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儒家思想对新时代文化强国的启示

2022-03-28苏金房晓童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思潮儒家思想儒学

苏金 房晓童

一、新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儒家思想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之中的学术思潮,根据相关专家研究,早在战国末期,伴随“儒分为八”局面的出现,”新儒学“这一名称或概念就开始涌现,例如荀子的儒学思想,就被人称之为”新儒学“。而后凡是对于儒家学术加以比较系统的阐述的,多被冠之于“新儒学”。入中国大陆。第一阶段思潮可以简称为“五四”前后的新儒学,第二阶段思潮可以简称为抗战时期的新儒学,第三阶段思潮可以简称为港台新儒学,第四阶段思潮可以简称为海外新儒学。可见,新儒家思想产生与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中是不容小视的,它对中国的政治,社会,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也十分的重大。

二、新儒家思潮的主要特征

(1)复兴传统儒学的使命感。新儒家思潮自产生开始就以传统儒学为基础,因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差异,每个阶段的历史环境也各不相同,产生了许多变化,但是归根到底,他们都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梁漱溟在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总结出文化就是人的生活样态。他从人生路向出发指出西洋文化走的是意欲向前的第一种路向,中国走的是调和持中、安分知足的第二种路向,印度走的是意欲向后、取消问题的第三种路向[①]他说:“照我们历次所说,我们东方文化其本身都没有什么是非好坏可说,或有什么不及西方之处”[②],而在于“步骤凌乱,成熟太早,不合适宜。”[③]因此他下结论说:“我们此刻,……都非参取第一态度,大家奋往向前不可,但又如果不根本的把他合融到第二种态度的人生里面,将不能防止他的危险,将不能避免他的错误。”[④]新儒学思潮的代表人物都本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无时不刻想着中国传统儒学的复兴。

(2)推崇宋明理学的价值取向。虽然新儒家思潮的发展各不相同,但是在新儒家的价值取向上却是基本一致的,即宋明理学倡导的教人“成圣”,先“内圣”再“外王”,最终通过提高个人道德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新理学的开拓人冯友兰就曾明确宣称自己是“接着”程朱理学讲出了一个自称为“新理学”的哲学体系,但他也不排斥陆王心学,他不仅有一个系统的“内圣”学,而且还有一个系统的“外王”学[⑤]这不仅教育世人如何理解和解决中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而且还以新的哲学思想引导世人走向自由之路。

(3)“融合中西,返本开新”的文化发展观。新儒家们认为传统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并且反对全盘西化,提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借鉴和融合先进的文化。贺麟作为第一个正式提出“新儒学”的代表,他曾說“能够理解西洋文化,自能吸收、转化、利用、陶熔西洋文化以形成新的儒家思想、新的民族文化”。

三、新儒家思潮对于文化强国的启示

(1)有利于激发中国人民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所以在文化强国这条道路上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概念是指,文化即精神文化,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是人民群众适应生活环境来制定的一套生活方式,因此,文化必然具有主体性和民族性。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创造出物质基础而且也创 造出了精神文化。要实现文化强国,就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始终保持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 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的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我们要借用马克思主义的显微镜作用和新儒家思潮的智慧,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的通过教育、引导和舆论的方式让这些优秀的文化走进人民群众的视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3)有利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经济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的如此快速,更需要文化来作为精神支撑,更好的推进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创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不断地从多方位、多领域和多层次上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从研读东西方经典文化著作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到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一条“高速铁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地汲取精华,催生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才能更好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从而使得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西文化及其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300.

(2)陈战国,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300.

(3)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2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3

猜你喜欢

思潮儒家思想儒学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试论上世纪我国的音乐思潮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当今哪两股思潮特别值得警惕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
Why Learn Chinese?
谈儒学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