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2022-03-27单秋萍
单秋萍
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本文重点就作文教学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力培养
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的事。这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教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養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主张学生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不限篇幅和篇数;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二、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教师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村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三、立足于学生平时积累,真实表达情感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四、立足于学生实际,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孩子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备课入手,指导从点滴抓起,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相信学生一定会由被动变主动,克服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参考文献:
[1]朱新玲.让生活为孩子的作文插上翅膀——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9):2018.12.
[2]黄波.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53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小学卷)[J].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