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籼粳(偏籼)杂交稻品种综合性状比较试验研究
2022-03-26王晓峰杨曙东俞法明
王晓峰 杨曙东 俞法明
(1.嵊州市良种繁育场 浙江嵊州 3124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浙江杭州 31002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籼粳杂交稻是以籼稻为父本、粳稻为母本杂交培育出的新型水稻品种,属于远源杂交品种,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1]。水稻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对于提高我国水稻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2]。浙江省籼粳杂交稻水稻育种走在全国前列,尤其以甬优系列为代表的籼粳杂交稻系列水稻品种的育成对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水稻总体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新育成籼粳杂交稻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米饭食味佳的优质稻米的需求,提高籼粳杂交稻种植效益,以大田试验为基础,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各育种单位新培育的14个单季籼粳(偏籼)杂交组合在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米饭食味等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为筛选适宜嵊州市等同生态类型地区作单季种植的籼粳(偏籼)杂交品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14个已通过各级审定或正在参加各级区域试验的单季籼粳(偏籼)杂交稻品种,分别为华中优1号、浙粳优17113、荃优 610、甬优6760、甬优 6720、嘉丰优2号、甬优15、浙杭优 K202、嘉优中科 13-1、浙科优 1号、嘉科优 11、浙优 810、浙优812,以甬优1540为对照(CK)。各试验品种及供种单位见表1。
表1 试验品种名称与供种单位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嵊州市甘霖镇嵊州市良种繁育场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各田块地力均衡,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作物为绿肥紫云英,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
1.3 试验方法
所有品种于2020年5月25日秧盘机械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2 kg,叠盘育秧,立针出芽后移入秧田,6月16日机插移栽,密度30 cm×18 cm。各品种随机排列,不设重复。
1.4 肥水管理
移栽前2 d翻耕,每亩施基肥复合肥(13∶6∶9)20 kg,移栽后7 d每亩施尿素10 kg,第1次追肥后15 d每亩施尿素5 kg,第2次追肥后25 d每亩施氯化钾15 kg。采用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适当化学防控,尽量做到适时、适量防治。水分管理基本以干湿交替、活水灌溉为主,禾苗褪色、田面开裂时搁田,抑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生长,进而提高抗倒性和抗病性。
1.4 调查方法
田间观察并记载各品种的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待水稻达到80%成熟时,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各品种株高、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水稻成熟后各品种全收实割、晾晒后测产。
1.5 米饭食味鉴定
组建由10人组成的食味评价团进行米饭食味评测。每个品种取2 kg晾晒后的标准样品稻谷,同一机器碾成精米后,取适量大米样品经过科学蒸煮成米饭后[3]进行品鉴打分,再统计分数。评价员根据米饭外观、气味、适口性、滋味等指标进行评价,以甬优1540为对照(0分),按好坏程度分成较好(+3分)、好(+2 分)、略好(+1 分)、相同(0 分)、略差(-1 分)、差(-2分)、较差(-3分)7个等级进行评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2可知,有7个试验材料全生育期比对照甬优1540要短,其中嘉优中科13-1全生育期最短,仅为127 d,比对照甬优1540短15 d。其次为嘉丰优3号和甬优6760,全生育期分别为129 d和133 d;全生育期最长的品种为浙优810,为153 d,比对照甬优1540长 11 d。
表2 各试验品种生育进程比较
2.2 产量
由表3可知,甬优15、浙杭优K202、华中优1号和浙科优1号4个试验品种每亩产量高于对照甬优1540。其中甬优15的亩产量在14个试验品种中最高,达868.2 kg,比对照增产8.1%,其次为浙杭优K202、华中优1号和浙科优1号,每亩产量分别超过对照甬优1540 2.5%、1.0%和0.7%;嘉优中科13-1的亩产量最低,为578.8 kg,比对照甬优1540低27.9%;相比对照甬优1540减产幅度较大的试验品种还有甬优8050、甬优6760、嘉丰优3号、浙优810,分别比对照甬优 1540降低 22.9%、22.4%、19.5%、8.4%;与对照甬优1540相比,各试验品种的日均产量变化趋势与亩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表3 各试验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
2.3 主要农艺性状
2.3.1 株高 适宜的株高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条件[4],但株高也是影响水稻抗倒性的关键指标。由表3可知,华中优1号株高最高,为137.8 cm,其次为嘉科优11、嘉丰优2号和浙杭优K202,株高均超过130 cm,荃优610株高最矮,仅为110.3 cm,其他试验品种的株高变幅为119.6~125.8 cm。
2.3.2 有效穗与穗部性状 由表3可知,各试验品种每亩有效穗数相差不大,其中,甬优15每亩有效穗最多,达17.9万穗,比对照甬优1540多0.1万穗;甬优6760和嘉优中科13-1每亩有效穗最少,为14.8万穗。各试验品种中,荃优610的每穗总粒数与每穗实粒数在14个试验品种中均最多,甬优8050每穗总粒数最少,嘉丰优3号每穗实粒数最少;浙科优1号的结实率最高,为96.7%,浙优810结实率最低,仅为76.7%;各试验品种的千粒重变幅为22.0~28.7 g,其中甬优15和嘉丰优2号的千粒重较大,分别为28.7 g和28.1 g,荃优610的千粒重最低,仅为22.0 g。
2.4 抗逆性
通过全生育期病虫害综合防治、田间统一管理,所有试验品种均未发生稻瘟病;纹枯病、螟害枯心、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均发生较轻;嘉丰优3号有局部发生白叶枯病,甬优8050稻曲病发生较为严重;浙优810和华中优1号发生中度倒伏,倒伏面积约25%,其余试验品种均无倒伏发生,抗倒性较好。
2.5 食味品质
由于甬优1540米饭食味较好[5],通过评价团对所有试验品种的米饭食味评测后发现,嘉丰优2号评分比对照甬优1540略高,口感略好;除甬优6760和嘉优中科13-1的米饭食味口感表现略差外,其他试验品种的米饭食味口感都较为接近,口感好。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5、嘉丰优2号、甬优1540、浙杭优K202、浙科优1号5个品种在试验所在地表现生育期适中、株叶形态理想、产量突出、米饭食味口感好,综合性状表现优秀,适宜在嵊州等同生态类型地区作单季水稻种植。本试验中甬优8050、甬优6760、嘉优中科13-1等品种在抗病性、产量、米饭食味口感等某些方面表现一般。
由于近些年在单季水稻生产期间常有持续高温、强台风频繁等极端气候或病虫害等发生,作为籼粳亚种杂交稻在产量上较常规水稻、籼籼交或粳粳交品种有很大的突破,但也出现稻曲病发生严重、生育期偏长等弱点[6-7],而且目前籼粳杂交稻品种的品质指标尚不明确[8],因此在本研究中,在观察试验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的基础上,把抗逆性、食味品质也作为综合考评品种优良的指标,有助于筛选和推广综合性状优良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在生产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