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质教学中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

2022-03-28李玲李红梅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变式

李玲 李红梅

[摘  要] 数学性质的教学是培养数学抽象素养的重要载体,本质属性的抽取,数学性质的抽象概括、数学表达、数学应用等环节都是培养数学抽象素养的良好契机. 在数学性质的课堂教学中,培养数学抽象素养的策略有:利用直观想象,将抽象过程可视化;归纳整理知识,将抽象结果结构化;多维变式例题,将抽象结果理解深化.

[关键词] 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变式;数学性质

问题提出

目前,数学教育仍存在短板,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从而无法切实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为解决这一现状,引入数学核心素养,促使课堂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打破僵硬、陈旧的教学[1]. 数学抽象素养是基本素养,也是核心素养,抽象作为基本思想,贯穿于数学概念和法则的教学[2],而性质教学是数学抽象内容的一部分.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授者应指导学习者在性质教学中学会抽象,能够拓展数学抽象思维,为数学抽象素养的形成做铺垫. 本文依据图像探究,在性质形成过程中对相关数学对象进行抽象,进一步提出对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建议.

性质教学中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

数学性质的学习属于抽象性学习,学生对于这一块的学习往往理解含糊,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无法进一步探究复杂多变的问题. 初中阶段,由于学生还未形成正確的抽象意识,缺乏数学抽象思维,从而无法从基本图像中抽象性质属性.

1. 知识结构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的内容. 以该节课本主体内容为例,通过性质构建过程的逐次递进,探析在教学中怎么培养学习者的数学抽象素养.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学习在反比例函数之前,学生接续已学知识,向前迈向新的一步,“接纳”新函数,联系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性质的学习方法,通过类比慢慢转接到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学习,认真体会新函数的内涵,充分感受由“静”到“动”的过程[3];再者,函数性质的学习,包含了数形结合思想、建模思想,具有实践性、探索性,为后续内容联系、应用打下基础.

2. 性质构建过程

数学性质形成过程中,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分析问题,逐级抽象数学性质,揭开数学知识的神秘面纱. 正比例函数是学生刚开始接触的函数,也是突破函数性质的第一关卡,为后续函数性质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学习途径. 正比例函数性质的学习大致通过这样的性质构建过程:实际问题引入具体函数解析式→利用“描点”的方法作出图像→观察图像并抽取函数本质特征→采用文字语言归纳和总结性质→讲解例题促进学生理解性质[4]. 学生又先后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一是知道如何由数想形,以解析式为基础,观察、探析所画函数图像;二是探究函数性质时,需要数形结合[5],进而抽象表达出性质;三是通过观察不同函数的图像,知道不同函数所生成图像的特点.

学习反比例函数性质,学生可根据先前所获经验,在其性质形成过程中对相关数学对象进行抽象,以利于性质的获得. 在此以正比例函数性质构建过程为基础,提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构建过程:

以下将联系反比例函数性质构建过程,分析教材内容,基于教材展示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抽象过程[6].

(1)直观感知,抽取本质特征

例题1 画出反比例函数y=与y=的图像[7].

问题1:用什么方法能画出上述函数的图像?

对于课本中的例题2,先让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进行类比迁移.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已知能由描点法进行刻画,也已知前几类函数图像的特征. 画出反比例函数图像后,学生可进一步观察、分析图像特点,以达到利用图像的可视化进行外部刺激的效果,顺利完成“辨别图像刺激”;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具体图像,感知函数的性质,确定图像形状与所分布象限,同时发现函数值y仍随着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学生能从正比例函数图像和二次函数图像中迁移过来的特征,即满足“分化函数图像属性”这一步.

(2)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性质

问题2:观察上述图像,回答:

①每个函数的图像所在象限?

②在每一个象限内,y如何由x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解析式,你能说明理由吗?

③对于反比例函数y=(k>0),考虑①和②,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吗?[7]

第一,类化与抽象. ①和②的设置,可以完成数学抽象过程中的“类化”与“抽象”. 观察两个函数图像,函数y=与y=的图像均分布于两个象限,即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分别分析两个象限内的函数值变化,图像从左至右看,函数值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此时利用图形直观的方式表现了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得到他们的共同属性:处于第一象限、第三象限与“减小”. 在类化函数图像共同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y=(k>0)的基本性质.

第二,概括与表达. 对于③,是为完成数学抽象过程中的“概括”与“符号表达”,通过比较、归纳具体实例,用文字语言将关键词进行串联,概括表述性质:引导学生将图形语言转换为自然语言,讨论自变量x与其函数值y之间的关系. 对于例题2中反比例函数y=,学生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图像,即“函数y=的图像在这两个象限内,随着x的增大,y减小”. 全体学生获得了用文字语言描述数学性质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教师需要教会部分学优生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 利用数学符号,学优生能够描述反比例函数y=(k>0)性质中“减小”这一特点. 对于特殊函数y=,用符号语言表述“在每一个象限内,任取两数x,x,令x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对于全体初三学生而言,仅需掌握这一描述;而对于学优生,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教会他们用符号语言表述这一定义“当k>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那么在每一个象限内任取x,x,得y=,y=,当xy”.

第三,类比与定义. 类比正比例函数y=kx与反比例函数y=(k>0)的性质探究,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于k<0的情况,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定义其性质:“当k<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位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转换为符号语言“当k<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分别位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那么在每一个象限内任取x,x,得y=,y=,当x0时的构建过程去探究,也体会了类比方法的简便性.

(3)归纳整理,表达数学性质

一般地,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是双曲线,它具有以下性质:

①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象限与第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象限与第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7]

教材归纳,是为达到数学抽象阶段的“理论形成”,首先,将反比例函数图像与双曲线相结合,有益学习者联系新知与旧知,并促进其对知识的再认知. 再者,通过上述阶段的逐级抽象,最后得到一般性结论,阐述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及如何表达数学性质,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4)例题变式,理解抽象结果

例题2 已知反比例函数y=图像的一支(如图5). 问:①图像的另一支在哪个象限?常数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②在图像的一支上随意取点A(x,y)和点B(x,y),若x>x,那么y和y有怎样的大小关系?[7]

这个题目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性质的理解与运用程度. 对于问题①,学生通过讨论图像分布象限,探究m的取值范围,实质是对反比例函数中k的讨论;对于问题②,学生已知图像的分布,可直接根据性质定义判断得到在每一个象限任取x,x,当x>x,都有y

变式1:已知反比例函数y=过点A(-2,-1),m的值是多少?图像位于哪些象限?

变式2:点A(2,y),(5,y)在反比例函数y=上,比较y和y的大小.

变式3:已知反比例函数y=,问:①探究常数m的取值范围,观察此时函数图像的分布情况. ②在图像某一支上任取两点M(x,y),N(x,y),若x

变式1简单改变函数解析式,将例题中给出图像变化变为给出点坐标,引导学生通过点的坐标求解问题;变式2通过判断m2+3的值与0的关系确定图像所在象限,再根据给出的不同x值对相应y值进行比较,需要注意此题无关具体关系式的求解;变式3需要学生综合考虑,分类讨论m-5的符号,进而解答疑问.

例题及变式的设置,是为了“理解”与“应用”. 学生学习新知,教师需要综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情,通过逐次递进的变式,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8]. 两个例题的设置均以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为中心,突出其本质,利用性质定义解题,学生能对学习内容有更清晰的理解,实现学习目标. 再者,上述变式通过例2进行衍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知识,更好地掌握抽象结果. 通过变式,学生在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学习构建过程中,多角度思考问题,知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从图像出发,但不局限于用图像解决问题,从而理解从图像中所抽象出来的性质,学会运用性质定义,同时,掌握相关数学方法,积累数学经验.

教学建议

基于对性质教学中具体数学内容的探析,笔者给出三个教学建议.

1. 利用直观想象,将数学抽象过程可视化

直观想象是数学抽象的基础,采用直观手段,学生进一步借助直观进行想象,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数学抽象的过程,学生直观感知,察看、分解问题,领会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首先,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分析所提供的直观材料,从图像中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其次,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体会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简化题设中的问题;最后,从数学抽象中明白将实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正确认识.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认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利用直观想象探究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使学生有效掌握抽象事物的形成过程,逐渐形成数学抽象素养.

2. 归纳整理知识,将数学抽象结果结构化

知识结构展示了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給予学生清晰的知识线,归纳整理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系统化、知识整体化、知识简易化. 数学抽象素养蕴含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厘清知识间的脉络,获得抽象方法,利用图示促使学生理解记忆. 新知的学习是在旧知的铺垫下进行的,学生应当学会“读”材料,“析”材料,注意抽象知识之间的层次分节,同化或顺应知识,表达数学抽象结果,纳入相关知识系统,将其结构化,促进自身的思维训练,这有利于知识之间的正迁移,对其他具体数学内容也能进行逐级抽象. 如本文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学习,接续对变量、函数的初步了解,以及对其概念的掌握,更深层次地基于图像抽象性质,为之后学习各类函数提供了基础方法,同时,广泛应用于函数、方程、不等式中.

3. 多维变式例题,将数学抽象结果理解深化

例题构成了教学内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某一知识具体运用的体现,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其特点、思想和要领等,浅显易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学生通过解答例题,能够熟悉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明晰相关符号语言的表示意义,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突出数学对象的本质. 对例题的变式,能够加强知识间的关联性,串联零散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受知识生长过程的同时,可以多维度强化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抽象素养,提高认识力,促进他们对数学抽象结果的深化理解. 此外,进行知识教学,应避免“解题教学”,变式以例题为基准,设计以本堂课中心内容为主线、以学生理解抽象结果为目标的问题,并非强调解题技巧、解题速度.

结束语

本文以反比例函数为例,利用直观想象、归纳整理和例题变式等活动开展教学,将抽象过程可视化,抽象结果结构化,使学生的数学理解深刻化,从而展现性质教学中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过程. 这一知识构建过程适用于数学性质教学,如一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等. 当然,根据实际教学情境的不同,具体教学设计也应有所变化,例如在直观想象的过程中,仅从图像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有其局限性,抽象过程可视化的方法还有很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钱瑶强.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 数学教学通讯,2021(12):43-4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罗增儒. “反比例函数”的课堂研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08):12-17.

[4] 黄欲涵.概念自然生成,实践分析特性——以“正比例函数”的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8(23):59-60+67.

[5] 毛大平,应佳成. 为学生的数学理解而教——“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J].中国数学教育,2020(23):13-17.

[6] 邓翰香,吴立宝,沈婕. 指向数学抽象素养的教材分析框架与案例剖析——以人教A版“函数单调性”为例[J]. 数学通报,2019,58(10):33-38.

[7]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8] 马志洲. 构建深度学习课堂,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反比例函数等积模型”教学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2020(20):27-28+75.

猜你喜欢

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变式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精致数学概念设计,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在概念形成中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抽象
让直观想象根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直观想象”让解题更具韵味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论小学生直观想象力的培养
数学抽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