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握阅读方法 攻克阅读难关
——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几点对策

2022-03-27谭天一

幸福家庭 2022年21期
关键词:草原教学内容阅读教学

■文/谭天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环节之一,它通常是在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语言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语文知识教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观念等方面的任务。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对如何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主要参考。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遵守两条基本准则:一是清楚,要清楚地表达学生“所学”,即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的知识和技巧;二是细致,要细致地观察学生的行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字词、句子和语法等基础知识,具备运用语文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不同年级对学生的“默读”学习有不同的要求:1~2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默读”的方式;3~4年级要求“开始学习默读,做到不发出声音”;5~6年级则要求“有一定的默读速度,无声阅读——一般阅读材料每分钟300个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据当前的“默读”教学目标来制定教学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增强阅读教学的 效果。

二、精选教学内容,注重 基础

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科学选取教学内容,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从宏观层面来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仍然以“打基础”为基本目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基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合理选取课程内容。比如,根据新课标,3~4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因此,在5~6年级,教师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教授默读的基础知识,而是应注重默写的速度与质量,如要让学生默写的速度超过300字/分钟等。另外,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来源于生活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的学生很少有机会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景,更无法深入作家创造的情境,体会其深层内涵。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对大草原有直观的感受,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以下是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大家是否向往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呢?大家眼中的大草原是什么样子 的呢?”

学生1:“我曾经和家人一同去大草原旅行,草原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有很多牛羊在自由地吃草,十分祥和宁静。”

学生2:“我家里是沿海地区,我没有见过大草原,但是十分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够在草原上奔跑、骑马。”

教师:“有些人见过草原的风光,有些人没有见过但十分向往草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大草原的风光、一同感受大草原的广袤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其阅读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为将来的学习打牢基础。

三、创设教学情境,增强 授课的生动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介,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科特点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加生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阅读教学的以下特点。第一,不同的阅读文本,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各不相同:针对儿童诗歌,教师通常采用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针对说明文,教师通常采用多媒体展示,并以演示的形式呈现,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第二,同一文体,教师采用的讲授方法也不尽相同:如记叙文分为记人和记事,针对记人类的记叙文,学生在探讨时可以总结出人物的特点;针对记事类的记叙文,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故事的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第三,同样的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学习中,教师主要采用朗读法讲解新内容。当然,教师也可以选择讨论法、问答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下是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大家喜欢诗歌吗?大家觉得诗歌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我很喜欢诗歌这种体裁,我认为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

教师:“诗歌的语言十分精练,感情十分真挚,很有感染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歌吧。”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诗歌。

教师:“在朗读了这篇诗歌后,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1:“我领悟到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

教师:“大家思考一下,第一节和第二节中分别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们’比作燕子和小树,把延安比作春光、雨露和太阳,强调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 要性。”

学生2:“用了排比的修辞,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师:“大家说的很对,诗中的延安就是指延安精神,它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容易分心,在阅读和学习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学习更多的拓展知识,以培养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珍珠鸟》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教学片段。

木棉花以8.0 g/kg·BW剂量灌胃给予小鼠,实验动物饮食及活动正常,未见任何中毒症状和死亡实验结束后,对动物进行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各脏器未见异常,表明木棉花粉雌雄性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8.0 g/kg·BW。

教师:“大家养过宠物吗?和小动物做朋友是什么感受?”

学生:“我养过小兔子,一开始它比较怕我,后来就越来越黏我了,和它一起玩十分 开心。”

教师用课件展示珍珠鸟的 图片。

教师:“今天,老师将带你们熟悉一种鸟类,即珍珠鸟。让我们来看一下作者和这只可爱的小鸟是怎样交朋友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在朗读完成后,大家思考一下,珍珠鸟有怎样的样貌特征?”

学生1:“红嘴,赤足,皮毛呈灰色,背部有圆形白色斑点,像是一颗珍珠。”

学生2:“胖,它的身体就像是一个毛茸茸的圆球。”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作者和小鸟的真挚情感,树立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念,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四、开展教学评价,注重 针对性和多样性

名师于永正曾经说:“要给学生戴100个高帽子。”要想把高帽子戴好,让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总结与巩固,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果。教师的评价要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

(一)评价要有针对性

教师的评价必须具有针对性,这是进行有效评价的依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的教学评价既要有针对性又要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要让二者相辅相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肢体语言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并达到一定的激励效果。比如,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很容易产生与课文内容脱节的想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教师:“你的这个观点十分新颖。”

学生:“谢谢老师的认可。”

教师:“但是我们可以再思考一下,这个观点是不是符合我们讲授的内容呢?”

学生:“好像不太符合。”

这时,教师给了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

教师:“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很有价值,相信你下次会回答得更好!”

这样的评价既鼓励了学生,也有针对性,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而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评价方法要多样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有的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有的题目的答案却是开放性的。教师可以运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既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又可以助力听说教学。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让阅读教学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还要注重阅读的各个环节,以切实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草原教学内容阅读教学
讲解《草原图》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可可托海的草原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