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经方”祛病痛
2022-03-29张书富
张书富
耄耋之年的黄女士患有“不宁腿综合征”,双下肢夜间抽筋十余年,服用美多芭、卡马西平等西药,无明显疗效。中医师根据《伤寒论》第29条,通过芍药甘草汤治疗,一周后复诊告知未再发作。
刚过而立之年的陈老师产后3天出现狂躁、失眠、胸闷心烦等产后血虚多郁的表现,中医师结合《伤寒论》第107条,给予患者柴胡加龙牡汤合桃核承气汤治疗,两个月后痊愈。
以上两则病例都运用了“经方”而收获良好的效果。“经方”特指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方子,具有药味简单、价格低、注重方证对应,以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等特点,经过千年积淀和传承,成为中医学的精华部分和核心内容。
《伤寒论》中有113方,《金匮要略》有262方,除去重复的,两本书的方子加起来一共178个。使用药物151味,药物7味以下的方子接近90%,5味以下的占总数70%,都是“小方儿”,用的是平常的草药,每服药通常在几元钱左右。“经方”强调“有是证,用是方”,也就是有相应的表现就用相应的方子,如没有就不能用这个方子。
目前临床中医师应用“经方”者较少,大部分应用的是“时方”。“时方”是宋朝以后的方子,其中一部分是在“经方”的基础上变化来的,更多的则是后世医生自己创制的。“时方”的发展是当时社会必然的选择结果。与“经方”相比,“时方”一般方子大,十几味药是常见的,甚至二十几味或更多。
很多医生习惯了用药套路,气虚就是黄芪党参,血虚就是当归熟地,却不用精准高效的“经方”。首先,“经方”方小价廉,难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是不敢用,“经方”常用药如附子、干姜、桂枝等,有“轻微毒性”,令人望而生畏,一些没有实践经验的医生不敢用;再者是不会用,“经方”的应用需要有师傅带教,这是中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师承,“经方”应用方面的师承教育尤为重要,由于缺少中医经典培训,不少中医师不太会用“经方”。
“经方”与“时方”各有千秋。若能在临床上灵活应用“经方”,“经方”的疗效是相当显著的。在专科诊疗、疑难杂病、危急重症抢救等领域,“经方”的优势明显,如柴胡桂枝干姜湯合肾着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加白术茯苓汤、桂枝茯苓丸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都取得了“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