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脑利钠肽沙库巴曲缬沙坦序贯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2022-03-28李瑞影

大医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库巴人脑缬沙坦

张 犇,王 丹,李瑞影

(1.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心内四科;2.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北骨一三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急性心力衰竭为心内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具有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由于老年人机体耐受力下降,对于手术的耐受性差,故而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作为进行心力衰竭的常用治疗手段[1]。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可快速补充外源性利钠肽,促进利钠肽系统恢复平衡,从而达到快速纠正容量过负荷、拮抗心肌重塑的效果。但该药物的半衰期较短,需行静脉给药。而沙库巴曲缬沙坦则能够对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脑啡肽酶进行抑制,进而达到减少内源性利钠肽分解的效果,有利于促使利钠肽系统生物学效应增强[2]。为此,本研究中将重组人脑利钠肽与沙库巴曲缬沙坦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2021年1月至9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2.92±2.03)岁;心功能分级:Ⅲ级29例,Ⅳ级3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3.19±2.15)岁;心功能分级:Ⅲ级27例,Ⅳ级38例。两组一般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可比较。本研究经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3];②患者心功能分级均为Ⅲ~Ⅳ级;③患者超声心动图证实射血分数(EF)≤40%。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②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③有心脏外科手术史;④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胸;⑤对研究药物不耐受或有药物过敏史。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方式治疗,即予以患者强心、利尿、扩血管,使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常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重组人脑利钠肽沙库巴曲缬沙坦序贯治疗,即在发病后24 h内予以患者静脉负荷1.5 μg/kg重组人脑利钠肽[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规格:0.5 mg/ (500 U)瓶治疗],静脉维持剂量:0.007 5 μg/(kg·min),用药 3~5 d。在停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当日开始予以患者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国药准字HJ20170362,规格:以沙库巴曲缬沙坦计50 mg(沙库巴曲24 mg/缬沙坦26 mg)]治疗,起始用药剂量为50 mg,2次/d,每2周倍增1次,最大用药剂量不超过200 mg/次,两组均连续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激素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包括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1(ET-1)及去甲肾上腺素(NE),在治疗前后分别在患者空腹状态取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的速率离心5 min,取上层血清进行检测,以全自动酶免疫荧光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型号:M150mini )测定NT-proBNP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ET-1、NE水平。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舒张压、收缩压)的变化情况。③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缓解时间、6 min步行距离、总住院时间情况。其中临床缓解定义:患者夜间可平卧呼吸,且夜间无憋醒现象,同时患者肺部湿罗音消失或明显减少;6 min步行距离测定:于住院部走廊快步行走,每5 m设置一距离刻度,由两位研究人员对患者的行走距离进行测定,取平均值。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F、24 h尿量、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其中生活质量以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4]进行评估,量表评分为0~100分,评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试验数据均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 )表示,行t检验(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神经激素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组间NT-proBNP、ET-1、NE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ET-1、NE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神经激素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神经激素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NT-proBN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ET-1:内皮素-1;NE:去甲肾上腺素。

组别 例数 NT-proBNP(ng/L) ET-1(ng/L) NE(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5 1529.59±65.35 1104.82±47.38* 2.88±0.23 1.55±0.19* 203.29±14.39 122.89±7.92*对照组 65 1530.42±58.66 1355.39±59.43* 2.85±0.26 2.17±0.22* 204.11±13.89 165.93±9.12*t值 -0.076 -26.579 0.697 -17.196 -0.331 -28.728 P值 0.939 0.000 0.487 0.000 0.742 0.000

2.2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组间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及治疗后舒张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及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水平比较( ±s )

表2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水平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 心率(次/min)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09.32±7.32 76.33±3.92* 77.83±4.29 70.43±3.68* 132.93±5.92 110.32±6.12*对照组 109.55±7.41 83.92±4.20* 77.85±4.42 70.55±3.72* 132.44±5.87 120.25±6.87*t值 0.178 10.651 -0.026 -0.185 0.474 -8.701 P值 0.859 0.000 0.979 0.854 0.636 0.000

2.3 两组患者临床缓解时间、6 min步行距离、总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缓解时间、6 min步行距离、总住院时间比较( ±s )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缓解时间、6 min步行距离、总住院时间比较( ±s )

组别 例数 临床缓解时间(d) 6 min步行距离(m) 总住院时间(d)观察组 65 4.37±0.63 445.29±8.32 12.21±0.12对照组 65 5.87±0.72 346.83±6.93 14.89±0.48 χ2值 -12.641 73.310 -43.670 P值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患者EF、24 h尿量、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EF、24 h尿量、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F、24h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EF、24 h尿量、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s )

表4 两组患者EF、24 h尿量、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s )

组别 EF(%) 24 h尿量(mL) 生活质量(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93±3.29 52.03±4.19 859.39±10.32 1983.27±38.23 52.93±3.02 37.23±2.17对照组 37.58±3.36 44.28±4.20 861.92±12.83 1205.94±44.27 52.85±3.18 43.29±2.44 t值 0.600 10.532 -1.239 107.143 0.147 -14.962 P值 0.550 0.000 0.218 0.000 0.883 0.000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为心内科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急危重症疾病,具有病情严重、致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威胁极大。临床研究显示[5],部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可逐渐发展为慢性心衰,从而呈现出反复及为性发作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以老年群体为主,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该病的发生率也呈升高趋势,临床上必须要予以充分重视。既往,临床上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多以强心、利尿、扩血管为主,其中利尿剂、洋地黄等均为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多种新型药物开始被应用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6]。

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和神经内分泌失衡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其中RAAS系统的激活,及与该系统对抗的利钠肽系统的不足则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7]。具体来说,急性心力衰竭发生时脑钠肽可与效应器官上特异性的脑利钠肽A受体进行结合,而该受体则能够和鸟甘酸环化酶偶联结合,使得三磷酸鸟苷向环一磷酸鸟苷转化,进而可起到拮抗神经内分泌、抗心肌重塑的效果。在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现象时,体内的扩血管利尿钠系统与缩血管抗利钠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就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对心力衰竭进程造成影响[8]。随着心功能的逐步降低,脑钠肽分泌量逐渐难以应对,这也就会造成系统失衡现象发生,使得心功能进入失代偿期,从而诱发心力衰竭。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快速补充外源性利钠肽,从而用于对抗缩血管激素过度分泌的现象,达到维持系统平衡、纠正容量过负荷的现象,对拮抗心肌重塑有积极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同样是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其多被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该药物中含有的沙库巴曲进入人体后可在酯酶的作用下转换为活性成分Lbq657,该成分则能够起到阻止脑啡肽酶与利钠肽的结合的效果,从而达到阻止利钠肽降解的功效。将重组人脑利钠肽与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应用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即由重组人脑利钠肽补充外源性脑钠肽,由沙库巴曲/缬沙坦减缓利钠肽降解速度,从而更好地调节系统平衡,促进患者病情改善[9]。NT-proBNP已被临床证实为反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失代偿的有效血清指标;ET-1在急性心力衰竭中受缺氧、内分泌激素等影响产生过表达,从而可加重心肌细胞损伤。故而两者水平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心功能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ET-1、NE水平、心率、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6 min步行距离及MLHF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EF及24 h尿量则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重组人脑利钠肽沙库巴曲缬沙坦序贯治疗在急性心力衰竭中能够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其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库巴人脑缬沙坦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创意无限的另类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