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语言之精妙 悟情感之真挚

2022-03-27吴萌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本素养情感

吴萌

语文核心素养,是宏观教育和具体教学的价值导向,它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思想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着眼于学生语言建构、审美想象、思维能力、文化理解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在文本质疑、解析、评价中,拓展思维深度,建构知识经验。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感知文章层次、思想、感情、语句特色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学以致用,读写相长,可以让学生在思考、比较、分析、归纳中,积累知识经验,深化学习理解。因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在文本精读、细读、圈点、注释中,表达审美、思想、感悟等,积极发展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

一、评析情感细节,品味语言精妙

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教师在提升核心素养导向下,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根本,引导学生在侧重理解、研究的批注式阅读中,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

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四年级上册)时,教师指导学生从人物动作、心理变化细节入手,边阅读、边动笔,对文中字词、精彩句段、写作特色进行批注,达到积累语言经验,品析人物形象的目的:“课文中提到老虎,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凶猛、威风凛凛……)“你觉得哪些词句很有趣?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今天遇到的这只老虎非常‘窝囊,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篇课文的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提示,笔者通过引导,把学生思维置于文本特定语境中,让他们在思考、评价中,结合“砸锅、笨拙、豁虎跳”,总结、归纳“我”表演前后的心理变化:“演出前后‘我出现了几次心理变化?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写一写、说一说。”

我们知道,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在语言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只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研读、批注,阐释文中关于作者情感的精彩细节,才能让学生在产生共鸣处,结合期待、自信、紧张、快乐、激动、美滋滋、兴高采烈等阅读心态,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进而让学生在文本词句的积累、梳理、整合中,基于自身的理解进行感悟,准确、深刻地运用语言表达出对“我”的独特情感。

二、感悟移情体验,拓展思维深度

质疑探究可以激思增趣,增强学习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质疑的角度,集中精力挖掘文本精髓,自主建構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揣摩、探究中,经历反思、归纳、辨析,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下册)时,教师设置疑问,启发学生结合作者的游览感受,对“一路迎着溪流”“石钟乳”等词句进行注释,提高知识、语言的整合、迁移、运用能力。教学中,笔者从“双龙洞的孔隙有多大”入手,让学生分析作者在双龙洞途中所见的景物,用自己的话总结、点评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课文中写道:“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船呢?”“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教师要启发学生抓住质疑点,体会文本语言因素中的深层意义,能基于自身理解,表达出由于孔隙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思源于疑。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需要让他们在语言运用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因此,批注式阅读通过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动性,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深入探究中,主动联合上下文,从多角度对文本的精彩语句进行分析、鉴赏,体会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感悟文章的思维方式和语言魅力。

三、超越文本语言,揣摩意境审美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是指在阅读学习中,构建起的审美情趣。教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情感、意境的空白处,进行分析内化,探究文章内蕴,同时能基于自身丰富联想,加以理解,作出判断。

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三年级下册)时,教师以课文为引发点,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现实,概括海底世界的特点:“你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吗?你知道哪些海底动物?”“作者是怎样描述海洋动物声音的?”“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海洋动物的活动方式?”

这样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学生在批注、释义中,结合自己的情感、生活经验,对海底世界的景色作出选择和判断。“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若师问:“海底真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吗?”生可能立即回答:“并不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而后,通过对海底生物发出的如“咕咕,像鸽子一样”“咩咩,像小羊一样”等师生对声音的交流,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海底像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这句话。

在阅读中,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由已知到未知,比较、想象海底的景物,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注释、标记海底动物、植物的特点,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如教师发问:“海参是怎么前进的?梭子鱼呢?是否能用一句话概括梭子鱼的活动特点?”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引导他们在隐蔽、朦胧、有歧义的部分挖掘、推想,结合情感、经验、想象进行概括填充,如“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让学生理解反推力的意思。“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这样活动的?”组织学生运用已学习的“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等优美词句,赞美海底世界,认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四、沉淀思维情感,增进文化理解

教师在提升核心素养这一要求的导向下,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学生在自读、对照、注释中,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批注式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交流、探究的互动过程,教师要结合文本反映的价值和思想,置疑设问,引导学生在题材、语言、情感的探索中,把握文章情感脉络,获得艺术语言熏陶。

例如,教学《伯牙鼓琴》时,教师播放《高山流水》创设意境,引导学生在古音古韵中想象、感悟,理解俞伯牙和锺子期的“知音文化”:“‘鼓是什么意思?”“关于朋友的故事很多,为什么《伯牙鼓琴》能流传下来?文中的俞伯牙和锺子期拥有怎样的品质?”这样,教师融合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组织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批注、讨论,走进他们相识相知的故事:“锺子期,虽然是一个樵夫,但他能听懂俞伯牙的心声、琴声。”“艺术上的共鸣,让俞伯牙视他为知己。”……教师接着创设情境:“此处崇山峻岭,连绵不断,远处的山岭,重重叠叠,耸入云端,贴在蓝色的天边……伯牙用琴声抒发自己此刻的感受。你会怎样形容画面中的太山?你能感受琴声所表现的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吗?”

在批注式阅读中,我时刻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注释、讨论伯牙破琴绝弦这一举动,了解其中的缘由,感受其中的知音文化。如此,可以让学生在入情、入境、入心的读写交流中,体味古文的风骨、意味、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

教师要强调个性化的批注与鉴赏,引导学生在深入的解读、解析中,体验文本所蕴含的审美意境与情感思想。批注式阅读,是学生知识与经验的双向互动,教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要顺应学生的内在阅读需求,将文本呈现给学生展开讨论、注释,培养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体验者、发现者、探究者,促使学生在更深层次的思想情感探究中,开阔思路,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有效实现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文本素养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情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台上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