、“怎么样建设这样一所私立华联学院”。这是新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下达的新任务。要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要求,开展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合理调整的学校有关规划。二是要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和治理体系建设。这两个方面是破解影响发展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的核心要素。我们要以试错的勇气和容错的胸怀,全力做好顶层设计,强力推进综合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改革的问题导向和改革的主攻方向。因为综合改革,不是不分轻重缓急的均衡改革,更不是单项改革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把综合改革作为系统工程,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为我们学校,就是要着力聚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深化学术体系改革和深化资源配置体系改革等五大方面,逐步完善现代私立大学制度,构建现代私立大学治理体系,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三是要狠抓学校工作落实和发展成果共享。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事业发展中,出实招、见实效,以事业发展凝聚人心、提振士气、创建一流。要针对师生反映最强烈、矛盾最突出的问题,卯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一个一个彻底解决,不断满足师生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党员干部个人层面,就是要从多维度提高自身的政治胜任力,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这个政治角色定位,始终将政治角色摆在社会角色前面,始终将为党工作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就是要有“打铁”精神,狠抓个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自觉培养和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做到自身素质过硬。就是要有“傻子”精神,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创新工作举措、自觉承担工作任务。就是要有“钉子”精神,能挤能钻、能承受锤子带来的压力、能认准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干下去。就是要有主人翁精神,以校为家,爱校如家,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上
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进行自我提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使自己成为一条永不停息的长河。学校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发展阶段,行进中绝不可能是坦途,绝不能有停下来歇歇脚的倦怠。要以身处新时代为幸,更要以奋斗新时代为荣。要敢为人先,不断开拓奋进,积极发挥创造性,做“有理想、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实现“升本更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蓝乐钿;翁楚歆;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创新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年28期
[2]姜维军;高校党的群众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3]金国雄;邵文均;新时期高校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创新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2期
[4]徐乐林;关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创新的思考[J];青海气象;2006年S1期
[5]姚道先;郄少青;刘维庆;新形势下高校职工党支部工作机制创新理论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