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号” 撬动大课堂
2022-03-27王海霞
王海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养成提问的习惯,能针对课文部分内容和全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3.能借助问题读懂故事,并感受第五粒豆带给女孩生命的勇气和希望。
【教学过程】
一、导读单元首页,明确学习任务
1.阅读单元首页。
(出示单元首页)同学们,这是我们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首页,了解一下这一单元我们的学习任务。这儿有一句话,“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谁来读一读?
2.理解名言意思。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大胆猜一猜。有“疑”真的会有进步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3.交流提问经验。
说一说学习课文时,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提问?
4.激发挑战,导入新课。
看来大家真会提问,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究竟大家提问的本领怎么样?敢不敢接受挑战?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
【设计意图: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年级各安排了一个专门的策略单元。这四个策略单元主题非常清晰,分别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的阅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就是一个策略单元,学生们习得的阅读策略即是“提问”。阅读单元首页,一方面是以本单元的阅读策略关键词“提问”为切入点,让学生反复诵读陆九渊的话并明白“学贵有疑,疑则有进”的意思,另一方面是链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通过阅读体验,初步感知提问策略
1.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2.出示课文阅读任务,明确学习任务。
(出示课文阅读任务:“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3.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试着提出问题,用“?”标记并写下这些问题。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展示交流学生所提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不懂的地方、好奇的地方或其他方面等交流。)
4.(出示课后小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发现提问方法和策略。
问题一: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问题二: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问题三: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出示习题中的泡泡语)借助泡泡语,有没有人发现他提问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课后题中所提出的这三个问题有的是针对课文部分内容提的,有的是针对全文提的。)
【设计意图:阅读策略是学生为了达到某个阅读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阅读方法和技巧。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本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就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这种阅读策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第一篇,所以,不论是从课后问题,还是课文前面的阅读任务,对如何“提问”这一阅读策略都有非常明确的表述。这一板块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任务,通过自己边读边积极思考的阅读体验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从问题中初步感知本课所要学习的提问策略,即针对部分内容提问和针对全文提问。】
三、针对部分内容提问,习得提问方法
1.学习探究提问方法。
问题一: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哪个地方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1~19自然段,探究问题的答案。)
小结:一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部分段落中就可以找到,这样的问题就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出来的。
2.运用提问方法。
问题二: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这个问题究竟是不是针对课文部分内容来提问的?
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探究,然后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3~16自然段,找出问题的答案所在的地方。)
总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可以在课文部分段落中找到。(引导学生判断这个问题也是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出来的。)
【设计意图:学生要想掌握提问的策略,必须要先学习再运用。这一板块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解决课后第一个问题的体验中,习得了如何针对部分内容来提问的方法,接着又通过课后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检验了学生是否学会了运用这一方法。学生做到了学、练、用的统一。】
四、针对全文提问,习得提问方法
1.学习探究提问方法。
什么样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出来的呢?我们继续探究。
问题三: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同学们,读一读这个问题,思考一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了解哪些内容呢?
(1)课前布置学生学习任务:通过表格,梳理文中的五粒豆的想法、经历和结局。
(2)小组交流,师生交流。一个问题的答案,需要读完全文才能知道,这样的问题就是针对全文提出的。
2.运用提问方法。
让学生尝试提出一个针对全文的问题。
3.整合提问方法和策略。
那么,在阅读文本时,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提问呢?(指生答,师总结。)这种提问的方法是:既可以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问,又可以针对全文来提问。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学情和文本特点,让学生提前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学生根据表格中的内容,采用内容对比的方式,更清晰直观地了解课文中五粒豌豆的想法、经历与最后的结局。学生在对比中解决了问题,明晰并掌握了这类问题必须是通读全文后才能解决的,从而习得怎样才是针对全文提问这样的提问策略,从而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五、聚焦全文重点问题,理解文本内容
再提出第四个问题: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豌豆苗生长的语句、小女孩前后变化的语句和母亲心理变化的语句,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结:从第五粒豌豆的成长过程中,小女孩感受到了快乐、希望与勇气,拥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提问策略,并借助重点问题理解文本。这一板块主要是借助课后的习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同时有效落实本课的第3个教学目标。】
六、聚焦生字新词,重点指导书写
(出示14个一类字:豌、按、舒、适、暗、恐、僵、硬、枪、耐、探、愉、曾、沟。)
如何才能寫好他们呢?这些字按结构可以分成几类?(三类:左右结构11个,上下结构2个,半包围结构1个。)
左右结构的字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按”和“探”右半部分注意两横的长短;“枪”和“愉”右半部分中的捺要写舒展;“舒”和“耐”右半部分中都有一竖钩,写得要稍微长一些。)
“曾”这个字如何才能写好?(上宽下窄,上半部分的笔顺先写中间的短竖,再写短竖两边的点和撇。)
(师范生练,注意书写姿势。)
【设计意图:认认真真写好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字。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讲究写字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这一板块生字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重点指导和强调,并引导学生养成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山东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