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情境化设计特征及教学启示
2022-03-27符海燕
符海燕
摘要:采用情境化试题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环境中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新高考的重要趋势。本文以2017—2021年近五年全国高考卷Ⅰ和个别地方高考卷为研究对象,探讨语言文字运用体情境化设计特征和教学启示,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考;情境化试题;情境化设计特征;教学启示
语言文字运用题在上述命题建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以2017—2021年近五年全国高考卷Ⅰ和个别地方高考卷为研究对象,探讨语言文字运用体情境化设计特征,从中获得教学启示,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2017-2021年全国卷Ⅰ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考查情况
1.赋分稳定,试题设计有变化
2017—2021年全国卷1语言文字运用题的题目、赋分较稳定,侧重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使用、句子成分逻辑、书面表达。
辨析成语、辨析病句、补写语句这几项考查内容比较固定,语言得体、看图转述的题型有所淡化。2019年全国卷Ⅰ语言文字运用题第21题考查压缩语段,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2020年全国卷Ⅰ语言文字运用题第19题考了标点符号。可以看到,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考查试题设计是有变化的。
2.思维能力考查逐步提高
从这五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五道语言文字运用题可见,题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如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
如成语方面,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Ⅰ的第18题四组成语在相同的情境材料中,如第一组“交相辉映”和“互相映衬”;第二组“喧闹无比”和“热闹无比”;第三组“络绎不绝”和“连绵不断”;第四组“原汁原味”和“汁醇味正”,每组成语较为相似。学生不仅要能正确理解成语,还要对文段的内容正确理解,结合上下文,二者要结合起来判断,这对思维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病句方面,2017年以前的辨析病句部分,每道题都提供了不同的情境材料,而2018—2021年的辨析病句,四个选项都来自同一个情境材料。一个病句可能出现几种问题。
随着情境变化,试题强化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设计从单题形式走向全面依托情境化材料,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提高了对思维敏捷性的要求,考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从较复杂的语言材料中或判断正误,或组织答案表述,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准确、精炼地组织语言;加强了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语言文字运用题情境化设计的特征
1.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测试的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多数试题是几种情境相结合,如2017年第21题“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2018年第20题“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需要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融入社会生活中,凸显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2019年天津卷第20题“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曾获某杂志主办征文大赛一等奖”提供了接近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这可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历过、体验过的,学生可能与同学、老师分享过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这就要调动诗歌鉴赏相关知识、学生的个人成长体验、语言审美与鉴赏等,凸显学生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深入考查他们的人文情怀、综合素养。总之,语言文字运用情境化命题设计内容逐步趋向具体、真实,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贴近现实生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语言文字运用情境化命题设计内容一般都贴近生活实际,与当年热点事件密切关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2017年情境化材料主题为互联网时代、快递、大学专业选择、药品;2018年为大洋一号海试任务、学校住宿、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2019年为人类非物质遗产、压力与体重、海上丝绸之路;2020年为篆刻艺术、有氧运动、火星探测任务;2021年为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南极雪衣藻。
这些情境化命题设计紧扣国家社会发展和全球化热点,贴近现实生活,通过情境化的问题导向,帮助学生理解材料,适应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也体现了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这也引导我们师生要关注社会现实,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3.情境材料从彼此独立过渡到联系共用
情境与语言文字运用题的整合度是反映情境化设计在试题中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情境化與语言文字运用题高度的融合容易让学生融“情”于境,在有“情”有“境”的环境下作答,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由表2所示,全国卷Ⅰ在2017年之前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五道小题均是相对独立的,各有一个情境材料,只需学生单独完成各题,解答相对简单。2018年到2021年全国卷Ⅰ均是将前五道题的前三道小题整合进同一个情境材料。语句的补写、成语的使用和病句辨析三个部分依托另一个情境材料,更进一步强化以情境为载体的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命题思路,这更有利于考察学生比较、分析、联系的综合能力。
教学启示
“情境”作为高考落实考查内容和要求的考查载体,作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一方面必然成为高考命题实践的重要设计理念,另一方面也必将在深层次影响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实践和教学改革。因此深刻理解把握“情境”的内涵、特点,对我们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能带来诸多启示。
1.重视核心素养,发展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指在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关键能力一方面包括知识获取能力,如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整理能力等;另一方面包括学科思维认知能力,如想象、形象、抽象、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
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应把核心素养融入到具体情境、典型任务中,思考如何在情境任务驱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
2020年北京卷:“学校举办生活技能大赛,同学们可展示烹饪、插花、做手工、修器具等技能。请你介绍一项自己擅长的生活技能。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
这表面上看一道微写作的题目,从本质上说,这是一道語言综合运用题。通过说明、议论等不同表达方式,与修辞、句式等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侧重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设置典型任务,将个人体验、社会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融于具体的情境与学习任务中,倾向于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
2.整合多种资源,构建具体情境
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整合各种资源,如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国内外热点事件、本土资源、家庭日常生活等。加强语文学习内容与各种资源整合,构建具体或真实的语境,形成动态的教学过程,丰富教学的情境活动。
假如平时有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在作答2021年新高考卷Ⅰ语言文字运用题关于元宵节情境题目时,就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中提到的作品《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等,这些作品构成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课堂为中心,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融合,拓展阅读空间,通过多个文本的对比、辨析与整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整合多种资源,构建具体情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形成高阶思维。
3.精心设计情境化试题,夯实必备知识
语文学科的必备知识包括三个部分:语言文字知识、文学审美知识、中外文化常识。[ ]好的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联系学科必备知识完成任务,有利于科学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2019年上海卷“积累应用”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
本道题设计的问题背景是学校举办诗词大赛,符合考生的生活情境,问题设计具有真实性特征;作答任务是选一句标语来激励选手,具有典型性特点。这样的题目设置明确,符合语文学科认知情境的考查要求,贴近考生的现实生活与认知实际,凸显了试题命题情景运用的真实性,能真正考出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设计情境化试题时,教师要注意几点:一要以具体真实的情境为载体;二情境要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逻辑,情境材料与问题设置要高度关联;三材料内容与考试实际生活接近,符合学生认知。当前,高考不再单纯考查必备知识,已由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运用,将对必备知识的考查融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中。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情境化试题,夯实必备知识,让学生通过读写实践活动、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梳理、言语表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随着高考内容改革深化和新课程的实施,未来全国的高考语文情境化命题将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积极适应新时代要求,转变教学方式,构建具体、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感知情境、审视情境,在问题情境探索中发展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高考情境化试题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QJK04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