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第八小提琴奏鸣曲》的作品风格与演奏技巧

2022-03-27胡文婷

轻音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调奏鸣曲乐章

胡文婷

小提琴奏鸣曲是小提琴作品中相当重要的体裁之一,通常分为无伴奏奏鸣曲和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乐史上一位高产的伟大作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由海顿、莫扎特建立并发展起来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并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衔接,推动了西方古典音乐跨时代的变化。贝多芬的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第八小提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十首小提琴奏鸣曲Op.30中的第三首,在音乐上富有莫扎特音乐风格。这部作品是许多演奏家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也是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的教学曲目。在学习过程中,笔者通过查阅发现这首奏鸣曲的相关资料远不如《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和《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多。通过专业课教学、练习和演奏使笔者对这部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总结这部作品的体会,梳理查阅相关文字资料和音频资料并在沈琤教授的帮助下深入到节奏型、跳弓技法、运弓力度变化和钢琴配合等方面,最终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和建议,希望对音乐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贝多芬的出身以及创作风格

(一)贝多芬的出身

1770年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他的幼年生活充满了艰辛和磨难。繁重的学业曾经让他对音乐深恶痛绝。十七岁时养家糊口的重担便落到贝多芬的肩上。贝多芬的童年时期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馨,这也促成了他坚强、叛逆、热情、暴躁的性格。

(二)贝多芬的创作风格

贝多芬的早期创作受到了海顿和莫扎特的许多影响,但也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开始有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期间贝多芬来到维也纳,学习作曲、演奏,但他对自己的作品有着自己的要求和判断,他的钢琴创作和演奏都充满力量,拥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和一些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

1803—1813年间贝多芬的创作日趋成熟,他的风格也逐渐变得独特、鲜明。他作品中的“呐喊”不同于海顿和莫扎特的精致,他斗争的精神给了人莫大的鼓舞。这时贝多芬获得极高的荣誉,已经与海顿和莫扎特并驾齐驱。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体现了英雄性,主要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A大调第七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1816—1827年是贝多芬创作的晚期,这一时期贝多芬继续延续了中期作品的创作风格,也完成了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伟大使命,这个时期贝多芬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思考、内心的沉思,为浪漫主义的后人指引了道路,他始终都追求着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崇高思想。主要作品有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1824年完成了他最辉煌的作品《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三)贝多芬《第八小提琴奏鸣曲》创作背景

《第八小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802年。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战火烧遍了欧洲,1792年11月波恩也未能幸免,正是这个时候,贝多芬第二次离开故乡来到维也纳,不久,战火也烧到了维也纳。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贝多芬遇到了恋人朱丽埃塔·圭恰迪尼,耳疾越来越严重的他被爱情深深滋润着,沉醉在美好的感情之中,这部作品听上去给人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所以有人说这是十首小提琴奏鸣曲中最没有英雄性的一首。同一时期还有一部很类似的作品就是《第六交响曲“田园”》,这部作品也是一改往日的风格,轻松愉悦,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当中并且吹着和煦的春风。《第八小提琴奏鸣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在力度、音色和歌唱性方面的特色,丰富了小提琴的技巧。在情感方面,这部作品在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又让人感到暴风雨即将来临,另一方面也明显可以看出贝多芬已经跳出古典主义的禁锢开始向浪漫主义前进了。

二、贝多芬《第八小提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

第一乐章,适度的快板,G大调奏鸣曲式。呈示部主部主题从乐曲一开始就明显呈现,两组相同的向下的音阶,在为后面的旋律积累能量,让人对后面旋律的进行产生期待感。紧接着两个分解主和弦以跳音的方式进行,确定了大调调性,奠定了第一乐章激昂前进的风格。20—49小节为连接部,这部分转调频繁,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趋势。副部的震音继续推动了音乐的发展。81小节开始进入到呈示部的结束部,旋律趋于平静。展开部:展开部的材料由呈示部的动机延伸而来,旋律活跃,结束部分回到G大调,为接下来的再现部做好了铺垫。117小节开始的再现部动机与呈示部相似。再现部的主部是呈示部主部的完全再现,连接部发生变化,副部材料调性回归到G大调,结束部没有完满终止,引起人们对下一乐章的期待。

第二乐章,小步舞曲,降E大调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这一乐章主要由四条旋律构成,乐章开始由钢琴声部先奏出一个四分音符,小提琴声部便被引出奏出主题Ⅰ。这一乐章小提琴声部平缓优雅,钢琴声部又充满变化,经常采用三连音的节奏型,也给这一乐章增加了动力,结尾采用应答式设计,休止的运用也让结尾听上去意犹未尽。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G大调回旋曲式。第三乐章的主要节奏型是十六分音符,所以这是一个欢快跳跃的乐章。钢琴声部先演奏了四小节的主题Ⅰ,在12小节处小提琴声部也出现这一旋律。经过A-B-A-C-A的回旋之后,乐曲在92小节进入连接部,小提琴声部重复单音但在节奏上不断变化,级进后进入再现。节奏型还是以十六分音符为主,频繁的转调让乐曲最终进入尾声,小提琴声部再次奏出主题Ⅰ,两个声部的音域扩张,最终华丽结束。

三、贝多芬《第八小提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第一乐章是6/8拍,这是一个很难驾驭的节拍。这一乐章的开头很关键,钢琴和小提琴声部同时开始,旋律相同、节奏密集,首先节奏方面一定要拉平均,左手要控制住节奏不能赶,第二小节出现跳弓技法,演奏这一片段时,假如拉弓太多,那么它构成的弧线就趋于平缓,这时演奏出的声音是比较实的,也柔美。假如上下的动作多于拉弓的动作,构成的弧线就会偏深,发出的声音相对就会更尖锐,有音头,有爆发性。音质和力度受弓子所抬高度的影响,这里换把也不能迟到,不能有滑音,左手在前右手在后,要拉得干脆利落(见谱例1)。

所谓力度即指音的力量的强弱变化,第五小节的力度记号是f。音的大小要看音的穿透能力如何,弦的振动的纯净和幅度对于音的传送力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弓和弦之间的阻力越小,弦的振动幅度越大,所以,力度记号为f的音可以有两种演奏方法:一种是用弓少,在琴马附近加大压力,另一种是用弓多,在琴马较远处压力很轻。通过研究表明,琴弦的振幅在用弓多时要比用弓少时大一倍,很明显这个地方应该用长弓来演奏。弓速和发音方法逐步完善,弓法的标记和发音方法注解得更详细,注重力度变化与整个乐句的关系,影响着19世纪初许多作曲家的创作[1〗(见谱例1)。

谱例1:

50小节的力度是f,小提琴声部是连续震音,旋律在钢琴声部,所以小提琴声部不能完全盖过钢琴,这是奏鸣曲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4小节后旋律回到小提琴声部,这个时候可以在钢琴的节奏里面突出旋律(见谱例2)。

谱例2:

第二乐章开始的部分钢琴先进旋律,小提琴声部属于伴奏声部一定要弱下来,直到第8小节小提琴奏出相同的旋律,钢琴成为伴奏声部(见谱例3)。

谱例3:

第二乐章中钢琴的伴奏旋律出现了三连音,小提琴仍然是正常的节奏进行,可以说节奏上是有些难度的,练习的时候可以使用节拍器找到这种2对3的律动,留心钢琴左手的节奏,不要慌张。这种节奏配合在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中出现过,也是弦乐四重奏中很难解决的一大难题,还是要相互聆听,记住其他声部的旋律(见谱例4)。

谱例4:

第三乐章是一个欢快、活泼、跳跃的乐章,贝多芬的奏鸣曲中力度记号标得十分详尽,渐强之前的部分一定要弱下来,弓子尽量少用,这样才能合理演奏出力度变化(见谱例5)。

谱例5:

四、演奏贝多芬《第八小提琴奏鸣曲》的心得体会

著名美国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Itzak Perlman 1945—)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来听奏鸣曲的专场音乐会,那他对音乐可以说已经有很深的爱好。”[2]贝多芬的作品不同于海顿、莫扎特的,他的作品更能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在力度记号的运用上贝多芬更追求乐曲的张力,从p到f或者是sf的力度记号都能体现出贝多芬暴躁热烈的性格特点,曲子中的起伏往往出人意料。有时候我会理解不了为什么贝多芬要这样去处理,很多时候还是应该从他的生平去了解他这个人,经历惨痛童年时光的贝多芬又经历了法国大革命这一时代风暴,民主主义思想唤醒了他的激情,他热爱人类,热爱人生,他把“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奉为自己的信仰。贝多芬的作品像太阳的光芒驱逐人们心中的黑暗和恐惧,他的精神历久弥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受压迫的人民,他为人类贡献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是贝多芬的作品深深吸引我的原因。在平时学习中,人们对于奏鸣曲并没有特别重视,奏鸣曲在技巧上没有协奏曲难,但是奏鸣曲风格的掌控也是演奏者必不可少的能力。奏鸣曲也是一台音乐会的必备曲目,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接触到更多奏鸣曲。

结 语

本文通过总结贝多芬《第八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情况,分析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对各个乐章的曲式分析,研究了贝多芬音乐语言的创作手法;在演奏技术方面,针对小提琴声部出现的技术难点做出解析,对小提琴与钢琴的配合方面做出分析,希望对音乐爱好者有所帮助。

注释:

[1]张蓓荔,杨宝智.弦乐艺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8.

[2][美]塞缪尔·阿普尔鲍姆.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谈演奏(二)[M].张世祥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153.

猜你喜欢

大调奏鸣曲乐章
手机上的奏鸣曲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谱写肌肤新乐章
G大调随想曲
饥饿奏鸣曲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祭献奏鸣曲(组诗)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