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治外感咳嗽
2022-03-29骆忠元
骆忠元
咳嗽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就称为“咳嗽”。临床上多是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也就是说,咳嗽病因复杂,五脏六腑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咳嗽,不单单是肺的问题。因此,对于咳嗽,应辨证分析,对症治疗。
中医在治疗咳嗽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将其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其中,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又有风寒、风热、风燥等区分,可分别应用疏风散寒、疏风清热、清肺润燥等治法;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有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着重以调理脏腑为主。下面主要讲讲外感咳嗽的中医治疗。
风寒袭肺是由于感受风寒之邪,肺卫失宣而出现的症候。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应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用三拗汤合止嗽散。组方:麻黄、荆芥、甘草、苦杏仁、桔梗、紫菀、百部、白前、陈皮。方中用麻黄、荆芥疏风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还可对症加减,如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咽痒甚者,加牛蒡子、蝉蜕祛风止痒。也可选通宣理肺丸、风寒咳嗽丸等中成药。
注意,这类寒性咳嗽切忌滥用川贝枇杷膏或者梨膏,否则无异于“雪上加霜”,会加重症状。饮食上忌食生冷、寒凉、肥腻之物。
风热犯肺指的是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以致肺气宣降失常,肺卫受病所表现的证候。可有咳嗽頻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常伴鼻流黄涕、口渴、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应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可用桑菊饮加减。组方:桑叶、菊花、苦杏仁、连翘、桔梗、薄荷(后下)、甘草、芦根。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散邪,宣透风热;杏仁、桔梗、甘草轻宣肺气,祛痰止咳;连翘、芦根清热生津。咳嗽甚者加前胡、枇杷叶、浙贝母清宣肺气,化痰止咳;咽痛、声嘎,加射干、山豆根清热利咽。也可选银翘解毒丸、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等中成药。日常泡些罗汉果、胖大海、菊花等物代茶饮用,有消热止咳之效。
风燥伤肺是因燥邪伤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肃引起的。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口干,初起或伴有恶寒、身热头痛、鼻塞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应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可用桑杏汤加减。处方:桑叶、杏仁、南沙参、象贝母、豆豉、梨皮、栀子。方中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清宣燥热;杏仁、象贝母肃肺止咳;南沙参、梨皮、栀子清热润燥生津。津伤较甚者加麦冬、玉竹滋养肺阴;热重者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热。也可选用枇杷叶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等中成药。银耳粥、百合粳米粥、车前银耳汤等有润燥养肺之效,经常食用,可辅助缓解风燥咳嗽的症状。
目前,单纯的外感或单纯内伤咳嗽已经比较少见,更多见外邪已去,但尚未伤到脏腑的咳嗽,其病因病机已不局限于外感、内伤,诊治起来更加复杂,因此一定要由专业人士进行,切忌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