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EO风险偏好、审计定价与企业社会责任

2022-03-26高明华

商业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

内容提要:作为非国有企业的关键决策者,首席执行官(CEO)的个人特质对企业的最终决策和价值创造至关重要,然而CEO风险偏好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影响机制尚未明确。鉴于此,本文选取2016-2019年沪深A股上市的非国有企业为样本,考察CEO风险偏好、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风险偏好型CEO任职的企业,其社会责任水平更高,审计定价策略能显著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进一步划分不同类型的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检验,发现CEO风险偏好程度对社会型企业社会责任(ICSR)和技术型企业社会责任(TCSR)产生促进作用,但仅与前者显著相关。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审计定价对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于审计投入的增加。

关键词:风险偏好;审计定价;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22)01-0103-10

作者简介:高明华(1975-),女,福建漳州人,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研中心副教授,会计学博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会计审计。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FJ2021B149。

一、引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环境风险、市场风险与社会风险加剧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日渐提高,其中,如何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课题。一方面,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将社会责任因素纳入企业投资价值决策框架的意识日益增长;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愈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其视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实现多方共赢的机遇,而非单方面额外承担的成本。社会为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存续中提供其所需的各项资源,因而企业需要尊重和维护社会资本的利益。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同样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条件下,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为什么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已有文献主要基于公司伦理与战略管理两个视角展开探讨,却忽略了管理者,尤其是关键管理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特定作用。首席执行官(CEO)作为企业战略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其风险偏好与企业整体风险具有一定的匹配性,不可避免地基于个人认知影响企业行为。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CEO风险偏好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基于风险特质的角度为企业管理者在完善社会责任各项指标的设置上提供决策依据。

外部审计是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基石,也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审计人员在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不仅需要着眼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还应当对高管特质、企业社会责任等非财务信息保持关注,进而对不同企业进行差别定价。根据信号理论,企业通过社会责任履行的方式体现其潜在的超额收益,向外界传达“治理良好”的信号。社会责任水平较高的企业往往在环境保护、社会价值创造等非财务领域表现优秀,同时较少从事盈余管理等风险较高的财务活动。然而当审计风险源于管理者的风险偏好时,外部审计的监管和治理作用是否稳健则有待验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国有企业在精准扶贫、促进就业、驱动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责任投资理念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正确认识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非国有企业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国有企业相比,产权的异质性促使非国有企业更加追求经济效益的动机,社會责任活动多为自主选择行为,这也导致失信经营、侵害员工、环境污染等现象的广泛存在。因此本文选取2016-2019年沪深A股上市非国有企业为样本,研究CEO风险偏好、审计定价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包括:(1)深入探究CEO风险偏好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丰富了高阶梯队理论,为高层管理者的选拔任用提供新的参考标准。(2)引入审计定价作为调节变量,分析审计定价对CEO风险偏好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探讨其发挥监督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为外部审计治理优势的有效发挥和定价体系的建设提供新启发。(3)细化CEO风险偏好对各类型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差异,拓展了相关研究成果,为非国有企业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机制提供决策依据,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社会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管理者风险偏好

既有研究对管理者风险偏好的分析大多基于企业行为决策展开。早期研究主要关注投融资行为下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1]。随着高阶梯队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学者们将决策者承担风险态度的集中体现作为解读企业风险偏好的重要依据[2],即管理者面对不同的方案时对各自预期收益及预期利益的权衡。管理者对当前状况的判断、未来方案的选择以及相应结果的态度和行为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认知与经历[3]。上述过程中,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等人口统计学特征会对个体认知、价值观以及具体行为的产生和形成发挥作用。此外,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管理者产生诸如对更高薪金、职位安全和社会声誉的追求、对未来政治生命的规划或者纯粹的利他主义观念等机会主义行为动机,从而影响管理者的认知与决策。作为企业决策的关键主导者,CEO既有动机也有能力影响社会责任的投资,其自身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

研究表明,相比于一般人,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承担风险,而这种风险偏好特征必然对企业决策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Malmendier等(2011)认为风险偏好型的高管团队容易导致公司做出非理性的财务决策。而无论该决策正确与否,管理者的强势地位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改变原有想法的阻碍[4]。Cronqvist等(2012)研究发现,管理者自身的经济状况能够正向且稳健地作用于企业的杠杆水平,进一步验证了个体风险特质与企业整体风险状况的协同关系[5]。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对企业决策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较高的风险偏好有助于企业增加资本性支出和研发投入[6-7],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8],进而带来良好的绩效表现[9],但同时也容易导致更多的盈余管理、商誉减值和企业违规行为[10-11]。经营的不确定会导致审计师产生更高的审计风险溢价,往往通过采取拓宽审计范围、追加实质性程序等手段降低审计失败的概率。李世辉等(2021)研究发现,由风险偏好型CEO任职的企业违规倾向更明显,审计收费策略能够削弱企业的违规倾向[11]。

(二)企业社会责任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是企业选择分配额外资源,增进社会福利的自愿性行为。企业通过对广泛利益相关者群体做出承诺,向外部提供更多信息实现沟通效应,从而促进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2-13]。既有文献大多基于利益相关者、信号传递和委托代理三个视角,对CSR的影响机制和经济效应展开研究。

大多数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合法性与现实必要性进行探讨。该理论认为,为了改变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本身的判断,促使其做出积极推论,企业倾向于积极承担多维度的社会责任。随着社会进步,学者们对社会责任本身的范畴和深度展开延伸。Mattingly和Berman(2006)根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链的重要程度,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技术型企业社会责任(ICSR)和公共型企业社会责任(TCSR)两类[14]。期望的差异导致多方利益诉求之间发生不兼容或者相互竞争,企业往往要根据特定的情境对关键利益相关者科学筛选与合理排序。此外,学者们关于影响因素的另一探讨主要集中在信号传递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责任活动可以降低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传递积极信号,改善企业印象,有利于投资者判断企业的社会地位和意图,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加信任企业[15],而这种信任对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具有积极作用,既有利于提高长期财务绩效[16],也有助于投资者将声誉溢价嵌入企业的市场价值中[17]。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活动已成为非国有企业与政府建立合法性联系,获取政治关联优势、便利资源互换的工具性行为。李姝和谢晓嫣(2014)围绕民营企业的慈善捐赠动机展开研究,发现慈善捐赠可以帮助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建立政治联系,降低融资约束[18]。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社会责任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代理成本[19]。基于风险对冲的需求,管理者倾向于通过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从而掩盖其他方面不当行为的负面影响[20]。

上述文献分析表明,社会责任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作为企业的关键决策者,CEO必须合理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做出有利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决策。但现有研究中鲜有学者从心理特征视角展开探讨关键管理者特质,尤其是风险偏好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治理效应。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CEO风险偏好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作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其风险承担水平对缔约各方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运营及管理的成功离不开与员工、投资者、供应商、政府等利益攸关方的密切互动。社会责任行为是企业在综合考虑利益相关者期望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基础上开展的自愿性无偿活动。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企业管理者倾向基于自身知识、经验所形成的认知基础影响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而影响企业行为。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成员,CEO处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中心,其个人特质尤其是风险偏好将对企业的战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结合代理成本理论,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加重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影响社会责任的履行。伴随风险偏好水平的下降,管理者更依赖过去积累的经验,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和职业稳定性,这使得他们在达到业绩目标后倾向于降低投资以规避风险,不利于社会责任的履行。伴随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的提升,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进行舞弊或是不当决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作为信息劣势的一方,判断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和企业的经营风险较为困难,因此管理者风险特质的展现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履行是其评价企业价值的重要依据。社会责任实践与道德规范、社会价值观和伦理期望相契合,有益于企业和管理者构建正面的公众形象,缓解利益相关者对企业造成的伤害或潜在伤害,同时减轻组织层的冒险行为带来的声誉毁损和负面影响,提高企业和管理者的商誉和竞争力。从战略的角度出发,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合法化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利用正向的互惠行为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友好关系,推动公司经营发展。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CEO风险偏好程度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显著正相关。

(二)CEO风险偏好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定价的调节效应

审计是一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也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审计师以执行审计程序所耗费的资源和预期审计风险两个方面为依据进行差别定价。作为资本市场中的有效信号,审计定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风险状况,是利益相关者衡量目标公司效益及长期发展情况的重要窗口。

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在执业时既要关注财务信息,还应关注管理者的个人风险偏好特质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情况等非财务信息。CEO的风险偏好程度与企业战略决策风险水平存在密切关系,而外部审计能够缓解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审计师基于审计投入与风险溢价框架对审计项目进行定价,伴随着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的提高,企业持续经营与健康发展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促使审计师提高审计费用。虽然审计是封闭状态下的服务产品,其质量较难受到观测和衡量,但根据声誉机制理论,审计师声誉可以减轻代理人道德风险,抑制市场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外界对于会计事务所和审计师个人有效展开经济监督、保护财务报表使用者利益、保证审计报告质量的整体认知与评价。审计费用的增加将引起社會公众及利益相关方的注意和警惕,给企业造成负面的外部性影响,促使企业和管理者通过社会责任的履行进行积极的印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自身不足,转移大众注意力。同时从战略动机和利他动机两个层面传递良好信号,降低审计师对审计风险的预判,增强其对公司发展前景、经营表现和外部法律监管等方面的信心。因此本文认为审计定价作为审计师和事务所代理成本的补偿机制和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向外界传递企业经营风险的信号同时增强CEO被动回应或主动介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意愿,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审计定价在CEO风险偏好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之间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沪深A股上市非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2016-2019年为样本区间,进一步筛选程序如下:(1)剔除主要变量数据缺失的样本;(2)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有属性以及会计核算上的差异性,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3)考虑到涨跌幅等限制政策方面的差异,剔除ST企业;(4)剔除当年上市的企业;(5)为避免极端值对实证結果的影响,本文利用Stata16.0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Winsorize缩尾处理。最终整理获得7822个“公司—年度”数据。数据来源方面,公司财务数据以及治理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企业社会责任评分获取自和讯网。

(二)主要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社会责任(CSR)。既有文献对CSR的衡量存在多种方法,但尚未统一。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考虑庞大的检索量和低水平的信息披露环境无益于保障数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测评网站——和讯网所披露的上市公司CSR测评体系数据,与润灵环球(RKS)仅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基础的评分方法不同,和讯网测评体系的指标设置更加合理,综合考虑了社会责任报告和年报信息,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载体的选择更加全面。

2.解释变量

本文的解释变量为CEO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是指决策者面对战略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时所具备的心理特质以及态度,因而很难找到精确的代理变量判断。近年来,学者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基于企业投资视角提出自生性现金比率、防御距离等度量方法。为增加研究结果的说服力,本文选取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三项具有公允价值属性的资产为计量基础,计算三项资产总额占本年度资产总额的比重,并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取1,代表风险偏好型CEO,否则取0。

3.调节变量

本文的调节变量为审计定价。考虑到会计师事务所预审时间一般会提前到报告年度的11月份,大部分企业会在当年4月30日之前确认审计费用,因此本文采用上一年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对审计定价进行衡量。

4.控制变量

参考已有文献的做法,本文从企业经营维度、治理维度、CEO结构权力等方面控制其他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往往需要相应的资源投入且收益难以保障,因此CSR是在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下的基于额外资源的自愿分配行为,因此本文在经营层面控制了企业规模(Assets)、企业盈利能力(Roe)、企业发展能力(Growth)、企业偿债能力(Lev)。考虑到不同治理结构下企业决策会有较大差别,因此本文在企业治理层面进一步控制了董事会规模(Board)、董事会独立性(Indirector)、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外部审计质量(Big4)。考虑到CEO持股比例将影响其经营决策的自主性和自由度,本文控制了CEO持股比例(CEO_hold)。基于锦标赛理论和前景理论,薪酬差距与管理者风险偏好显著相关,因而本文控制了首席执行官与其他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CEO_pay_gap)。最后考虑到企业年龄对企业经营稳健性和风险规避的影响,本文对企业年龄(Age)进行控制。除此之外,本文在实证模型中进一步控制了年度行业虚拟变量。变量定义如表1。

(三)研究模型

为验证假设H1和H2,本文分别构建模型(1)和模型(2)进行实证检验。其中,采用模型(1)检验CEO风险偏好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影响,如果回归系数α1显著为正,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EO风险偏好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具有显著正向促进效应,假设H1成立。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调节变量审计定价(Audit)及其与CEO风险偏好的交互项Audit×Risk_prefer,旨在检验审计定价的调节效应。若假设2成立,α3应显著为正,说明审计定价策略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审计收费越高,审计机制的治理效果越好,CEO风险偏好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正向效应越大,假设H2成立。

其中CSRit表示i企业t年的社会责任活动总评分,Risk_preferit为i企业t年的CEO风险偏好程度,Auditit-1表示i企业t-1年的审计定价;α为系数值,εit为随机扰动项。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CSR的最大值为66.120,均值20.834,标准差为11.167,说明我国非国有上市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普遍较低,所选样本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良莠不齐,存在明显差异。CEO风险偏好程度(Risk_prefer)均值为0.287,标准差为0.452,说明CEO的整体风险偏好程度较低,但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审计定价(Audit)的最大值为15.556,最小值为12.612,标准差为0.570,说明非国有企业审计定价差距明显。Big4的均值为0.033,标准差为0.178,说明所选样本企业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较低,只有3.33%的非国有公司选择具有更好审计质量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CEO_hold均值0.078,标准差为0.130,25%分位数为0,75%分位数为0.103,接近均值,表明我国绝大多数非国有上市公司存在CEO自身持股比例相对较低现象。First最大值为0.680均值为0.310,标准差只有0.134,说明我国非国有上市企业普遍具备股权高度集中的治理特征。其他变量均与实际情况以及本次研究预期相符。

(二)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的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据表3可知,企业社会责任水平(CSR)与CEO风险偏好(Risk_prefer)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符合假设1预期。审计定价(Audit)与CSR和Risk_prefer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初步验证假设2。

此外,大部分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CSR显著相关,表明本研究对于控制变量的选取具有一定合理性。为进一步保障后续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对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IF)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均值为1.44,最大值小于5,此外大部分相关系数小于绝对值0.5,表明研究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根据表4单变量差异检验结果可知,CSR的均值在CEO风险偏好型企业和非风险偏好型企业之间差距显著,且CEO风险偏好型企业的CSR水平均值明显高于非风险偏好型企业,初步支持假设H1。

(三)多元回歸分析

表5呈现了回归分析结果。据表5第(1)列可知,Risk_prefer与CSR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数据结果显示,Risk_prefer每提高1%,CSR增加0.659%,说明CEO风险偏好特质在公司决策中发挥积极显著作用,即非国有企业CEO承担风险的动机越强,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愿和绩效越高,假设1得以验证。第(2)列结果表明,CEO风险偏好(Risk_prefer)与审计定价(Audit)的交乘项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说明审计定价越高,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即审计定价策略对企业社会责任决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进一步验证假设2。

六、稳健性分析

为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解决CEO风险偏好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替代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以及变更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检验。

第一,替换被解释变量的测度。行业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固有差异,为消除其带来的内生性影响,本文利用行业-年度均值对原CSR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法为:采用当期社会责任评分扣除行业年度平均值,最终得到调整后差值,将其作为社会责任水平的替代变量(A_CSR)并重新回归。第二,替换解释变量的测度。为增强结果稳健性,本文引入自生资金满足率指标(CapRatio)重新度量 CEO风险偏好,该指标为当期资本性支出占企业上期资产总额的比重。第三,使用滞后一期的CEO风险偏好代替原解释变量,采用工具变量法消除CEO风险偏好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第四,借鉴既有研究[21],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重新回归。结果显示,在排名前25%、前50%与前75%样本中,伴随CEO风险偏好的不断增强,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不断加强。以上检验均与本次研究预期相符,其结果增强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七、进一步分析

(一)CEO风险偏好、审计定价与企业社会责任类型

在阿里巴巴近期发布的《202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员工事项仅占用2页篇幅,引发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选择的关注。为了更好地明晰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作为市场信号作用的潜在路径,需要将其类别和属性进一步细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已有文献,本文进一步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细化,将企业社会责任分类为技术型社会责任(TCSR)和公共型社会责任(ICSR)。采用和讯网社会责任测评体系数据,前者为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综合评分之和,包括股东责任、员工责任以及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责任;后者则采用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综合得分进行度量。那么风险偏好型CEO更倾向于哪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定价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进一步对不同的社会责任类型进行回归分析。

表6第(1)和第(2)列的数据显示,CEO风险偏好与公共型企业社会责任(ICSR)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与技术型企业社会责任(TCSR)正相关,但该影响并不显著。检验结果说明,即使CEO有偏好风险的特质,基于对自身职业规划和社会声誉追求等方面的考虑,相比于对企业经营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风险偏好型CEO更可能以次要利益相关者为对象,通过公益捐赠、环境治理等方式履行与其密切互动的公共型企业社会责任(ICSR),以此获得声誉与合法性上的回报。

根据表6的第(3)和第(4)列结果可知,审计定价策略对公共型企业社会责任(ICSR)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相反地,对技术型企业社会责任(TCSR)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说明企业的外部审计环境越好,风险偏好型CEO履行ICSR的意愿与动机越强。

(二)审计定价调节的机制作用

已有学者研究发现,审计定价主要由审计风险溢价与审计投入两部分组成[22]。若审计定价依赖于审计风险溢价的收取,将进一步增大审计师和企业的合谋概率,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的独立客观性。前文的检验结果表明,审计定价能够显著促进CSR和TCSR,为了确定审计定价的提高是源于风险溢价收取还是审计投入增加,借鉴既有研究[23],引入审计风险溢价虚拟变量(DA),具体度量方式为:采用修正Jones模型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行业年度均值,为正则取原值,为负则取0值。

表7的第(1)列结果表明,CEO风险偏好与审计风险溢价(DA)的交乘项并不显著,说明在审计定价对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前提下,其治理效应更多地依赖审计投入的增加而非风险溢价的收取,降低了治理效应失灵的可能性。由表7第(2)列结果可知,面对由风险偏好型CEO任职产生的社会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师主要通过收取风险溢价的路径增加审计费用,此举可能损害审计质量,增加审计风险,不利于定价机制治理效应的充分发挥。

(三)CEO持股比例调节机制检验

为检验CEO风险偏好特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效应是否受到CEO自身持股比例的影响,本文区分CEO持股比例,并对基准回归进行异质性分析。根据CEO持股比例的行业年度均值将总样本划分为两个子样本,表示持股比例的高低(低于行业年度均值时取0,否则取1)。分组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有7787个样本分布于低股权持有组,表示研究样本公司CEO的低股权持有现象具有普遍性。由表8第(1)和第(3)列可知,Risk_prefer回归系数在低股权持有组中显著为正,即CEO风险偏好与CSR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反之在高持股比例组中并不显著,且呈现此消彼长之势,表明受自身持股比例的影响,CEO在利用个人风险特质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策略上会表现出显著差异。第(2)和第(4)列数据表明,在低持有组中审计定价能够对企业社会责任发挥积极治理作用,而在高股权持有组该效应同样不显著。

为进一步探究CEO持股比例对风险偏好型CEO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本文设计模型(3)进一步考察CEO持股比例的调节效应。

其中CSRit表示i企业t年的社会责任活动总评分,Risk_preferit为i企业t年的CEO风险偏好程度,CEO_holdit表示i企业t年的CEO持股比例;Risk_preferit×CEO_holdit表示CEO风险偏好于CEO持股比例的交互项,如果α3显著,说明CEO自身持股比例在CEO利用个人风险特质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

由表9第(2)列可知,交互项Risk_prefer×CEO_hold与CSR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CEO_hold越低,CEO风险偏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效应将更加显著,该结果与异质性分析结果一致。

(四)股权结构的调节机制检验

为探究股权结构对风险偏好型CEO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本文引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作为股权集中度的代理变量,First越高表明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力越大。根据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行业-年度均值,将总样本划分成强控制组和弱控制组,高于均值则取1,否则取0值,在此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与调节效应检验。

异质性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强控制组由7121个样本组成,数量远超弱控制组,反映出“股权多元化”的非国有上市公司凤毛麟角。前两列数据显示,与股权多元化的企业相比,强控制组下的CEO风险偏好回归系数不仅为负,而且显著,表明股权的集中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反之股权分散则会对其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表10第(2)和第(4)列可知,无论是在强控制组还是弱控制组,审计定价均能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区别在于强控制组回归系数显著,表明在当前的非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下,审计定价策略伴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往往能够实现更好地发挥其治理效应,对CEO风险偏好的社会责任效应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为探究大股东持股对风险偏好型CEO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本文设计模型(4)进一步考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调节效应。

其中CSRit表示i企业t年的社会责任活动总评分,Risk_preferit为i企业t年的CEO风险偏好程度,Firstit表示i企业t年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Risk_preferit×Firstit表示CEO风险偏好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交互项,若α3显著,说明股权结构的集中程度在CEO风险偏好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起到了调节作用。表11为模型4的回归结果,Risk_prefer×First的交互项系数为2.720,在10%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股权的多元化、分散化将对CEO风險偏好的社会责任效应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五)社会责任绩效、CEO风险偏好和企业社会责任水平

本文依据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业年度均值对总样本进行划分,分为社会责任绩效高低两个子样本,回归结果如表12所示。从表12第(1)和第(3)列可知,高绩效组中,Risk_prefer与CSR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低绩效组回归系数为负且不显著,这意味着在社会责任表现较好的初始环境中,CEO具有更强的意愿与能力进行社会责任活动,从而帮助企业形成良性运作的社会责任发展机制。当企业初始社会责任表现较差时,CEO风险偏好将削弱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但效果并不显著。从表12第(2)和第(4)列可知,在初始社会责任表现较差的企业中,审计定价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效应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八、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2016-2019年沪深上市的非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对CEO风险偏好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及审计定价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CEO风险偏好特质在公司决策中发挥积极显著作用,即非国有企业CEO承担风险的意愿越强,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愿和绩效越高;CEO风险偏好程度差异影响不同类型的企业社会责任,即CEO风险偏好程度与社会型企业社会责任(ICSR)和技术型企业社会责任(TCSR)正相关,但仅与前者显著;审计定价与CEO风险偏好程度的交乘项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细分企业社会责任类型后发现,审计定价策略仅对社会型企业社会责任(ICSR)的促进作用显著;另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审计定价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审计投入来实现的。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完善企业的CEO选拔任用制度。企业在任用CEO时,应当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相适应。即当企业内部治理体系较完善时,选拔任用风险偏好型CEO有助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增加企业价值;而当企业内部治理体系松懈时,选拔任用风险规避型CEO更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完善与企业社会责任相适应的治理体系。“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既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也不利于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因此应当注重对内外部监管体系的合理运用,鼓励各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治理,形成相互制约的治理机制,建立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匹配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模式[24]。(3)审计师在执业时应全面考察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出审慎决策。即便被审计单位具备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表现,审计师仍应对管理者的风险偏好保持警惕和关注,评估由此可能导致的审计风险,加大审计投入力度以及风险规避措施,防止审计失败。(4)营造有利于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环境。政府对非国有企业的自选择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强制性程度,政府对于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应当给予相匹配的监督与激励,减少因逐利产生的偏差行为,引导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Faccio, M., Marchica, M. T., and Mura, R. CEO Gender, Corporate Risk-Taking, and the Efficiency of Capital Allocation[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6,39:193-209.

[2] 李秉成,肖翰,阮佩婷.企业风险承担研究的文献回顾与展望[J].统计与决策,2017(13):171-175.

[3] Hambrick, D., & Mason, P. 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4,9:193-206.

[4] Malmendier, U., Tate, G., & Yan, J. Overconfidence and Early-life Experiences: the Effect of Managerial Traits on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ies[J].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11,66(5):1687-1733.

[5] Cronqvist, H., Makhija, A. K., & Yonker, S. E. Behavioral Consistency in Corporate Finance: CEO Personal and Corporate Leverag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2,103(1):20-40.

[6] Godfrey, P. C., Merrill, C. B., & Hansen, J.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hareholder Value: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Risk Management Hypothesi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9,30(4):425-445.

[7] 郎香香,尤丹丹.管理者從军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J].科研管理,2021,42(6):166-175.

[8] 董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管理者自信与企业投资效率[J].统计与决策,2021,37(10):165-169.

[9] Habib, A. and Hasan, M. Firm Life Cycle, Corporate Risk-Taking and Investor Sentiment[J]. Accounting & Finance,2015,57:465-497.

[10]刘爱明,徐华友.管理者风险偏好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影响研究[J].南方金融,2021(5):56-67.

[11]李世辉,卿水娟,贺勇,等.审计收费、CEO风险偏好与企业违规[J].审计研究,2021(3):84-95.

[12]Mackey, A., Mackey, T.B. and Barney, J.B.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Investor Preferences and Corporate Strateg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817-835.

[13]Barnett, M. L.Stakeholder Influence Capacity and the Variability of Financial Returns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7,32(3):794-816.

[14]Mattingly, J.E. and Berman, S.L. Measure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Action: Discovering Taxonomy in KinderLydenberg Domini Ratings Data[J].Business and Society,2006,45:20-46.

[15]李四兰,陈国平,李亚林.企业社会责任与信任修复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1,37(14):169-172.

[16]李百兴,王博,卿小权.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媒体监督与财务绩效研究——基于A股重污染行业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18(7):64-71.

[17]张璇,林友威,张红霞.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样本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市场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9,16(7):1088-1096.

[18]李姝,谢晓嫣.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政治关联与债务融资——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6):30-40,95.

[19]Friedman, M.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J].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70,13:122-126.

[20]朱焱,杨青.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负面事件应对策略有效性的跨情境调节效应研究[J].会计研究,2021(2):120-132.

[21]刘柏,卢家锐.“顺应潮流”还是“投机取巧”:企业社会责任的传染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8,21(4):182-194.

[22]Menon, K., & Williams, D. D. The Insurance Hypothesis and Market Prices[J].Accounting Review,1994:327-342.

[23]戴捷敏,方红星.控制风险、风险溢价与审计收费——来自深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25(3):46-53.

[24]胡公瑾.市场化进程、信息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4-87.

(责任编辑:周正)

猜你喜欢

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我国家族信托的法律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试论零售商“绿色”企业文化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