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和灌溉处理下小麦品种(系)单株性状比较分析

2022-03-26孟丽梅李玉莉吕树作胡晓亮孙军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郑麦西农周麦

孟丽梅 李玉莉 吕树作 霍 红 胡晓亮 孙军伟 张 珂

(1.洛阳农林科学院/洛阳市作物分子生物学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河南洛阳 471000;2.洛阳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室 河南洛阳 471000)

河南是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是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随着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灾害种类年际间变化大等因素影响,干旱成为限制小麦增产的主要因素之一[1-3],而水是制约农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水资源利用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4-6],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所有自然灾害中,旱灾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其造成的粮食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所造成损失的50%以上[7-8],因此,研究作物抗旱规律,发掘和利用耐干旱胁迫的优良农作物,对于充分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及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干旱胁迫对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影响研究,已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9]。笔者选取河南省新审定或河南省主推的30个小麦品种(系),对单株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经济产量、穗长、穗粒数、株高、抽穗期等指标进行分析,分析干旱处理对不同品种(系)单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抗旱高产栽培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2018-2019年度国家高肥小麦展示试验品种,品种属性及品种名称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下小麦品种(系)抽穗期比较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干旱处理和充分灌溉处理,试验于2018-2020年在洛阳农林科学院试验田进行。干旱处理试验在自动折叠式干旱棚进行,全生育期干旱处理。3次重复,行长3.4 m,行距0.25 m,9行区,前茬为绿肥掩青。充分灌溉处理分别于小麦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进行补充灌溉。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1.3 取样方法

取样于成熟前开始,在采样区于收获前选取均匀一致的1 m样段进行考种。

1.4 测定项目

性状调查包括株高、抽穗期等田间农艺性状,每个重复选取10株进行室内考种,测定单株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经济产量、主茎生物产量、主茎经济产量、主茎穗长、穗粒数、穗粒重等。

1.5 数据处理

试验调查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和DPS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下小麦品种(系)抽穗期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下抽穗期差值在6~20 d之间,干旱处理下西农583抽穗最早,为3月16日,周麦18抽穗最晚,为4月12日,其余品种抽穗期在3月23日至4月8日之间;干旱处理和灌溉处理抽穗期相差最短的为周麦18,为6 d,抽穗期相差最长的为西农583,为20 d;干旱处理下,不同品种抽穗期在3月16日至4月12日之间,灌溉处理下不同品种抽穗期在4月5~18日之间。

2.2 干旱处理下各小麦品种(系)单株性状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穗长变化最小,减幅最小,其次是穗粒数、穗粒重,单株经济产量、单株生物产量变化最大,减幅最大。干旱条件下,各品种(系)单株分蘖数变化在2.0~3.1个之间,各品种均值为2.6个,较平均值减少的品种有周麦18、华成麦1688、商麦167、郑麦 379、郑麦 583、新麦 30、郑麦 369、濮兴8号、百农 4199、周麦32、周麦 36、丰德存麦 20、中麦895、怀川 919、百农 207、西农 583;单株生物产量变化在6.3~11.2 g之间,各品种均值为8.6 g,较平均值减少的品种有周麦18、商麦167、西农511、郑麦379、郑麦 583、新麦 30、郑麦 369、百农 4199、囤麦127、周麦 32、丰德存麦 20、中麦 895、怀川 919、西农583;单株经济产量变化在3.2~5.2 g之间,各品种均值为4.2 g,较均值减少的品种有洛麦34、周麦18、商麦 167、郑麦 583、新麦 30、郑麦 369、百农 4199、新科麦 168、囤麦 127、周麦 32、丰德存麦 20、中麦 895、怀川 919、西农 583。

表2 不同处理下各小麦品种(系)主要性状比较

续表2

续表2

穗长在5.9~9.9 cm之间,各品种均值为8.2 cm,较均值减少的品种有周麦18、锦绣21、郑品麦8号、西农 511、郑麦 583、郑麦 369、百农 4199、囤麦 127、西农20;穗粒数变化在22.3~41.8 g之间,各品种均值为31.0,较均值减少的品种有周麦18、西农511、中麦 578、郑麦 379、郑麦 583、新麦 30、郑麦 369、百农4199、周麦 32、丰德存麦 20、中麦 895、怀川 919、许麦318、西农20;穗粒重变化在1.0~1.9 g之间,各品种均值为1.4 g,较均值减少的品种有周麦18、西农511、中麦 578、郑麦 379、郑麦 583、新麦 30、郑麦369、百农 4199、周麦 32、中麦 895、怀川 919、西农20、西农583;株高变化在43.5~68.8 cm之间,各品种均值为59.4 cm,较均值减少的品种有周麦18、郑麦379、郑麦 583、新麦 30、郑麦 369、濮兴 8 号、百农4199、新科麦 168、囤麦 127、濮兴 5 号、周麦 32、周麦36、丰德存麦 20、中麦 895、怀川 919。

2.3 灌溉处理下各小麦品种(系)单株性状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灌溉处理下各品种(系)单株分蘖数平均值为3.8个,变化幅度在3.1~5.4个之间;单株生物产量平均值为15.4 g,变化幅度在11.9~21.8 g之间;单株经济产量平均值为7.6 g,变化幅度在9.0~10.4 g之间;穗长平均值为8.9 cm,变化幅度在7.8~10.6 cm之间;穗粒数平均值为39.0粒,变化幅度在32.7~43.8 g之间;穗粒重平均值为1.8 g,变化幅度在1.4~2.2 g之间;株高平均值为78.1 cm,变化幅度在63.7~87.9 cm之间。

2.4 不同处理下各小麦品种(系)主要性状的聚类分析

从附图可以看出,采用聚类法将参试品种(系)中30份材料分为4类,其中较抗旱材料2份,分别是百农207、机麦210;对水分较敏感材料12份,分别是许麦318、中育1428、西农583、许科168、洛麦 34、花成麦 1688、锦绣 21、丰德存 5号、郑品麦8号、商麦167、西农511、中麦578;对水分敏感材料12份,分别是郑麦 379、郑麦583、新麦30、郑麦 369、濮兴8号、新科麦168、囤麦127、濮兴5号、周麦32、周麦36、怀川919、西农20;对水分强敏感材料4份,分别是周麦18、百农4199、丰德存麦20、中麦895。

附图 水旱处理下各小麦品种(系)主要性状的聚类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前人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根系分布规律的影响[10-11],也对作物根系发育、根系活力及不同环境条件下根系变化与抗旱性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12-13],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作物体内会发生自身代谢来抵御外界环境的刺激,其外部形态结构的体现也相对明显,例如干旱导致株高降低等[14-17]。张木清等的研究表明,鉴定作物抗旱性,需要将生理生化指标、产量性状及形态结合,同时结合各个时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以近年河南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调查了供试材料在水、旱2种环境下的株高、抽穗期、株高、穗粒数、穗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生物产量等性状,利用聚类分析法评价了30个小麦品种在干旱处理下和灌溉处理下的单株性状,将供试品种(系)分为4大类,较抗旱材料2份,对水分较敏感材料 12份,对水份敏感材料12份,对水分强敏感材料4份,但由于抗旱性是一个复杂的评价概念,因此综合评价各品种应从多方面考虑。

本研究通过大田鉴定直观反映田间的实际情况,其结果能直观展示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旱效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受到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年际间存在差异,仅仅通过几个指标来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鉴定品种应通过多性状来综合分析和评价更全面、更准确。本研究可通过进一步完善试验设计,采用多性状多指标的分析方法来综合评价品种,可使试验结果更可靠,使试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猜你喜欢

郑麦西农周麦
宝鸡市2020-2021年水地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调查分析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816
西农系列小麦品种在连云港地区种植筛选试验
2021河南省审定小麦新品种(一)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陕西历代小麦品种籽粒硬度演变规律研究
国审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100
汝州市2018年度12个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小麦品种“周麦27号”创出高产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