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 优化数学课堂
2022-03-27李春梅
李春梅
[摘 要]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未来终身发展,但如何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直是教师需要探索的主要问题。文章从核心素养教学的理念入手,分析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障碍,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数学课堂;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等多元化核心素养能力的重要学科。此外,小学正是学生具备高度可塑性的时期。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措施,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关于核心素养教学的基本理念
1.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中重要的组成元素。数学思维能力并不是只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它还能让学生在遇到任何事件和问题时,可以以数学的逻辑思维模式去严谨地思考和看待问题。诸多数学概念、公式虽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被遗忘,但是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将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谨慎严密的思考方式。
2. 以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展开教学
数学实践能力并不只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答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基于数学知识去提升个人实践经验。数学实践能力的体现是学生不仅能解决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以及应对数学考试,而且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化问题,将数学知识的应用融入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能力。只有基于这样的认知去教学,教师才能够逐步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具备关键能力和良好的品格素养,真正成长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障碍
小学是学生初次接受正式课本教育的时期,此时期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数学基础知识储备也相对薄弱。因此教师必须找到符合学生理解以及思维能力特点的方式来为学生解读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1. 知识获取渠道较为单一
就普遍情况来看,小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较为单一,他们通常只能凭借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获取渠道,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及课本教学内容融入更加多元化和生活化教学素材。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课外数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法相联系,帮助学生拓展新的知识领域。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师只有将课堂教学作为知识的理解渠道,将课外数学活动作为知识的实践渠道,才有望真正完成核心素养教学体系下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2. 学习压力超过了学习兴趣
小学生普遍具备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但由于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复杂,以及可能存在的教师教学方式枯燥(在教学时照本宣科,又寄希望于用繁重的习题练习去强化教学效果)的情况,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压力往往超过了本身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也在情理之中,当然这种情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教与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致力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进一步的探究与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 结合数学应用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要想加强数学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其应用方法相结合,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有效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以“分一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例,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寻找物品之间的相对关系,能够根据物品的特征来进行分类。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积木,为学生创建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游戏,比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于积木的观察将有相同特征的积木放在同一盒子内。通過数学游戏,教师不仅可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能够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观思维。在随后的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可以融入分类特征这一数学知识的概念讲解,从而让学生通过个人实践来加强对于该知识的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思维敏锐,对于事物观察的角度可能与教师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学生在分类过程中出现较为特殊的分类方法,教师不应着急去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应让学生向其他同学(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理念,并使其在与同龄人的探讨中不失积极性地发现问题。
2. 结合生活案例,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
小学数学是一门实用性与生活性极强的学科,但它具有小学生很难深刻理解的抽象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生活化案例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展开讲解,在学生的思想中建立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桥梁,即建立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匹配的知识背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解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价值,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以“除法计算”一课的教学为例。除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讲解难度较高的内容,为了降低学生对于除法知识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小明的哥哥今年5岁,是小明的5倍,问小明多少岁?再过5年哥哥的年龄又是小明年龄的多少倍?”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拥有初步的认识,还能够使学生借助日常生活经验来解答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从根本上降低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
3. 合理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普遍具备抽象特征,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则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除了前面提到的结合生活化案例外,教师还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更为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以“自然数”这一节课的教学为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分辨数字,以及各数字所应对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卡通人物、汽车、树木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事物,让学生根据多媒体上所显示的事物来进行自然数计数。
4. 建设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保障学生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发展
教师应当建设更加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要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了解个人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目标的重新定位。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学习阶段,让学生有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只有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观念与方法,才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个性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总而言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更具科学性,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成了广大教师需要探索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