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建构生态课堂

2022-03-28胡宏权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倾听生态课堂以生为本

胡宏权

[摘  要] 近些年,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席卷到祖国各地,以余文森教授为首的“指导——自主学习”思想,将生态课堂的教育理念引入了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由此,教师逐渐学会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数学课堂,文章认为生态课堂的建构可从创设情境,求真求实;组织探究,挖掘潜能;关注倾听,匡正错误等方面着手做起.

[关键词] 生态课堂;以生为本;情境;探究;倾听

生态课堂是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与课堂共同发展与统一的现代化课堂,它注重所有学生的意识与需求,同时又兼顾学生的个人发展,着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尊重、唤醒与激励生命是生态课堂所倡导的核心理念,这个理念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创设情境,求真求实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要注重遵循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出发的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逼真的知识背景中进行学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因此,情境创设是践行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实现生态课堂的基础,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建构新知,完成学习目标.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所有具有一定成效的工作,都是以兴趣作为前提条件的.”[2]因此,想要学好数学这门学科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它产生兴趣. 如一个简单的问题:12 2= ,将它转化为:老师有12颗棒棒糖,如果平均分给两个表现优异的同学,每个同学可以拿到几颗?很显然,学生会对第二个问题更感兴趣. 同样,教学中,教师可用这种转化的方法,将一些枯燥的问题转化为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发现并接纳新知.

案例1 “有理数的乘法”的教学

创设情境:有一个水库. 问题:(1)若每天水位上升3cm,将3天后的水位与今天相比,是高了还是低了?具体是多少?

(2)若每天水位上升3cm,将3天前的水位与今天相比,是高了还是低了?具体是多少?

(3)若每天水位降低3cm,将3天后的水位与今天相比,是高了还是低了?具体是多少?

(4)若每天水位降低3cm,将3天前的水位与今天相比,是高了还是低了?具体是多少?

设计意图 数学本源自生活,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认知范围内启发思维,感知新知,建立模型.

此问题情境涉及两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天前与3天后;上升与下降. 这两组数量的变化对水位产生了影响,我们暂且将3天前标记为“-”,3天后标记为“+”;水位上升标记为“+”,水位下降标记为“-”,那么此问题情境的答案即可用以下算式进行计算.

(1)如图1,3天后的水位为:(+3)×(+3)=9(cm);

(2)如图1,3天前的水位为:(+3)×(-3)=-9(cm);

(3)如图2,3天后的水位为:(-3)×(+3)=-9(cm);

(4)如图2,3天前的水位为:(-3)×(-3)=9(cm).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根据此题提出新的问题,学生经小组讨论后提出的问题有:①若水位每天上升3cm,3天后与3天前的水位差距是多少?②若水位每天下降3cm,3天后与3天前的水位差距是多少?③若每天水位上升3cm,2天前的水位与今天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學生通过水位变化这根主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正负分类、列式、计算并编拟新题,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新知模型的建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生态课堂的建构,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在做中学”的理念. 因此,创设各种情境是建构数学生态课堂的基础.

组织探究,挖掘潜能

生态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 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与个体的全面发展. 究竟哪种探究方式更合适,一般以学习材料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为依据,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充足的时空内进行探究,促进成长.

案例2 “相似三角形”的教学

如图3,△ADC与△ECB是两个等边三角形,且点A,B,C三点一线,分别连结AE,BD,CD,CE,其中AE与CD相交于点M,BD与CE相交于点N,现有以下几个结论:①CM=CN;②△ACE≅△DCB;③AC=DN. 这三个结论中有哪些是正确的?

探究1:观察图3,其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

探究2:如图4,连结MN. ①猜想△MNC是否具有特殊性?②猜想线段AB与MN的位置关系;③∠EFB多少度?④图中有哪些相似三角形?⑤假设a,b分别为△ACD与△BCE的边长,求MN的长度.

探究3:如图5,已知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以上结论中成立的有哪些?

探究4:如图6、图7,已知△BDA,△CEA均为等边三角形,求证:BE=CD.

四个探究不仅将原题的本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还帮助学生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观察、猜想与思考中形成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求真求实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验探究带来的快感,这为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创新意识与探究精神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注倾听,匡正错误

生态课堂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生命状态. 教师要真心关心、关爱学生,从学生当前的情绪情感、意志力等状态看到他们的学习过程是否顺畅,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当前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等,在倾听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生态课堂中实现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案例3 “有理数乘法”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负负得正”这个知识点,在完成课堂导入并讲完相应的法则后,遇到“(-3)×(-4)=?”的计算. 有一位学生认为(-3)×(-4)=9,而且回答得底气十足. 虽然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但是笔者并没有批评该生,而是亲切地让这位学生说说得数的由来. 该生画了一个数轴,并提出从(-3)这个点开始往右移动4次,此时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为9,因此本题的结论为9.

该生看似有理的计算方法,其实是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负负得正”的内涵. 若回归到数轴上理解本题,算式中的(-3)所代表的并非以(-3)为起点,而是从原点开始,往负数方向移动3个单位;算式中的(-4)是指以原点为起点,而不是以(-3)为起点,往右移动4次,合计12个单位,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起点在于原点.

笔者倾听了该生的解题思路,并对他自主动脑思考的习惯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心平气和地跟该生交流了负数与负数相乘的性质与内涵,让学生在心悦诚服中启发思维,从根本上理解运算的规则与本质.

其实,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思维障碍或一些错误是很正常的事. 作为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以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充分利用错误,让错误成为教学资源,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更体现了一个教师的应变能力[3].

教师用自己的关心与爱心,尊重学生的生命,启迪学生的思维,认同、欣赏并鼓励学生的成长,使得学生不仅获得相应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生态课堂将自然、永恒与发展作为长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利用探究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在耐心倾听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错误的根源,及时纠正错误,使得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皮亚杰,英海尔德. 儿童心理学[M]. 吴福元,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 施良芳,崔允漷. 教學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倾听生态课堂以生为本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构建生态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学会用“耳朵”与学生沟通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