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路径
2022-03-28胡蓉
胡蓉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础,当前,只有在思政课堂中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在世界日趋全球化、现代化、信息智能化等背景下,适应时代发展的前沿挑战。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路径,不仅需要重新厘清、阐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渊源,更要为大学生在新时代面对的时代背景提供新的思想教育理念。高校教师在实践教育中,要以优化理想信念教育与搭建新型网络平台的方式,拓展、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路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6-0101-04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行动之力,是大学生顺利成才、实现青春梦想的精神内核[1]。在思政课堂中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极为重要的,这关系到大学生三观的树立与认识世界客观规律的方法论、求实思维建构等一系列问题。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构建,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帮大学生认识世界、廓清思想理论的框架,更重要的是逐渐为大学生的实际实践生活、学习提供合理可行的践行路径。理想信念的作用不仅仅是哲理思辨,更强调“知行合一”的践识。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践行属于这个时代青年的求学之路,才是大学生学、业共赢发展的根本目的。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及作用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培养的重要一环,不仅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指导意义,也有助于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重要人才[2]。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脱离不了中国社会的现实性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也是历史的经验所证明的,同时也是我国青年所必须具有的历史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决定的。
首先,思想文化与生命信念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刻的。当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不可避免地受到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主流文化、亚文化等文化的影响。其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与三观的重塑,在广泛的与各类文化的接触之中,趋向多元。从本质上讲,这是客观世界的繁杂多元决定的。如果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切实做好引导,那么大学生的人生道路选择与人生价值确立,以及对整个全球化的世界的认知看法,可能会陷入误区。,就像画圆,以规框则圆;方,以矩矫,才得正[3]。因此,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塑、匡正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导向至关重要。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的路径研究,一定是以视角创新为先导。在片面化、零碎化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文章不断产生之际,系统性地阐述理论、解释作用、廓清现实问题与现状,提出解决困境的实践路径,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教育方式。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与重塑,其重要性关乎社会主义建设、文化教育传承等方方面面。在这一核心哲学命题上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科学的方式进行重塑,有助于文化的繁荣昌盛。微观上讲,只有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基本社会技能满足于社会的价值导向,才能在整个社会关系之中不断确立自我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其在人生之路上才能走得长、走得远、走得好。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健康心理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进步至关重要[4]。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个人理想、社会理想与现实脱节
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5],新媒体的力量与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社会理想逐步偏移,甚至会误导大学生向追逐权力、忽略理想、丧失道德观念的方向发展。网络中碎片式、潜移默化的信息冲击,夹杂着外域文化的思想侵蚀与影响,逐步让部分大学生丧失了对客观世界真实运作规律的思考,容易让大学生沉迷于享乐文化的陷阱。正迈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也容易陷入“工作—消费—再工作—再消费”的无限循环中,迷茫于工作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无目的倾向”的陷阱中。
(二)外域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侵扰
以欧美好莱坞、日韩影视剧等为文化输出源头的外域文化,夹杂着各类不良的倾向,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精神产生深刻的影响。部分网络游戏利用人类心理的弱点,以“replay”的即時游戏信息反馈机制对大学生的身心生活,造成了或多或少的精神控制,沉迷游戏与受游戏诱惑无心学习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其次,碎片化的成功学、鸡汤文式的阅读类文化快餐品,逐步解构着大学生对于真实世界的客观认识,在网络空间内误导大学生的思想精神与认知[6]。
三、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体系基础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要夯实基础,必须在教育形式上灵活多变,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的理论,要历史地看,要唯物地看,要实践地看,由此才能在理论基础的构建上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时时刻刻做到客观辩证地为大学生群体解释客观世界的运作规律基础,不受限于知识体系的陈旧讲述方式,不受限于新媒体信息误读、误导学生思想的障碍。
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情况下,逐步以新的、实际的客观社会现实,作为学生分析世界的客观规律样本。以间接引导的巧妙方法为学生陈列事实,帮助其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念选择,塑造其独立、自主、自我辨识社会真实规律的能力,为其理想信念建构起科学实际的价值观念体系。
高校要建立健全实践体系,以学业与社会融合的方式增加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大学生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观察真实的社会生活。高校作为平台,应多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创造机会与渠道,避免大学生在象牙塔之内空谈理想信念。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如以大学生走基层的方式,让大学生走进我国广大的乡村基层,以支援乡村教育的方式,让大学生体验乡村支教工作,切实感受乡土人文与我国基层教育方面的迫切需求。以支援乡村贸易的方式,在学校的引导下学生可搭建农产品服务贸易平台,为乡村贸易做贡献,加强大学生的奉献意识,潜移默化地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要以红色教育传承社会主义的宝贵文化精髓,通过红色革命教育、红色根据地游览、红色精神讲解的方式,不断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二)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与创新能力
媒介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在新媒体发展日渐繁荣的今天尤为重要。新媒体在传递信息方面相较于传统的纸媒等方式,在声、光、影、画方面有突出的优势。
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作业等纸媒信息的教育傳播上。应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可以在Bilibili、百度、抖音、QQ、微信等信息传媒平台之上,制作新颖、时尚的媒介教育信息,在空间与时间上延续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热点相结合,在媒介平台上见诸于广大学生,切实做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夯实教育理念的基础,同时做到创新教育形式。
以目前的媒体传播形式看,手机是人们接受、反馈信息的主要工具。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传播,PC端与手机移动端的内容建设都至关重要,要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7]。以PC端思政教育文本、平台内容的搭建,搭建宣传理想信念教育的官方平台;利用移动手机端的视频、音频、游戏、App的趣味内容,创建趣味化、多元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应结合两者的优势,达到在网络空间中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三)完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互动交流机制
教育从来都是双向互动的,师生之间的教学互长、学研共进才是教育之于学问的真正价值内涵。要利用互联网博客、FM、公众号、视频信息平台等手段,将其应用于互动交流机制的构建中。教师要在向大学生宣传价值观的同时注意及时反馈信息,给予学生正向积极的鼓励。在大学阶段,马哲思想理论体系,其具有科学、革命性质的真理先验性,应采用好的宣传方式,提升走进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效果,使其在思想精神领域得到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广泛认可。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健康、趣味化地利用新媒体工具能够对新媒体的消极信息、负面信息的传播起到针锋相对的遏制作用。在教师不断摸索、努力实践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之中,互动交流机制的建立要能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更合理的教育路径,提供更多元的思政教育选择[8]。
在完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互动交流机制中,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强化校风、学风、班风,以校园文化弘扬学习精神、弘扬红色精神、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具体实施措施上,可通过设立榜样学习活动、伟人事迹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论述研讨会等校园活动的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定期、定点的活动宣传,逐步改善校园的舆论环境。并且线下活动宣传的方式要与线上网络宣传的方式有机结合,在保障学生话语自由的前提下,在高校校园规范管理大学生的校园话语环境。
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其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教育意识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工作至关重要,结合红色革命精神传统的“永久奋斗”思想,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将自身的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理想结合起来,才能在失败与挫折的困境中坚定自身信念。
(四)扩大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阵地
为了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能更加顺利地进行,在实际教育时需要不断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阵地,以此为后续工作指明正确的方向。
首先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不同的教书育人环境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此加强整体的教育效果。要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住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本质性内涵,之后再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理论的创新,不断地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新发展背景下,要不断丰富其中的政治思想内涵,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地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文化教育内容,通过信仰本身的崇高性和实践性攻克学生在发展中的各项艰难阻碍,以此提高整体的发展水平。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要强化学生的信仰教育,不断提高其政治意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把握各项工作实施的重要前提,以此来掌握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只有从理论上弄清对象的发展基础,才能使学生的认知得以全面强化,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
最后,在后续工作中要定期开展常态化的政治信仰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对我国发展现状、规划的认识,将其根植于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结合时代的发展方向来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在实践中不断地强化学生对信仰的理性认知,逐渐形成更加完善的政治信仰,不断提高学生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在坚定信仰信念方面,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深入地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下的发展内涵,并且掌握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增强学生政治信仰,推动理论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搭建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平台
搭建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平台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高校教师要革新当前的课程教育模式,以此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首先,可以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比例,特别是让学生到实践基地中进行科学的实践,磨炼学生意志品质,使学生形成乐于奉献的精神。
其次,要通过各种文化素养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在各地文化馆中开展主题学习,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同时也可以在学校内部成立文化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此丰富学生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
再者,在实际理想信念教育时,还需要突出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将社会热点融入思政教育中,不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及模式,通过分析我国的热点政治新闻,不断增强学生当前的理想信念,使学生积极主动关注我国的政治新闻。
最后,在团组织建设方面也要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例如可在教育中渗透团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
四、结语
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精神信念的力量是青年大学生发展自我,不可或缺的动力之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我国当前的文化、经济、技术等背景基础,时时刻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唯上、不唯书,以达成对世界基本客观规律的清晰认识,使大学生客观认识并改造世界,不断重塑自我。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对于大学生的自我督促、自我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高校教职工也应当对理想信念的塑造有深刻认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感召下,应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学为所用、教为所实。在师生双方的砥砺前行中,能够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社会价值,承担历史使命,践行新时代下学教融合的任务与使命。
参考文献:
[1] 张紫薇.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5):95-97.
[2] 刘新甜,陈敏.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8(06):18-21.
[3] 王鑫,尹贺.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创新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1(42):34-35.
[4] 苏思铭.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的四个维度[J]. 西部学刊,2021(16):105-107.
[5] 丁洁.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建设研究[J]. 时代报告,2021(12):36-37.
[6] 孙栋,刘权政.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因素与路径探究[J]. 中外企业文化,2021(08):183-184.
[7] 张婷婷,杨小东,邬旭东,等.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J]. 宿州学院学报,2021,36(04):6-11.
[8] 张大卫. 新时代大学生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路径研究[J]. 临沂大学学报,2020,42(06):129-136.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