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2022-03-27王妙娟

职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王妙娟

摘 要:随着物流产业、电商产业的发展变革,以及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急需调整。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构建新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个主体协同育才,致力于不断提升不同阶段的物流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期促进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物流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

一、新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一)物流产业变革要求提升人才培养发展适应性

“十四五”开局以来,物流产业的低碳、数字化发展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物流产业正在发生变革,物流供应链正在形成新格局。与此同时,物流产业对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大,传统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提升人才培养技能复合性

浙江省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时期,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明确,要将浙江交通大物流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在这个发展节点,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卓越技能的物流产业高技能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具备开放思维、跨界思维、项目管理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技能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更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提升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互动性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职业教育要积极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努力采用多品种、小批量、复合型、涉外性、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式教育及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

(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要求人才培养具备精准性

技工教育具有极强的职业教育属性,在当前形势下,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学生只有德技兼优才能得到企业的青睐。为此,企业从人才培养早期就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行业企业的真实用人需求,更好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新型物流專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结构

为了助力浙江省新型物流产业发展,实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深度产教融合,浙江公路技师学院管理系进行了校本实践探究,构建了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联动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政府主导、行业指引、学校主推、企业验证的闭环构想,以行业规范为标准,以学校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企业实训为检验,密切与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建立系列合作机制,互利互惠,共同培育高技能人才。

学校与物流企业、物流协会建立了密切联系,以物流企业和物流协会制定的行业标准为指导意见,同时进入各个企业了解各个一线岗位的要求,并根据这些真实的岗位要求提炼人才培养要素,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就业,让学生在行业中自主选择心仪的企业,更为重要的是,针对整个行业主流企业的需求进行调研,对于学校育人更有普适意义。学校可以根据调研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从而根据不同模块制定适应不同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的能力。

三、新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

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体系创新,根据校企共同参与、协同管理的原则,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共同进行实践教学,以培养能够满足物流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一)实践教学目标设计采取“一体两翼”策略

一体,即目标恒定。将立德树人始终放在实践教学的第一位,着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两翼,即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认定。一方面学生要在夯实技能基础的同时提高创新素质和持续发展素质;另一方面,学生要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行业的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在目标设计过程中,参与人员包括学校教学骨干与管理人员,以及来自政府、行业、企业的相关人员,特别是对岗位需求最了解的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

(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采取“三层次”策略

在教学内容上,学校依据教学大纲以及企业提供的岗位需求,融合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梳理出了由易到难的三个层次教学内容。

底层模块是“基础能力”层次,以学生就业所需的最为基础的内容为主,覆盖了所有的通识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具备基础职业素养。

中层模块是“专业能力”层次,涵盖了职业技能的主要要求,覆盖了本专业的主干特色课程,让学生能够完成岗位的工作任务,凸显专业特色。

高层模块是“综合能力”层次,要求学生完成发展性任务,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课程为主,帮助学生提升技能,使其能够胜任企业的多个岗位。

学校物流相关专业当前的实践教学模块正是这样区分并加以组合的,呈现出底层模块作为基础、中层模块互成体系、高层模块相互融通的特征。与此同时,学校将职场工作体系转换成学习任务体系,根据学习任务分析结果开发数字资源,将物流职业标准直接融入课程体系,充分按照企业岗位、工作流程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学习,让学生的所知所学更加情境化、真实化,真正学有所用。

(三)实践教学平台设计采取“二平台”策略

学校为进一步提高物流专业教学质量,不断优化校内与校外两个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更加适用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学生,需要教师融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在设计上既要重视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符,也要重视打造安全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如学校采用的国际货代实操教学软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在一个仿真平台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虚拟企业和模拟项目进行训练,让学生快速掌握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报关报检等基本技巧。实训室建成的仿真环境可使学生完成一系列操作流程,从而让学生得到全方位锻炼。

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即学校设置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符合企业一线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目前,学校拥有数十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企业开展了“4+2+1”(每周岗位实践4天、专业课程学习2天、休息1天)定点定期合作,同时,物流专业与物流产业、电商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为此需要特别把握电商重要节点,如“双十一”“双十二”,学校与相关物流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四、新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

(一)提升学生发展力

学校在实训环节,致力于让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个主体联合行动,将学校的实训环境营造成企业生产一线,实现了工学合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接受企业的正规技能训练,掌握生产要求,能够直接在动手实操的时候掌握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知识建构与技能学习合为一体。

经过多年努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技能综合训练使学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提升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

在传统的专业技能训练中,通常学生的实训是由学校教师指导的,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实践教學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为此,学校要让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掌握当前的产业实际应用技能,提升一体化教师的比例。

同时,学生实训也应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承担,充分发挥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在,学校邀请了企业中的专家,与学校教师一同进行教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建立立体人才库,切实提升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

(三)提高专业辐射力

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后,教学管理方式也要随之变化。

在学校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必须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为此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也要进行创新。学校需要建立系统、有效、高质量的管理体系,突出教学管理的服务职能,在过程性管理中提高教学质量,用现代化、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对教学过程管理进行创新,进而提高专业辐射力。

五、小结

综上所述,基于浙江公路技师学院的实践,新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适应产业发展趋势与职业教育改革趋势,更好地发挥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的优势,融合最优育人资源,培育物流产业迭代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丹,韩志凤,孙慧,等.面向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物流科技,2021(12).

[2]谈梦,刘宁.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专业人才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19).

[3]钟晓燕,欧伟强.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物流研究,2021(3).

[4]吴琼.产业转型背景下宁波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作者单位:浙江公路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