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兴趣出发 定制幼儿的专属课程
——以大班STEM项目活动“百变三脚架”为例

2022-03-27朱纯奕

幸福家庭 2022年21期
关键词:篮球架设计图三脚架

■文/朱纯奕

2019年,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华林幼儿园正式成为STEM教育试点幼儿园,同时开展班本化STEM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多方面的实践探究。在多次研讨“为什么要做”“怎么做”等问题后,笔者尝试走近幼儿,观察、发现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倾听他们的谈话,在此基础上定制和组织了适合笔者班级幼儿的STEM项目活动。本文以大班STEM项目活动“百变三脚架”为例,谈谈笔者是如何从兴趣出发,开发出适合幼儿的专属课程的。

一、项目活动的背景

在九月的一次远足活动中,笔者带领幼儿来到了幼儿园附近的小公园。在公园里,幼儿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秋千,他们非常感兴趣,纷纷上去玩。在第二天的木工游戏中,笔者看到几名幼儿在合作搭建一个架子,在架子搭好后,其中一名幼儿说:“这是个小秋千。”这时,有名幼儿说:“可是这个秋千站不稳呀,我们平常玩的秋千是不会倒下的。”另一名幼儿说:“我爸爸和我说过,有三个脚的支架不会倒。”于是,在散步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三脚架。通过观察,幼儿发现种植园里的爬藤杆、草坪上的大帐篷、每天早上玩的篮球筐等都用到了三脚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班幼儿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基于此,笔者意识到带领幼儿探究三脚架的稳定性对大班幼儿探究和发现物体结构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于是,笔者充分审视了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和幼儿的需求,并尝试用思维导图架构课程,带领幼儿初步了解三脚架的外形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探索使三脚架保持平衡稳定的方法,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通过调查、集体讨论、分析、设计、实践等探究过程,体验合作探究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项目活动的实施

在活动开始前,笔者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在此过程中幼儿提出了许多问题,笔者则围绕幼儿提出的问题,列出了项目活动的三条主要线索:一是需要制作哪些三脚架;二是制作三脚架需要用到的材料;三是如何使三脚架的稳定性更强。对于每一条线索,笔者都遵循项目活动的模式,按照“问题—计划—实施—交流—评价”的流程,解决幼儿提出的问题。

同时,笔者经过梳理发现了幼儿最感兴趣的问题,即怎么才能知道幼儿园里需要哪些三脚架制品。关于这个问题,有幼儿说道:“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展开调查,问一问叔叔阿姨或弟弟妹妹,看看他们需要什么,然后做一些他们用得到的东西。”经过询问和调查,幼儿深入了解了大家对三脚架的需要,丰富了自身的生活经验,以下是幼儿在调查结束后的谈话过程。

妍妍:“中二班的小朋友想在草坪上露营,我们可以做一顶帐篷送给他们。”

乖乖:“我问了李老师,她说我们班缺一个晾衣架,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个。”

可可:“我们组采访的是彭老师,他说南面的操场需要一个篮球架,我们可以动手做一个,这样小朋友们早上就可以玩投篮游戏了。”

小儒:“我采访的是顾老师,他说可以在运动乐园里做一架秋千,这样小朋友们可以荡秋千玩。”

在谈话过程中,幼儿还提到了制作三脚架需要的材料,如树枝、竹竿、PVC管、木棍等。笔者和幼儿一起探讨、分析,并收集了幼儿园中可利用的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了解了不同材质物体的特征、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他们使用不同材质物品的相关经验。在收集好所有材料后,笔者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设想,以下是部分幼儿的表达。

当当:“我觉得可以用长长的木棍搭帐篷,然后用花布和彩线装饰帐篷。”

彤彤:“我想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做一架秋千,做完以后我们可以一起荡秋千。”

天天:“我想用雪糕棒搭一顶小小的帐篷,我家里有好多雪糕棒。”

阳阳:“我想和我们组的小朋友一起制作一个露营三脚架小饭桌。”

如何搭建三脚架且保证它的稳定性是本次项目活动的重点,对此,笔者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与家长一起收集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了解了常见材料的特性和结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接着,笔者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鼓励他们通过协商选出本小组想要搭建的物品,并绘制该物品的设计图。经过协商,第一组的幼儿决定搭建篮球架,他们合作绘制了篮球架的设计图(见图1),并进行了第一次尝试。在幼儿第一次尝试结束后,笔者结合他们的设计图,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幼儿根据笔者提出的改进意见和第一次搭建的经验,经过小组讨论后仔细地修改了设计图(见图2),详细地标出了钉子的位置,对篮球架底座的设计也进行了修改。在修改完设计图后,幼儿进行了第二次搭建,发现篮球架依旧不稳,于是他们对设计图进行了第三次调整(见图3),在之前的基础上新增了3颗钉子,并利用三脚架原理对底座进行了加固。在不断实践、修改的过程中,幼儿对篮球架的造型和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第三稿设计图中的篮球架已经十分接近生活中的篮球架了。

图1 篮球架设计(图1稿)

图2 篮球架设计(图2稿)

图3 篮球架设计(图3稿)

其他组的幼儿在确定想要搭建的物品后,也纷纷进入木工坊开始行动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各个小组的幼儿搭建好了各自选定的物品,并开始互相交流搭建心得,具体对话内容如下。

当当:“我们用木条加固了帐篷两边,这样搭建出来的帐篷既漂亮又牢固。”

乐乐:“和我一起搭烧烤架的朋友说我们可以做两个支架,然后把它们钉在一起,变成双三角的结构,用它架住烧烤架的 杆子。”

小儒:“我们组搭的是篮球 架。我们想到了好多加固的方法,比如把篮球架的底座做大一点,上面的篮筐做小一点,让篮球架变成下面大上面小的结构,这样更加稳定。”

筱筱:“我还想到一个方法,就是把沙袋放在篮球架的底座上,这样也很牢固。”

亮亮:“我觉得可以把篮筐换成更轻的材料,这样就能减轻上面的重量,让篮球架变得更 稳固。”

幼儿制作的各种创意作品

三、项目活动的反思

本次项目活动从幼儿的生活中来,由幼儿在公园见到的秋千开始,引发了为幼儿制作三脚架的话题。STEM教育理念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有机整合,它能够为幼儿提供认识和了解世界的机会,让幼儿将学到的零散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本次项目活动中,笔者始终以问题为导向,着重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此案例中,笔者预设了三条线索,每一条线索都根据项目活动的模式,形成迭代循环的活动实施流程。在活动过程中,笔者通过提问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亲身经历了调查与集体讨论、设计与分工、收集与尝试、制作与调整、问题与优化、装饰与展示等过程,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幼儿在和教师搭建三脚架

如何搭建三脚架是幼儿在“百变三脚架”项目活动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也是整个项目活动中耗时最长的部分。第一次搭建完全依照幼儿完成的设计图,当他们真正走进木工坊,拿起材料和工具时,才发现自己的设计与现实相去甚远,由此产生了“如何将设计图变成产品”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引导幼儿进行了集体讨论、分析、交流,帮助幼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树立了再次尝试的信心。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如何让三脚架更加稳定,有了前期经验的积累和家长的帮助,幼儿对三脚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他们提出了许多方法。比如:选择搭建帐篷的幼儿想到的方法是在帐篷的下部、中部和上部分别钉上长短不同的木条;选择搭建篮球架的幼儿提出可以压低重心将篮球架做得矮一点,也可以加大底部受力面积,形成下面大上面小的结构,还可以用沙袋固定篮球架。在幼儿每次遇到困难时,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用观察和支持的方法来推动项目活动的进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幼儿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幼儿一次次突破思维的局限,体会到科学探究的 乐趣。

猜你喜欢

篮球架设计图三脚架
Q500E钢的耐蚀性能研究
焊缝符号在机械设计图上的标注
设计图失窃案
校园四面体篮球架设计与制作
人体篮球架
延续经典 畅想未来 捷信百年纪念系列三脚架、摄影包
西夏的“炮”设计图
只存在于设计图上的虚幻建筑
巧放三脚架
美国麦格普公司新型M—LOK相机三脚架适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