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核心素养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2022-03-27邱玉荣

幸福家庭 2022年2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文/邱玉荣

“立德树人”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初中地理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还要让学生初步具备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地理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基于核心素养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初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 内涵

地理学界认为,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维等。初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人地协调观念、地理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四个方面。初中地理教师要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科学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二、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具有浓厚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教师在设计初中地理教学目标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进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一文时,新课标对该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是“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地理现象,解释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的根本原因”。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将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昼夜变化、太阳东升西落、区域时间差异等都是受到地理自转影响导致;不同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的”。又如,以初中地理“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一文为例,新课标对该知识点的要求是“学生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常见的气候类型分布情况”。基于此,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其设定为“感受全球各地气候变化的差异,利用合作讨论、读图观察的方式,分析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准确说出常见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这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有利于教师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二)重视实践活动设计,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性作为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体现了区域知识在中学地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初中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要加强实践活动的设计,指导学生从区域性出发,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人文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学科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南方地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特点,教师精心设计了实践性活动内容:让学生以自己的家乡为例,介绍家乡重要的农作物,分析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原因。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与当地有关的农作物分布图、气候分布图、地形分布图等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进行实践探究,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这有助于学生增加对本区域地理环境的了解,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地理课堂的实效性。

又如,在“海洋与陆地的迁移”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板块构造理论,了解全球知名山系、火山及地震分布带与板块运动的内在关联性,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精心创设实践活动:一是通过视频和图片,为学生介绍全球知名的山系、火山等;二是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山系、火山和板块运动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三是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验演示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探索结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探索实践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了解到山系、火山及地震分布带与板块运动的关联性,让学生更加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增强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核心 素养。

(三)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是一门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跨越自然与人文两大学习领域,与历史、政治、语文等学科息息相关。其中,自然地理要素有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地理要素有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市、人口等。这些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构成一个完整、有规律的地理环境整体。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基于融合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将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回应新课标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初中语文科目的部分古诗文中涵盖了不少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上融合古诗词进行教学,通过导入学生熟知的古诗文,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又如,教师在进行“地图的运用”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先导入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通过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将地理学科与语文、历史学科有机融合,并结合地图帮助学生了解经典历史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探索历史和人文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初中地理教师在打造高效课堂时,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为学生设计小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是很大的:一方面可以让地理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地理基础扎实的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增强地理实践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学习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 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巴西”一课的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在上课前,教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布置“利用丰富教学资源,查找重要资料,同时制作学习课件,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展示”的学习任务。在上课时,当各个小组展示完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每个学习小组的预习情况。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深度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巴西地图,为每个学习小组安排任务:在地图中找到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里约热内卢的所在地;巴西最北部和最南部的维度分别是多少;在地图上的‘五带’中,巴西属于哪个地带;等等。最后,由各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在组内展开讨论,并通过细致地观察地图,概括出巴西地形的基本特点,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又如,在初中地理“地球仪”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制作简易地球仪”活动,并通过学生互评选出最佳作品。

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目标。

(五)创设教学情境,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在不同的阶段人们有着不同的人地观念。人地之间要保持协调的发展关系,才有利于人类自身的长久发展。地理主要是对地理环境和人与地理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人地关系则是学科研究的主线。在初中地理科目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是课程的核心价值之一,更是当下地理教育的切入点与归宿。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了解人地之间的和谐发展,以强化学生在人地关系方面的感性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 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情况和我国多年来荒漠化防治的成效,从中挖掘人地关系方面的内容和理念,让学生明白人地关系不协调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又如,地理学科具有生活化特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社会新闻、生活经验等,为学生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初中地理“自然资源概况”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垃圾分类入手,通过相关视频和图片导入课程主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哪些垃圾属于自然资源?怎样将垃圾变成有价值的资源?”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垃圾分类的现象,使学生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总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建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地理课堂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率,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