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线组元”理念下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

2022-03-27杨静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静态牧场动态

杨静

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一文中,基于现行语文教科书在编写结构上的明显变化,提出“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这一核心概念,即一条线为人文主题,另一条线为语文要素,并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在双线组元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推进,如何才能实现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循序渐进呢?

笔者立足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于整套教材体系下思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于单元角度进行整体设计,阐述教学思考。

一、整套教材下的单元解读: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在整套教材中,直接指向“静态描写”“动态描写”这一语文要素的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和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结合上表,我们发现,横向看,每一单元在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中逐步、持续、深入地落实单元要素。纵向看,内容更延展,五年级上册到五年级下册的单元人文主题视野更开阔,从四季的角度延伸至异域风情;要素更进阶,五年级上册是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年级下册则需要体会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文体更丰富,从大部分的散文延伸至更丰富的文体,既有散文,又有非连续性文本。

经过梳理,我们明确:站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研究角度,这个单元学的是“异域风情”,所选的文章涉及威尼斯、荷兰和埃及。这些对象是学生相对陌生的,需要借助课文的文字去感知、去理解。文本是学习的对象,文本的主题也是学习的对象。而语文要素是指学习语文的方法策略和需要把握的原理、知识,这些是学习语文的手段。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在教学这单元描绘异域风情的课文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或运用静态、动态的描写来体会异域风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把这样的要素放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去渗透。

二、整个单元下的统整设计:“整个单元”与“每一板块”

说到“统整”,这就是处理“单元”与“单篇”的关系了,崔允漷教授曾将两者的关系类比成“楼房”与“套房”的关系。单元是“楼房”,单篇是“套房”。而薛法根老师也曾幽默地指出单元教学不要把“造楼房”弄成“盖平房”,要让单元教学立体起来。换言之,对于学生学习这个单元而言,各方面的能力是要求进阶的,单元的教学活动也理应是进阶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下面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

教学《威尼斯的小艇》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动之美、静之美。文中船员驾驶的技术非常好,就是动态,这动之美,就在于一个字“快”,船驾驶太快了,所以乘客坐在船上只能感觉建筑在“飞一般”倒退,两岸的景物真是来不及看,所以说“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教学中,抓住这一小点,集中大气力,进行深入研读,就可以从小处突破“动态美”的教学。

《牧场之国》重点突出的是静态美,从课文后的泡泡语我们可以发现“我体会到了文中描绘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不管是第5自然段以静写静,还是前面部分以动衬静,整体都是为了表现出靜。而学生如何从文字中感受“静”,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带领他们驰骋牧场,去感受这一望无际的原野,体会牛、羊、鸡、猪等所有小动物在这片草原的自由肆意,这是动物们生活的家园,更是它们的乐园。基于文本的学习,才能逐步感受这静态美。

《金字塔》则由两篇文本组成,前面一篇是抒情性散文,主要突出静态描写,重点刻画了“金色”。九月,所有事物都只有一个颜色——金色。第3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名字与中国汉字的含义,第4自然段写金字塔带给人们的感受。后面一篇是非连续性的说明性文本,主要写的是金字塔之谜。除了介绍胡夫金字塔,更通过图文说明突出了推断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这一动态。

由此可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静态是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动态是形象,是场景的生动之美。而整个单元就是一个进阶性的过程,我们需要依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依照课文编排的设计,一步一步落实语文要素。

三、双线理念下的教学实践:“学习语文”与“融合要素”

语文要素的提出是现行教材的亮点,教学的核心目标已经清晰地体现在每个单元导语中。学生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得这一要素的滋养,这样的语文要素更像是“生长点”。之前薛法根老师就在培训中指出,语文学习就像是“吃饭”,每一个要素就像是“营养品”,这相当于维生素、钙片等,而我们不可能不吃饭只吃营养品。真正的语文学习,要素是融合在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并不会孤立进行。

立足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系统思考本单元教学,我们仍应紧抓教学环节,巧妙设计学习活动,在识字、学词、熟读、精思、巧练中螺旋式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前提,我们定会有意识地进行识字教学。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教学中,介绍小艇样子时,可以抓住“长、窄、深、翘、轻快灵活”,而在理解“翘”这一特点时,可结合文中插图。观察小艇的两头稍稍向上高起,从而理解“翘”的含义,落实生字学习。

学词就要遣词造句,要充分积累才能逐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短语需要积累。《牧场之国》是草之国,描写“草”的就有多处,这几处暗藏在文中的角角落落,如果教师不设计活动将它拉出来让学生感知,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可能不是每名学生都感受得到。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运用“谁干什么”的方式,紧接着追问:这些画面都是动物或牧民的活动,其实他们的活动还有着同样的背景,你发现了吗?随后相机进行朗读追问:这散落在文章角角落落的“草原”,和荷兰哪一个特点相呼应?这样的设计,学生在学词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在感知文本,并形成整体印象。

熟读,就是反反复复熟练朗读,熟读能自悟,包括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朗读、默读。《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这些文章,只要多读,学生就能读懂每一小节写的内容。而优美的散文,更需要反复的朗读,初读感知内容,细读体悟特点,回读深化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促进学生思考。《牧场之国》也有原型结构,作者每写一自然段就加上主题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读读,也能读得懂。文章先写荷兰是牧场之国,再写花牛、骏马、牲畜在牧场,最后是牧民在牧场。那学生读不懂的是什么呢?这就是需要我们带领学生们一起来实践的,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画面。所以理解“真正的荷兰”就要指向五个方面的螺旋式递进:真正的荷兰有什么?牛群在草原上干什么?奶牛在吃草像什么?这样的画面美在哪里?为什么如此美?这样的思维结构,是教师内心的教学节奏,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去一个个突破,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真正的荷兰。

巧练,是学生“练”的核心,也许并不在举一反三地贪多求全,也许立足于举三反一的“巧练”才是正解。教学《牧场之国》,并不要求学生学完就能尝试写,课后习题明确只有“摘抄”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在牧场情境下,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加深理解。

基于整套教材背景下进行单元解读,尝试进行整个单元的统整设计,再立足双线理念进行教学实践,这样的螺旋式思考、递进式学习,才能真正落实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静态牧场动态
国内动态
汽车摆臂衬套的静态特性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猜猜他是谁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分布式系统负载均衡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脉络
牧场里的马
叮当牧场
Gift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