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介入自主游戏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

2022-03-27张师丹

启迪·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材料游戏幼儿

张师丹

自主游戏本质上都是为了提升幼儿游戏的游戏与学习的自主性,幼儿园需要真正重视游戏过程对幼儿的发展,探索教师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有效方式。游戏指导实践很难有统一的、可参照的标准,常常变得难以控制,笔者所在幼儿园经过两年实践研究,发现教师在介入幼儿自主游戏中时,出现前置介入不足、时机掌握不当、策略选择欠妥以及介入效果弱化等几种问题倾向,根据实践案例总结了解决办法,旨在提升教师的有效介入水平,为推进幼儿自主游戏和提升园本教研价值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依据。

前置介入力度不够,教师应当充分发掘游戏条件的关键价值

充满童趣的环境、富有挑战的材料都影响着游戏的开展和游戏水平的提升,教师往往对游戏环境、材料等前置介入条件的重要作用发掘不够,从而使得游戏中的介入有心而无力。

重视游戏环境条件,创造游戏基础

一是拓展环境观念,努力挖掘与拓展户外、走廊、过道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与场地,赋予自主游戏更强的灵活性,在闲置空间开辟欢乐水世界、野炊小院、共享阅读角、创意涂鸦站等游戏区域。

二是转变环境态性,将游戏点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灵活变化与调整,根据幼儿人数来灵活设置调整区角的大小:将教学空间利用起来延伸扩大进区人数较多的角色区;靠近图书室的班级直接利用成为阅读区;打破动静惯性思维,在寝室设立简易运动区域,拓展游戏空间的同时,也缓解户外不足或雨天受限的困境。

强调游戏材料条件,提升游戏价值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幼儿和材料的互动,避免因材料条件教师和意识的局限,从而失去“生成性活动”的契机,错失教师隐形介入的基础。

首先就地取材,如生活區靠近幼儿园厨房,可根据季节特点投放游戏食材,应强调从当时、当地幼儿常见的现有材料中选取,包括自然材料、商品材料等。

其次一物多用,在主题性材料投放过程中,多注重投放自然材料、半成品材料和低结构材料,关注材料组合的不同方式和潜在价值。

三是多层次性,多层次、可变化的材料能够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能力水平孩子的学习需求。如在建构区投放卫生纸筒和纸板,小班幼儿可以开展平铺、垒高等活动,中大班幼儿则将材料进行组合,甚至改变纸板的结构来完成搭建。

介入时机掌握不当,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游戏本身的问题机遇

自主游戏中孩子们是在最真实状态中进行的的,当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我们发现,当幼儿游戏出现负面行为时或游戏纠纷时,教师介入的次数最多,但关于“游戏本身”的介入时机较少,例如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游戏中蕴含了可以提升幼儿经验的教育契机时等。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观察水平和指导能力相关,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观察幼儿行为,科学分析行为指向,客观判断介入时机。

以发生矛盾为契机,直接介入处理问题。

当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涉及安全等过激的行为时,教师可直接对不恰当的行为进行引导干预,帮助幼儿借助相关经验处理和化解矛盾。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同时也在问题和矛盾中提升,有效介入的问题和矛盾也在产生教育价值。

以困难情境为契机,引导幼儿研究问题

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有时在自主游戏中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教师此时应该鼓励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自己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中老师通过适时的引导、问题的提出、核心的讨论,帮助幼儿找到解决办法,使游戏得以开展。

运动大循环开始了,老师和孩子们把平衡木、椅子、楼梯、轮胎等材料像以前一样连接在了一起,组成大循环边走平衡木边滚轮胎,可是最后发现轮胎少了,这时老师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轮胎数量不够,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最后选择了数量充足的呼啦圈代替轮胎。

以寻求支持为契机,通过语言解决问题

当游戏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支持时,教师及时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与适当合作,能够提升幼儿游戏探究的能力发展和操作欲望。以下案例中老师适时语言介入,直接提示幼儿选取有用材料,快捷帮助孩子们解决“立交桥”固定的问题。

建构活动,孩子们在搭建立交桥,需要架空搭建的方式就不能凸显立交桥的特征,可是纸盒总是容易掉下来。这时一个孩子跑过来询问老师有没有透明胶,老师问清楚具体用途后,问到:“你们觉得双面胶和透明胶哪个更合适?”孩子们选择了老师提供的双面胶,果然用双面胶粘贴后搭出来地桥既美观又坚固。

以游戏秩序为契机,角色扮演融化问题

游戏介入中,老师必须在游戏中遵循幼儿意愿和游戏需求,避免生硬直接打断幼儿的游戏或是盲目介入。在当游戏无序时,教师一般选择扮演角色,柔性介入、巧妙延续。

介入策略选择欠妥,教师应当充分厘清多种媒介的干预作用

游戏中教师自身和材料、同伴三种媒介皆可为幼儿所用,即“被游戏”,可实现角色示范、材料挑战、同伴引领的方式隐形。

发挥自身为媒介的“被模仿”作用。利用孩子们爱模仿以及崇拜老师的心理,教师可以在一旁选择同样的材料和内容平行介入,看似无意其实是有意的行为让幼儿模仿、借鉴。例如小班孩子在美工游戏中学习油画棒涂色,老师边涂色边读儿歌:“上上下下,轻轻跳个舞,左左右右,不留白白边。”

发掘材料为媒介的“被游戏”作用。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材料为游戏服务,同时情况及时调整,进行添加、删减、组合等,使材料系统焕发出新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幼儿去探索新的方法。

利用同伴为媒介的“被帮带”作用。自主游戏中幼儿是放松状态,自然分组,互帮互学、以强带弱是一种自然无痕的学习状态,教师可充分利用并适宜指导。玩水区里小班轩轩搭建的水渠,乒乓球不能通过。老师提示幼儿帮助,中班西西过来直接换成矮竹桩,轩轩重新装水入渠,乒乓球顺利通过。教师引导西西已有的认知经验帮助轩轩也达成游戏中的科学认知。

评价效果普遍弱化,教师应当充分明确游戏评价的价值导向

在自主游戏过程中,既要满足幼儿身心愉悦和游戏挑战,又要不失时机地产生评价和价值导向,推动幼儿游戏的开展和发展。

游戏初始阶段的评价,旨在开启游戏愿景

新游戏开展阶段,教师投放并介绍新材料,为孩子们增加了选择空间,无论是选择新材料或是继续旧材料,教师都应当尊重幼儿自己的计划,帮助幼儿充满兴趣地进入新一轮游戏。

游戏进行阶段的评价,旨在推高游戏维度

游戏材料如果不适时更新,游戏也将进入疲乏期。教师应及时观察和了解游戏是否进入疲软期,并创造新的游戏机会,提供新的游戏材料,支持开发新玩法,将游戏推向更高水平。娃娃家的孩子们游戏分工明确合理,老師提示“家”里需要添置新物品,孩子们顿时活跃起来,找来泡沫箱和纸箱当冰箱和电视,找来小桶子当饮水机……“家”越来越美。

游戏结束阶段的评价,旨在反思经验获得

游戏后的交流分享将引发幼儿积极的表达表现的欲望,同伴的情感体验也会激发其他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我们通过分享活动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及时有效的捕捉生长点。

例如,幼儿在表演区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小演员们”自豪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教师可启发他们说一说感受和心情,还可以请他们再次表演最精彩的段落,以此激发游戏兴趣。同时借助作品和照片的展示,幼儿讲解描述、观赏学习,通过自评、师评、互评的三维角度促进幼儿绘画及审美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自主游戏以教师引导、幼儿主动为基本途径,能最大限度体现儿童自主精神和教师专业价值,教师应了解自主游戏是幼儿相对自主的游戏,要成为幼儿游戏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更加合理、有效地介入到游戏中,成为幼儿自主游戏水平与学习品质提升的“关键点”。教师需要及时发现问题、规避介入误区,尊重幼儿意愿、倾听幼儿心声,才能将游戏的教育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使得幼儿在自由环境和氛围中积极交往、自主选择、用心创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焱. 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常璐.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陈建林.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

[4]陈琦.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时机及策略[J]. 教育科研论坛,2007(2).

[5]王红.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研究[J].华夏教师,2019(23):6-7.

[6]黄小慧.论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J].教育观察,2018,7(02):143-144.

猜你喜欢

材料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可爱的小瓢虫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材料
摇摇鹅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