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022-03-27刘卫福

学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语文教学小学生

刘卫福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阶段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新意的内容,使小学生联想到教材以外的内容,语文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锻炼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指导小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和深度学习,真正发挥出语文学科的优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小学语文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发散性思维对小学语文的影响以及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1-001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1.006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部分,提倡从一个目标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发散性思维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开拓小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小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打牢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对发散性思维的认识不足,设计的教学环节与小学生实际相脱离,无法深入渗透发散性思维,导致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新的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积极挖掘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教学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小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发散性思维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有助于小学生正确理解知识

很多小学生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审题不清,经常看几眼题目就进行解答,导致出错。这种现象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小学生不拘泥于固定的思考方式,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让小学生在发散思维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学会审题和反思,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以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沿用填鸭式的方式,教师一味地向小学生灌输知识,不考虑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感受,导致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强,语文课堂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背离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宗旨。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则打破了这一局面,小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中学习,找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也掌握了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注重锻炼小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降低语文知识的难度,让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重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智力的重要条件,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必须要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学到系统化、结构化的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散性思维强调从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调动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改变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开设对话教学,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受到启发和教育,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途径

(一)营造教学氛围,重视发散性思维

1.构建课堂情境,形成发散意识。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课堂,为了向小学生渗透发散性思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营造多元化的课堂情境,创造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活动,满足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促使小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构建游戏情境,将小学语文知识融入课堂游戏中,让小学生一边做游戏一边学习语文,使小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师要设计环环相扣的游戏,当小学生完成一个游戏后,还可以向更高目标的游戏发起挑战,使语文课堂产生欢声笑语。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并且在听故事的时候注意力比较集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构建故事情境,认真研究课文,将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小学生,使其可以快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可以将作者的生平事迹讲给小学生,使其从多个角度感知课文。教师应指导小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锻炼小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组织模仿演示,调动多重感官。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应该遵循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增强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好感,在语文课堂畅所欲言,调动小学生的多重感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具有丰富的情节,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要求小学生自己设计表演方式,选择表演服装,确定表演节奏,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拥有主动权和能动性,在表演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表演过后再去学习课文,小学生很快就会融入课堂,而且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掌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教师还要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进行演示,使其初步感知语文的魅力,阅读的热情日益高涨。当小学生在多媒体大屏幕上看到文章描述的景色时,其求知欲被调到起来,增加了与教材的互动,使其更好的汲取文化营养。这样的语文课堂不再枯燥,小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开阔,使学生能“亲其师”进而“信其道”。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发散性思维

1.寻找合适的发散点,掌握认知规律。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思维发散点,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断地学习和构思,思维得到迁移和扩散,不断充实自我,发散小学生的语言和智力。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不依常规,逆向思维,寻求新意。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归纳出多条学习思路,能够想出大多数学生想不到的观点。思维的发散点分布在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尽量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注重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和变通性,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语文知识,使小学生逐渐进入较高水平的发散思维状态。小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然后由教师进行汇总和分析,选择新的思维发散点。这样不仅增添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还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動的天堂。

2.開放性的小组讨论,提倡学生“问难”。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需要给小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质疑空间,让小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形成质疑问难的好品质。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性的小组讨论,按照一定的规则把小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为每个小组设计不同的探究任务,小学生各负其责,纷纷投入到讨论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样其思维会更加活跃,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教师要及时为小学生答疑解惑,在欢快的氛围中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开展小组间的竞赛,这样可以强化小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使其在比赛过程中扎实语文基础,收获到更多语文的精髓。另外,在小组总结发言阶段,教师要打破常规,不采用小组成员总结发言的形式,而是采取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随机挑选小组中的成员,检验其学习成果,引导小学生找到学语文的“感觉”。

(三)打破思维定式,锻炼发散性思维

1.引入翻转课堂,促进创新求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课堂的教学顺序都是提前设计好的,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翻转课堂,开发小学生的思维潜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发展语文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小学生发放导学案,使其按照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预习,将预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标记出来,这样听课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教学也更加高效。在课后,教师将微课视频等上传到班级共享平台上,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学习,将语文知识细化,如此其对知识的记忆更深,思维的发散程度也越来越高。

2.巧妙包装课堂,唤起求知欲望。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包装课堂,让语文课堂呈现出更多的吸引力,确保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增长智慧,塑造心性。当学习古诗词的时候,由于距离小学生年代较远,很多学生都存在着疑惑,不能透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教师就可以给小学生播放动画版的古诗词,或者以方言的形式去朗读古诗词,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古诗词中探寻前人的足迹,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师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小学生的发展服务,在班级中成立一对一互帮互助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值得注意的是,包装课堂需要一定的限度,不要让精美“包装”掩盖了语文教学的本真,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追求班级效果,会给小学生播放大量的视频或者课件,不给小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导致小学生的思维受阻。

(四)结合生活实际,深化发散性思维

1.融入地域特色,科学指导。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将地域文化资源引入语文课堂,使地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结合,打破小学生学习的枷锁,为小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通过感知、品味地域文化,增加小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要深入乡村或者文史馆进行寻访、搜集、整理,找出对教学有帮助的资源,鼓励小学生从整体上思考研究所学内容,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彰显学校的人文之美。教师要将地域文化资源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既实现智育,又开发德育,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观体验。同时,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校本教材中加入一些新鲜元素,诸如在每篇课文后面加入名言警句或者书写读书心得体会等,锻炼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唤醒小学生心中对于生命观、价值观的意识,创造语文学习的价值。

2.挖掘生活素材,因势利导。众所周知,小学语文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保驾护航。教师可以把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拿到课堂上,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唤起小学生的生活意识,改变小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很多小学生写出的作文毫无条理和情感可言,教师要鼓励小学生书写身边发生的事情,并且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吸引人,体现出小学生的写作功底。思维的联想性是发散性思维的特征之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重视,借助课文的意境,引导小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不仅要延续课文的主基调,还要确保续写文章的主题鲜明。

(五)推广平等教育,升华发散性思维

1.家校合作升华发散性思维。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帮助,教师应该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做好榜样,每天带领小学生进行亲子阅读,一方面积累语文知识,锻炼文章分析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进行思想引导,让学生敞开心扉。教师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一起讨论小学生的培养对策,改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让小学生可以理解更多的生活道理,在语文学习中找到适宜自身发展的方法。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钉钉软件的群聊功能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听取家长的看法,也给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使家校合作透明化。发散性思维呈现多维发散状,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成长,让家长在开放式的语文课堂中了解小学生,唤起家长的合作意识。

2.搭建平等开放式新型课堂。在语文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习惯以自身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必须要服从教师的安排,并且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没有发言权,限制了小学生的成长发育。因此,教师要积极搭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师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在课堂评价时,教师应该拓宽评价渠道,邀请小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发挥小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小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全面改进。小学生也可以对语文教师进行评价,指出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这时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并且做出及时提升,以朋友的身份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真正放下身段,为小学生推荐学习语文和发散思维的途径,实现师生之间的真诚与平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只有突破思维的桎梏,坚持创新和发展,才能够在学习中取得长远的进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技术,设计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给小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单华丽.小学语文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新作文(教研),2018(12).

[2] 魏春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学子(教材教法研究),2016(6).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语文教学小学生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