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观察 提高生活环节的教育质量
——以自主散步环节为例

2022-03-27■文/许

幸福家庭 2022年21期
关键词:散步环节幼儿

■文/许 辰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应将自己置于观察者的位置,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认真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结合幼儿的发展规律采取适宜的教育引导策略,以充分发挥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让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近年来,人们注重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凸显幼儿的自主性,但纵观整个生活环节,很多时候依然由教师主导。基于此,笔者以散步环节为例,通过持续观察幼儿散步环节,尝试改变户外散步的组织形式,赋予幼儿在该环节中的自主权,以期生发更多教育的可能性,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一、实践突破:记录自主 散步情况

在一日生活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简单的散步环节具有多种教育性功能,可以在其中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于是,笔者围绕“幼儿能不能自主组队”“幼儿能否把握自主散步时间”“幼儿能否借助散步环节获得新的经验”等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了交流,决定尝试让幼儿自主散步,教师则持续观察并记录幼儿自主散步的情况,以保证幼儿自主散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优化散步形式

在自主散步实施初期,教师将幼儿分成了两队,每一队安排了一名队长,负责带领队员散步。但在自主散步实施几天后,教师发现这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集体散步,并不能满足每一名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同时,无明确的散步计划和要求给自主散步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于是,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了讨论,决定采用自主组团的方式,给予幼儿最大的自主权,自己则定点定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同时,教师会认真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散步情况,并定期与其他教师分享,以充分挖掘散步环节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某次午餐后,幼儿撑着伞穿着雨靴来到户外,他们今天的目的是去操场踩水坑。十多分钟后,雨渐渐变大,于是幼儿开始往教室的方向走,他们一边走一边争论谁踩的水花更大。回到教室后,教师询问幼儿:“撑着伞在大雨和小雨中走路,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一一思考了一下,说:“下大雨时我感觉伞有点重。”萌萌接着说:“下大雨时声音很大。”这时,团团大声说道:“下大雨时,伞的边缘有一串串水滴落下来。”“还有吗?”教师追问道。幼儿笑了笑,没有人说话,于是,教师提议:“下次你们可以再观察一下下大雨时还有什么现象。”团团说:“我觉得雨滴落在叶子上和伞上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幼儿一致同意,并说:“那我们下次去听听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只是重复踩水坑这一动作,并没有获得新的生活经验,于是抓住当天的天气特征,向幼儿抛出“撑着伞在大雨和小雨中走路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这一问题,将他们的新经验与旧经验进行融合,并对下一次雨天散步提出了新要求,引导幼儿深入观察生活现象。

自主散步改变了以往幼儿散步的形式,给幼儿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可以很好地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教师可以依托这一形式,先尝试改变过渡环节的组织方式,再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生活环节,从而充分挖掘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同时,结合集体定期分享的形式,教师可以围绕自主散步,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更多的自然现象,实现幼儿的自我发展。例如,在上述活动结束后,另一名教师抓住机会,询问幼儿雨天的泥土和平时的有什么不一样,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

(二)打破管理模式

在自主散步实施中期,教师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几乎所有的幼儿会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氛围里,忘记回到教室午睡。对此,有幼儿提出可以由教师定时播放一段音乐,用来提醒幼儿午休时间到了,要回教室午睡了。教师同意了幼儿的提议,并开始在自主散步环节中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某次散步环节,茜茜带领4名幼儿按照他们共同制定的散步计划开始活动。5名幼儿分别拿着一个塑料碗,各自在桂花树下收集桂花直至音乐响起。音乐响起后,浩浩突然想到他们还没有找蜗牛,便说:“我们还没去找蜗牛。”茜茜说:“可是已经到午休时间了,我们明天再找吧。”浩浩继续说:“蜗牛只有下雨天才会出来,明天如果出太阳它就藏起来了。”茜茜说:“那明天我们就去潮湿的地方找蜗牛。”浩浩叉着腰说:“我觉得我们需要一个手表,这样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去下一个地方了。”乐乐说:“那明天我们把手表带上。”说完,他们回到了教室,茜茜在自己的日记本上画了一个手表的图案。

在上述案例中,提醒幼儿回教室准备午休的音乐已经响起,但浩浩提出继续实行找蜗牛的计划,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说出了寻找蜗牛的最佳天气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茜茜能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和浩浩进行沟通,并能及时关注浩浩的情绪,提出解决方案,按时结束自主散步,这很好地锻炼了幼儿的组织能力。

自主散步打破了教师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充分赋予幼儿权利,这可以让幼儿尝试自主解决在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全然不管,而是要借助细致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时提供指导与支持,保障自主散步的顺利实施。另外,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制定散步计划表,使散步活动更加有序,以培养幼儿初步的规划意识和能力,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准备。

(三)创设良好的环境

在自主散步实施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部分幼儿不知道自己散步时应该做什么的情况,加之一些幼儿园受地理位置、园区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太多空间供幼儿探索,导致有的时候幼儿只是漫无目的地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创设一个可探索、有挑战的支持性环境,从而保障自主散步的质量,促使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山坡上有一条土路,很多幼儿喜欢在附近散步。在某天散步时,瑞瑞透过栅栏看到校园门口在铺路,便对同伴说:“你们看,外面的叔叔在铺路,他们要把路上的坑填平。”笔者引导他们:“我记得我们幼儿园的山坡上有一条小路。”丰丰接过笔者的话说:“我们也可以把山坡路上的坑填平。”安安问道:“但是我们要用什么填呢?”一直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冲冲说:“我们可以用鹅卵石填,铺一条大家都喜欢的路。”瑞瑞指着旁边的梅花桩说:“我们可以把它变成梅花桩路,大家在上面走路还可以锻炼身体。”丰丰说:“这是个好 主意!”

在上述案例中,瑞瑞无意中发现工人在铺路,并与其他幼儿自发开始了交流,教师则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提出可行性建议。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一起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很好地发展了他们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反思梳理:通过观察 助推生活环节

观察是教师解读幼儿行为、了解幼儿需求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生活环节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并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一)及时捕捉教育契机

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但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却需要不断强化,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成为终身学习者。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行为,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热情,并通过观察敏锐地捕捉教育契机,作出正确的回应,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助力。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在讨论铺路话题后,马上联结园本资源,给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丰富了自主散步活动的内容,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二)持续观察与记录

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提高生活环节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持续、大量、细致的观察,教师才能做到发现幼儿、读懂幼儿、支持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组织生活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应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认真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为后续的介入与指导提供依据。

(三)把握介入时机和指导方式

在组织生活环节时,教师要善于将教育意图和教育目标隐藏在幼儿真实的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中自发自觉地学习。同时,教师应准确把握介入的时机、程度、频次,选择合适的指导方式,以充分发挥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一般来说,在幼儿出现一些不安全行为、进行无意义的重复行为或遇到困难无法推进时,教师可以介入幼儿的活动,给予合适的指导。例如,在上述案例中,幼儿在下雨天散步时开展了踩水坑游戏,虽然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但并未获得相关的生活经验。于是,教师通过提问这一显性支持促使幼儿进行深入探究,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生活 经验。

(四)梳理与总结案例

教师如果能坚持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那么若干年后将会得到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对幼儿在生活环节中的表现进行定期分享、共同梳理和集体总结,以推动幼儿的发展。同时,教师梳理出的观察案例和幼儿在活动后的绘画表征作品都是幼儿成长历程的记录,教师可以向家长呈现这些真实、鲜活的过程性案例,让家长能从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幼儿的成长过程,这能拉近家园关系,有助于实现家园合作共育。

综上所述,在一学期的自主散步活动实践中,教师将“排排队、齐步走”的散步形式变成了幼儿自主选择、自主结伴、自主散步的形式,营造了民主、自由、宽松的氛围,使幼儿能以真实、自然的状态进行探究和学习。在幼儿自主散步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观察深入挖掘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逐渐树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观念,并运用专业知识支持幼儿深入学习,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散步环节幼儿
散步的收获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散步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