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移动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

2022-03-27李秀英张青松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等教育影响因素

李秀英 张青松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的教育资源重新配置,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随着可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移动学习已成为当今热点话题。为了让移动学习在高等教育中蓬勃发展,了解推动其采用的因素至关重要。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等教育;影响因素

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大学生能更便捷地访问丰富的数字资源。学生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学习使得学习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对正规教育发挥重要补充作用。大众媒体已广泛宣传、报道移动学习的潜在益处,包括节约成本、无处不在的通信、学习辅助和基于用户定位提供的服务。

当今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已成为常态。然而,高等教育中的移动学习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1],虽然有许多免费应用程序供学生使用,但其内容基本都是非教学性的。为了使移动学习在高等教育中取得发展,教育工作者需了解影响大学生使用移动学习意愿的因素。

一、移动学习

(一) 移动设备的特点

移动学习是一种使用移动技术学习的模式,它包含电子学系很多方面。如,多媒体内容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但移动学习在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上有着开创性贡献。移动设备的特点有三个:第一是便携性,即移动设备可被带到不同位置;第二是即时连接,即移动设备可随时随地访问各种信息;第三是上下文敏感性,即移动设备可用来查找和收集真实或模拟的数据。移动设备为学生提供访问课程内容的机会,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移动设备与社交媒体、免费网络工具的结合使用使得原本已十分便捷的互动变得更加顺畅,移动学习这三个特质促成一种独特的学习体验。此外,移动设备的先进硬件以及各种软件的可操作性为教学信息的组织操作提供技术保障。

(二) 移动学习的特点

1、移动学习是由移动设备提供和支持的学习。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2]。移动学习这种模式的诞生根源于设备的移动性。学生从其随身携带且用户友好、设计人性化的设备访问信息和知识,从而实现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比使用台式计算机学习更为灵活方便。当学生学习使用电脑时,技术通常起到补充作用;而使用移动设备时,技术可以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无缝学习,这种以技术为中介的学习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2、移动学习由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结合。正式学习是指学生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并完成知识学习。非正式学习是指在日常工作、社会交往或休闲活动中完成的学习。阅读、使用互联网、访问社区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和动物园) 以及在职学习等活动通常被视为非正式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访问他们的移动计算数据,研究、调查或收集可用于正式学习活动的信息。非正式学习不应被视为正式学习的对立面,而应与正式学习相结合,使移动设备作为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之间的桥梁。

3、移动学习是基于情境感知的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可使学习情境更加真实,学生可个性化设定他们与课程内容互动的方式,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定制信息的传递与获取方式,用以增强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实现学习目标。移动设备还能实现学习定位和上下文感知,使学生可在教室以外的地方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或环境学习。移动学习还可使用相机收集真实世界中的数据或实验模拟数据,用蓝牙共享信息,从而形成一个灵活、适应性强的学习环境,使该学习环境跨越时间和物理位置的界限,让学习体验更有意义。

4、移动学习是使学习保持持续的学习。移动设备允许学生访问学习内容并与其他师生进行交流,有利于学生可以发现、探索新知识,操作和评估现有知识,并成功地将新知识整合应用到其工作中。移动学习允许与互联网保持持续且即时的连接来记录工作进展,从而创造师生间的连通感。可使用即时消息或短信共享照片和信息,在学习中相互协作和分享,并接收反馈和指导,这些优点能极大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形成。移动学习在空间、场景以及时间上都是可移动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有助于学生学习任务高效自主完成。

5、移动学习在移动中实现真实的学习。移动学习使学生能跨越环境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利用手持设备实现学习。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允许学生通过创建视频、音频、拍照、记录地理标签、接收或发送短信等方式与同学及导师交流。事实上,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以及社交媒体工具,可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真实的学习体验,实现真正的学习。

(三) 移动学习的局限性

移动学习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影响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3]。首先是移动设备的一些技术限制。如,屏幕小,分辨率低,显示、内存不足,网络速度慢、缺乏标准化和可比性。其次是用户心理局限性,学生大多将移动设备用于与朋友发短信、听音乐、查看社交网络服务等享乐,而不是用于学习。最后是教学上的局限性。如,在课堂上使用移动设备可能会破坏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中断课堂进程。

二、高等教育中的移动学习

虽然移动学习可支持所有形式的教育,但高等教育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场所,特别适合开展移动学习。如今,各种移动学习已在高等教育中展开试用。大学生可通过移动设备从老师那里获得阶段性评估和反馈。面对面课程可由快速反应代码提供技术支持,该代码可提供的内容包括相关资源的互联网链接。管理任务,诸如检查出勤状况和学习进度也可通过移动设备完成。但由于社会、文化和组织因素影响,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移动学习仍具有挑战性。因此,了解大学生移动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应该是在大學校园实施移动学习的第一步[4]。

三、高等教育中学生移动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

移动学习是一种全新学习方式。学生首先要会判断自己在移动学习环境中表现出的能力,从而决定是否采用或放弃移动学习,这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应从多角度看待移动学习。大学生在移动学习中感知出该学习方法的易用性和有用性、其自身的行为控制能力和主观规范影响他们采用移动学习的意愿[5]。

(一) 感知易用性和有用性

态度,指的是一个人对某一特定行为是否有好感的程度,包含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认为移动学习有用且易于使用的大学生更有可能在他们的课程中使用移动设备。考虑到移动设备的技术限制,新的移动学习系统应易于使用。因此,在设计用户界面和内容结构时应考虑到过小的屏幕尺寸和较慢的网络速度等不利因素。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设备的有用性可极大影响他们对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在课程中正确使用移动设备将是影响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关键,在大学课程中应探索更多基于移动设备的教学模式以满足“新人类”的学习特质。

(二) 大学生的行为控制能力

行为控制是指一个人对特定行为的控制感知,当个体意识到他们拥有比预期障碍更多的资源和信心时,行为控制就会增强。虽然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但它要求学生自我激励和自律。因此,自主性是移动学习行为控制的重要前提。大学生的行为控制成为决定他们是否采用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自主性都对行为控制产生积极影响,但自我效能感对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程度高于学习自主性[6]。这意味着赋予学生使用移动学习的信心将会使他们采用移动学习的可能性更大。

学生熟悉的移动活动,如录音、拍照或拍摄视频等,都可作为辅助手段用来实现学习目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移动设备的功能或学习活动的不同而不同。移动学习设计者应设计出使学生感到舒适的移动学习组件,并使之可应用于更复杂的活动。高校管理者可通过强化这些因素来促进学生参与和使用移动学习,增加学生基于移动设备的学习实践,加强感知行为控制,调动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积极性[7]。

(三) 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与一个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有关。重要的人的意见在塑造个人使用新技术的意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主观规范对学生采用移动学习意愿的影响较大,教师准备程度影响主观规范,而学生准备程度不影响主观规范。换言之,教师可能会显著影响大学生采用移动学习的意愿,这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在启动移动学习时应意识到教师角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为教师提供机构支持和移动学习。

结论

影响大学生移动学习意愿的因素包括对移动学习感知的易用性和有用性、其自身的行为控制能力和主观规范。首先,对于实践者和研究人员来说,要了解用户接受或抵制移动学习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用户对移动学习的接受度。其次,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移动学习实施计划,明确设计指南、开发规范,并考虑当前学生的准备水平。再次,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使学生能方便、快捷地通过移动设备访问有意义的信息,新系统应在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的舒适度范围内确保他们有充足的学习信心。最后,教师需更加熟悉移动学习,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应参与实施计划。

移动学习的实施对高等教育机构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和文化挑战。新兴技术可解决移动设备的技术限制,但很难将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移动模式。由于移动学习涉及到学生、教师、内容和机构的协调。因此,所有参与者都应在创建使用移动设备学习的新途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原颖娜.微信对大学生道德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2017(3):80-81.

[2]罗莎.移动终端ICC支持性评价[J].今日印刷,2018(03):69-70.

[3]刘宇,杨开连,卢凤玲,欧梦仙.移动学习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7):3233-3236.

[4]熊明珠.大学生移动学习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5]韩闯.个性化学习视角下大学生手机移动学习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6]张中科,宁晓彤.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63-64.

[7]黑丹.基于TAM扩展模型的高校学生移动语言学习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基金項目:2018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与服务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B85。

作者简介:李秀英(1977-),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朱妍)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高等教育影响因素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