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到未来无限
2022-03-26钟英杰
钟英杰
我刚进校时,便听学长学姐们说我们四川外国语大学(本文简称“川外”)对创新创业类赛事十分重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那时我对他们口中许多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还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创新创业”这四个字,已经在我的心底里埋下了种子。四川外国语大学是一所语言类专业十分突出的高校,而我就读的中文系在外人眼中,更是一个吟诗诵词、充满“风花雪月”的院系,那时就连我自己,也未曾想到自己会“异军突起”,在创新创业领域大放异彩。
最初给我启迪的,是我们学校王琥老师的创新创业导论课。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听课,却被王老师讲的学长学姐们的创业故事深深吸引了。在课堂上,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也要参赛!
我筹备的第一个项目名叫“律光”,这是一个线上平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匹配“云同桌”,与“云同桌”互相监督学习。整个筹划过程非常不易,虽然得到了王老师的专业指导,也与团队里的同学们配合默契,但我们仍遇到了很多困难。我至今记得当初费尽周章设计出的线下运营模式等内容因为不符合比赛要求而被否定时我那深深的失落感,但是,我也清晰地记得当时看着计划书从零到百余页内容不断翔实时的那种成就感。创新创业固然很难,可是如今回首,一些在当时觉得困难重重之事,跨过去了便成了我人生路上最难能可贵的宝藏。我虽然没有经验,但有一腔冲劲,带着团队往前走,是我当时唯一的目标。
“律光”是一路跌撞着进入重庆市级选拔赛的,其间经历过很多,如组建初期因为某些原因人员流动性大,核心内容也做了几次改变,我们和指导老师王老师进行了数十上百次沟通,对计划书、PPT进行了几十个版本的修改,终于险从系赛、校赛中突围,成为我校为数不多的闯进重庆市赛的大一本科生项目团队。
由于疫情的原因,比赛第一次采用线上路演的形式。为了那几分钟的展示时间,我们团队事先在线上会议平台模拟了十余次,精准控制时间,又在答辩环节沉着应对,终于不负众望,获得了市赛二等奖。刚刚听到消息时那种无与伦比的兴奋感和成就感,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自此开始,我屡屡在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奖,大学两年多的时间就已经获得十余项省部级、国家级获奖,刷新了母校的记录。
在如此多的比赛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今年的第十一届三创赛,这次比赛全称为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是在2009年由教育部委托教育部高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在校大学生学科性竞赛,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的57项大赛中排名第14位。
那是2020年底,为拿到更好的成绩,我毅然放弃原有项目,带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选择重新组建团队,一切从头开始。这次,我想让项目主题与我的专业更加贴近。经过团队综合讨论和研究,最终,我们把项目名称定为“芳馥中华”,旨在传承中国传统香道文化。而随着对这一文化的深入认识和了解,香道文化的传承困境成为我们发自肺腑要想解决的问题。有了目标,我们团队全身心投入项目的孵化与打磨,最终把项目核心锁定在“跨境电商+文创”上。历经几十个版本的项目材料的打磨,这个新生的项目从系赛开始一路挺进省赛决赛。我们这个身着民族傳统服装的团队,被包围在重庆各高校王牌团队的西装革履中显得十分扎眼,但我相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带着这样的信念,我勇敢地带领团队站上那个接受考验的舞台。
意想不到的是,原本目标是省赛三等奖的我们,竟获得了小组第一的成绩,收到重庆市赛决赛的邀请函。我们端着小香炉走上了决赛的舞台,更意外地收获了市赛特等奖与最佳创意奖,最重要的是,还获得了国赛的入场券。犹记得回校路上,天阔云低,太过疲劳的我还来不及拥抱获奖的喜悦,便靠在大巴车的玻璃上酣畅淋漓地睡了一觉。
国赛时,我们更加舟车劳顿,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国赛前一天,我们在高铁上还在热火朝天地打磨项目,紧急修复被黑客攻击导致崩溃的项目网站。当夜,参赛的5名成员几乎彻夜未眠,一直模拟路演到凌晨5点。最后为了保证一点必需的睡眠时间,我们三个男生在一个房间里挤着,像完成任务似的强迫自己闭眼了一个多小时,就立刻起床收拾东西前往国赛的举办地点——云南工商学院。整个团队的情绪一直高度紧张,一直到国赛开幕式上我还在默背最终定稿的路演稿。后来的记忆便模糊了,只记得在春城昆明的夏日,云低得像要砸下来,我们看到国赛一等奖的结果出来,一个个欣喜得快要飞上天去。
回望过去,对我来说,我所得的一切令人羡慕的成果背后,都是无数个夜晚和老师、队员的讨论与打磨。我的行事一直秉承我的座右铭“但行前路,莫问前程”,只要人的生命姿态是往前的,那便不必终日念及利益和前程。项目获奖后有许多人曾向我表达过羡慕,问及经验时,我总是说敢想、敢做才是最重要的,并和老师一样鼓励他们也参与其中。
从第一次开会头脑风暴,到无数个夜里敲击键盘几近通宵,再到更多个项目的逐步开发,这看上去是我从履历空白到获各项奖的过程,但实际上是一个人在无数个夜晚学习打磨的成长故事。每每念此,我都感怀不已。那些证书、加分、奖金等其实不过是这段青春岁月的附属品,甚至对我来说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我只把“经历”看成最重要的东西,它带给了我莫大的财富。
时至今日,我再次回到了创新创业导论课的课堂,但这次,我的位置从台下换到了讲台前。我成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创新创业导论课程和创业教育课程的助教,主要负责辅助课程的建设与研究、做课题申报等工作,同时我也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第六届朋辈导师团的导师。面对台下无数的“当年的我”,我心潮澎湃。从接受教育到反哺,我的大学生涯真正与创新创业紧密相连。某次在校内主讲创新创业竞赛经验分享时,我把主题定为了“窥柴米油盐知全豹,从风花雪月里突围”这样一个绕口的名字,意为不论是比赛项目还是学术论文选题都可以以小见大,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发现问题,并从“风花雪月”里、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突围,切中肯綮,用实践创新地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成就自己的事业铺路。我想,这就是大学期间参与创新创业类赛事的意义,我的大学经历也因此珍贵。