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财政支出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实证及作用机制检验

2022-03-28刘生旺

山西财税 2022年2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流动人口意愿

■尹 玲 刘生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户分离比例猛增,人户分离人口约4.93亿人,人口大规模流动已是主流趋势。本文将借助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及中国城市年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地方财政支出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为地方通过制定针对性政策来提高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提供依据。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地方财政支出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劳动力流动,从而吸引更多的流动人口在当地长期居留。Tiebout(1956)的“用脚投票”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各地区的公共服务和税负组合来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地方居住。然而,我国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变大,加之“GDP政绩考核”锦标赛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激励作用,使地方政府在有限的财政收入条件下,更倾向于按照户籍人口数量来分配财政资金,故其存在明显的支出偏向。地方财政支出水平是影响地方公共服务的主要因素,所以地方财政支出的提高会提高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所在城市的居住成本越高,其越倾向流出该城市,但地方财政支出水平的提高会通过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来正向调节居住成本过高所产生的挤出效应。从地方财政支出的特征来看,可以推测财政支出水平可以正向调节居住成本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之间的关系。因为根据人口迁徙相关理论可以看出,人口流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一方面,居住成本是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中最主要的成本,如果房价过高,就会增加流动人口在该地的居住成本,降低其长期居住意愿;另一方面,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作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吸引力,又使得居住成本对人口流入具有吸引力。因此,房价释放的双重信号会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产生推动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但是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会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高房价在增加劳动力生活成本的同时,也意味着该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较高,从而使得该地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增加,会部分抵消掉高房价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

地方财政支出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关系可能并不单一,地方财政支出对处于不同技能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劳动力而言存在异质性。首先,从技能水平来看,高技能劳动者更偏好于在大城市生活,地方政府也会将高技能劳动者在居住地所获得的公共服务考虑在内,相反地方政府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关注较少。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发展,进一步要求城市提供能够满足流动人口需求的公共服务。低技能劳动者流入大城市的过程中,也更愿意解决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和随迁老人的医疗、养老问题。其次,从不同年龄层来看,年龄越大的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旺盛,他们需要考虑到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需求。相较于中老年人,年轻群体生活压力主要来自于住房成本。因此,年龄越大,流动人口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变动越敏感。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有待检验的假说。

假说1:地方财政支出水平提升可以提高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

假说2:居住成本过高会抑制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但是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对居住成本和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假说3:地方财政支出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影响存在个体异质性。

二、数据、变量与模型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微观数据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取自于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数据平台。使用的城市层面的宏观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8》,其中对于样本缺失和可能由于统计所造成的异常值予以剔除。

(二)数据说明

1.被解释变量:居留意愿decisionij,本文将微观数据中流动范围的“市内跨县”的样本剔除之后,将剩余的“跨省”“省内跨市”流动样本进行分类,根据调查中“预计在本地留多久?”的选择进行分类,将“1-2年”“3-5年”赋值为1,将“6-10年”“10年以上”赋值为2,将“定居”赋值为3。

2.核心解释变量:地方财政支出finj,表示第j个地级市2017年的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主要资金来源,本文使用中国城市年鉴中所给出的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来衡量地方财政支出,支出规模越大,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水平越高。

3.控制变量:本文将控制变量分为两类,一类是地级市层面的变量,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工资水平、人口规模、城镇化率及是否为省会城市,另一类是被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变量,包括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以及婚姻状况。表1为各主要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三)计量模型设计

1.基准回归模型。为检验地方财政支出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之间的关系,根据前文分析及数据特点,构建如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其中,decisionij表示第i个调查对象在第j个地区的居留意愿,finj表示第j个城市的财政支出。本文重点关注的系数是β1,即地方财政支出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参数,本文预期符号为正。

2.作用机制分析模型。为检验地方财政支出是否会作用于居住成本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机制,本文进一步引入了居住成本hpj、居住成本的二次项hpsj及地方财政支出与居住成本、居住成本的二次项的交互项,来验证假说2,即地方财政支出对居住成本和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因此,本文将实证模型设定为:

在式(1)和式(2)中,Xj表示第j个城市层面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地级市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城镇化率、是否为省会及平均工资水平,Zi表示第i个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年限。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表2给出了地方财政支出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基准回归结果,其中第(1)列只包含核心解释变量地方财政支出,在第(2)列和第(3)列依次加入城市层面的控制变量与个人层面的控制变量。从回归结果来看,地方财政支出的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表明地方财政支出对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假说1得到验证。

表2 基准回归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续 表

为了证明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本文使用了不同的实证方法并且替换原有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进行分析。第(4)列使用了OLS回归对实证结果进行印证,第(5)列将核心解释变量地方财政支出替换为人均地方财政支出。第(6)列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落户意愿,并进行probit估计,实证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分析基本一致。这进一步表明加大地方财政支出可以激励流动人口在当地长期居留。

(二)作用机制检验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地方财政支出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可能会受到流动人口在当地承受的居住成本影响,因此,本文在基准回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了居住成本、居住成本的二次项及地方财政支出与居住成本、居住成本二次项的交互项来验证地方财政支出是否能调节居住成本与居留意愿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第(1)列的回归结果来看,我们发现地方财政支出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可以促进流动人口在当地长期居留,即地方财政支出水平提升能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加城市吸引力。与此同时,通过对居住成本进行求导,可以发现地方财政支出对居住成本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即当居住成本小于临界值时,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可以进一步提升房价对居留意愿的促进作用;当居住成本大于临界值时,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可以缓解因过高居住成本造成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下降。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假说2。

表3 作用机制分析

续 表

此外,在表3的第(2)列,本文将科教支出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来检验该类财政支出对居住成本和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之间关系的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科教支出的系数依然显著为正,且其回归系数明显大于地方财政支出的系数,说明增加科教支出能够进一步增强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

(三)异质性分析

本文对流动人口进行分组,进一步考察地方财政支出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

第一,考虑到不同技能劳动者在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政府待遇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根据被调查者的主要职业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低技能劳动者和高技能劳动者两组进行实证分析。从表4的回归结果来看,无论是低技能劳动者还是高技能劳动者,地方财政支出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对于劳动者而言,地方财政支出增长能够提高劳动者在当地的长期居留意愿。通过对(1)至(4)列的回归系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低技能劳动者对地方财政支出的提升更为敏感。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低技能劳动者也倾向于在能够均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条件下在城市长期居留。

表4 异质性分析

续 表

第二,进一步关注地方财政支出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本部分将被调查者的年龄分成16-29岁、30-45岁、45岁及以上进行分析。从表4的回归结果来看,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流动人口而言,地方财政支出水平的提升会增强其在该地区的居留意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人口对地方财政支出越敏感。这是因为年长者的工作相对稳定,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较高;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往往不会局限于某一固定城市,流动性非常强,所以他们对财政支出不够敏感。此外,需要特别关注的是,16-29岁的劳动力相对于另外两个年龄组而言,对地方财政支出的敏感度不高,但是对住房支出的敏感度较高,这说明对于年轻人来说,城市生活成本是其考虑长期居留的主要因素,而居住成本在生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地方财政支出角度解释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原因及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地方财政支出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2)本文使用不同的实证方法和替换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保证结果的稳健性;(3)在作用机制检验中加入居住成本、居住成本二次项及其与地方财政支出的交互项发现,地方财政支出对居住成本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证明了增加科教支出能增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4)本文进一步考虑到不同技能劳动者和流动人口的年龄差异,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实证结论表明低技能劳动者对地方财政支出更为敏感,其更倾向于在能够均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条件下长期居留,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人口对地方财政支出越来越敏感,而年轻群体则对所承受的居住成本较为敏感。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提升地方财政支出水平是吸引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人口大规模流动背景下,地方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在吸引人口流入的过程中,注重增加与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财政支出,在改善流动人口生活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其在城市居住的意愿。此外,对于不同技能的劳动者而言,在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也要注重保障低技能农民工能够均等地享受公共服务。对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流动人口来说,年轻人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发展中作用凸显,地方政府需要关注年轻人需求,缓解其在城市生活的压力,进一步增强年轻流动群体的居留意愿。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流动人口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2020年财政支出预算管控清单的通知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